对新农村经济状况浅析(完整文档)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0-28 19:25:05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新农村经济状况浅析(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对新农村经济状况浅析(完整文档)

 

 对新农村经济状况的浅析 摘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新农村, 给未来的新农村勾画了一副美景。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在这过程中, 会遇到很多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现问题, 进行分析问题, 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能不断地发展。

 关键词:

 新农村

 发展

 问题

  解决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就是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 树立新风尚等。

 具体地说就是:

 一要打牢物质基础,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所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就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乡 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 广西农村经济建设的现状 (一)

 产业结构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 我区的农业结构虽然得到了较快的调整, 但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大体平衡, 农产品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优质化, 农业的发展正在由受资源约束向受资源、 需求的双重约束转变, 农产品卖难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产业结构失衡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严重障碍, 如粮食生产, 由于人均耕地少, 耕地质量不高, 生产名 特 优品种少, 而质量一般的大路货则较多, 这样必然造成粮食的商品率低下。

 广西水产业、 畜牧业、 蔬菜业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共同问题:

 地区分布、生产结构不合理; 加工、 贮藏环节薄弱; 市场体系不健全;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科技在生产中贡献率不高; 生产规模小, 专业化水平低, 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 牵动力差; 产业化利益制衡机制不健全, 产业关联度比较低, 组织形式比较原始, 企业 基地 农户关系不密切, 贸易方式主要是简单的买断关系, 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 水果业存在的问题则表现在:

 其一, 生产结构不合理, 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盲目性; 其二, 产业化程度低,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其三, 加工滞后, 贮藏、 保鲜、 运销问题突出、 单纯注重种植环节, 忽视产后加工处理和贮藏、 保鲜、 运输、 销售环节的建设, 势必影响水果商品价格的实

 现和附加值的提高。

 (二)

 农民整体收入低 许多农民没有恰当地使用现代科技的一些成果, 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影响了农业先进科技的推广应用 据调查, 广西农业劳动力中有为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 大部分农民 5413%是凭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有关栽培 播种 施肥 治虫 贮藏等传统技术经验来进行生产; 由于思想保守, 许多农民只能以传统的经验应付日常的经营活动, 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适应能力差, 造成了收入分配不均等。

 农业结构不合理。

 结构调整滞后, 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 从而导致部分农产品“卖难” 和价格下跌, 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

 生产效益相对低下, 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 农资价格持续上涨, 此消彼长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二、 分析原因 (一)

 生产方式不先进

  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开发的基本物质保证,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投入逐渐增大, 但总体来上, 农村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落后。

 主要表现在:

 1、 道路交通不完善。

 俗话说, “要致富, 先修路”。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交通条件。

 农村现在大部分地区已经通上二级公路, 但是质量很差, 而且, 交通方式单一。

 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不能及时向外推广。

 2、 通讯网络不健全。

 现在, 农村获取外界信息主要靠电视, 电脑等网络通讯方式没有普及, 减少农民获取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渠道, 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二)

 农村生产经营模式落后 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的保证。

 我区农村地区生产力严重落后, 还处于以牛、 耕、 锄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农业时代,生产技术含量低, 还属于典型的自家经营,

 自主消费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

 农村地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没有将农、 林、 牧、 渔业结合起来,

 形成一体化,

 协作化发展, 没有形成种植多样化,

 特色农业生产, 农业结构单一。

 (三)

 农村市场不发达

 农村的交易市场规模小,

 市场不规范, 商品缺乏多样化并且质量低, 一般都是以自家的农产品进行买卖, 这种相对来说自给自足的状态会导致农民的积极性, 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另外, 我区乡 镇企业较少, 对外开放程度低, 资金流动小, 收益不大。

 (四)

 资金投入少且不均衡。

 相对其他省区, 我省的扶贫政策还不健全。

 政府对各市的投入量不均衡。

 因而有些相对较富有, 各地农民的贫富差距依然存在。

 另外, 政府对农村农业生产设施的投入还很少, 因而大部分地区还是以小农经济发展为主, 生产效率低 (五)

 当前农民的素质不高 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中, 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低, 直接影响着其它因素作用的发挥 农民素质低下成为了阻碍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

 1、 许多农民的思想中还残留着“养儿防老” 的意识, 认为多生几个儿子多享几份福 , 这就形成了我国生育率农村高于城市的局面, 并陷入了“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

 2、 许多农民看到的只是眼前利益, 乱占地建房, 毁田造地, 滥伐森林, 而不顾及长远利益, 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

 (六)

 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较多 1、 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结构调整滞后, 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 从而导致部分农产品“卖难” 和价格下跌, 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

 2、 是生产效益相对低下, 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 农资价格持续上涨, 此消彼长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3、 是劳动力转移趋缓, 农民培训不足, 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造成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 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 这是造成农民增收困难的重要原因 四是不合理负担过重 能够用于转移支付的财政资金增长有限, 农民隐性负担依然过重 五是财政投入不足 与农民增收关系密切的小型基础设施的投入还很有限, 难以直接带动农民增收 民间资本投向农业基础尚需进一步引导和鼓励 六是体制阻碍仍然存在 如农民的土地使用权 经营权仍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农民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国内外市场衔接的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农村社会保障

 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等。

 三、 采取措施, 展望未来 (一)

 政府要做的 1、 重视农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提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业为基础; 发展轻工业必须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可想而知农业在中国发展中居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最需要加强; 我国目前扩大国内需要, 最大潜力在农村。

 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基础在农业。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带动新农村经济发展, 则需要重视农业的发展。

 2、 加大第三产业及轻工业的投入。

 目前农村经济较落后, 起步低。

 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较适合发展第三产业及轻工业。

 农村因为各方面发展都较滞后,需要政府的支持与规划。

 政府加大第三产业的投入, 有利于促进农民经济发展。

 3、 实行宏观调控的调节作用。

 当前农村的产业结构面临的问题, 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实行各个方面的投入与发展。寻求合理的产业结构。

 (1)针对农民。

 农民素质普遍低, 生产技术落后, 是因为文化程度低, 没有接受相应的先进技术培训。

 面对这些, 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方面, 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一些农业技术培训。(2)

 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较多 (二)

 人民要做的 1、 改变观念在农村发展过程中, 农民的劳动观念以及素质直接影响着其它因素作用的发挥 , 农民素质低下成为了阻碍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要发展农民本身要做好自己, 改变陈旧的生产观念, 积极参加各种农业技术培训。向各种行业去发展。

 参考文献: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农业出版社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问答》, 党建读物出版社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4】《消灭赤贫—新农村建设的紧迫任》, 人民出版社

 · 生命科学学院 10 生科班毛概论文·

 论题:

  对新农村经济状况的浅析

  组员 :

 龙彩艳:

 201011000001

  黄娇喜:

 201011000003

  刘小娟:

 201011000009

  黄新强:

 201011000002

推荐访问:对新农村经济状况浅析 经济状况 新农村 浅析
上一篇:分组讨论(完整)
下一篇:2022年公司纪检部门在营销誓师大会上廉洁宣讲稿(全文完整)

Copyright @ 2013 - 2025 韵智公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韵智公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600215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