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及其教学策略10篇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09-06 18:15:02 点击:
非连续性文本及其教学策略10篇非连续性文本及其教学策略 21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第23期 总第71期摘要:小学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倡导以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为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非连续性文本及其教学策略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非连续性文本及其教学策略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第23 期总第71 期摘要 :小学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倡导以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为教师在小班化教学中开展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提供了极为便捷的教学平台和教学方法。在小学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就是从“立足学情,因人施教”“目标分层,因材施教”“提问分层,因人而异”“评价分层,因势利导”四个方面,结合小学小班化特点及优势,进行语文分层教学,以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全面关注小学生的个性成长与语文学习。关键词 :小学教育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语文教学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李玉秀 (福建省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
365000)·文史·在信息化时代中,由于对信息量的整理和简要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成为各种媒体、企业单位广泛应用的对象。作为新时期最常用的文本形式之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将成为学生未来主要的阅读接触方式。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合理引导,加强其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学习和掌握,使学生的文本知识学习及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和意义非连续性文本是最近几年产生的一个全新概念。它和传统的连续性文本呈现为一种镜像的相对关系。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种图片化、具象化的文本方式,和文字居多的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相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多通过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这让其具备了更强的表述能力和概括性。对于小学生而言,非连续性文本有着更直观、更简洁的优点,它可以迅速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但同时,其碎片化的知识体系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整理和统筹。二、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提出了要在小学五、六年级增加小学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但从现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看来,文章雅致的连续性文本依然是阅读材料中的大头,非连续性文本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比例。另外,由于教师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课外阅读拓展不够重视,学生能接触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进一步减少。而由于非连续性文本本身所受的重视度未达到理想的程度,教师投入的课时和精力也没有达到教学要求。缺少阅读实践的学生便很难让自己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缺少引导的情况下,也不能很好地整合碎片化和隐藏性的知识。这种情况对于学生认知视野的拓展起阻碍作用。三、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策略1. 认真选择教学文本,做好课本图文扩展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教学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他认为“种田要在田里做,要在田中学。同样的,事怎样做,便怎样学”。学生要增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就需要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阅读锻炼。教师要整理和规划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素材,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案,以此来调整学生的阅读形式,让学生能更快了解和吸纳相关课程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在文本素材中加入学生喜爱的内容,通过图片、图表置换类比。如,将一些非连续性文本中的图片以学生感兴趣的动漫人物、场景素材来代替,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教学中,笔者首先以语文作万方数据
22学科教学为阅读的支撑点,之后将阅读内容进行融合,在原有的课本基础上进行二次化创作,将原本文字化的信息图文化。例如,在讲解《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时,我会从网上收集相应的印第安人、西部以及西进运动的相关照片,先在学生脑中建立起背景板,然后再开始课文教学。图文并用让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价值观,让学生的阅读文本的能力得到提升。经过长时期阅读锻炼后,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高。2. 准确把握教学步骤,完善教学计划非连续性阅读由于信息呈现方式多变,提供的信息不明确,阅读的难度要比连续性文本更大,信息也更易“碎片化”。学生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规划能力和逻辑性,很容易让图像和文字脱节,导致知识松散、零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制订层次明确的教学计划。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步骤总结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信息的搜寻、原因的分析、结论的整合。因为非连续性文本的语言非常隐晦,相关信息都隐藏在图片之中,这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调动自己的大脑去理解文本的信息,寻找隐藏在图文中的知识。学生需要跳出传统的文字记录并理解的阅读方式,用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对文本提供的多样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取文本中没有用文字表述出的隐藏信息,整理出相应的结论。根据过去的教学情况看来,学生要完善三个步骤,就需要对文本中的多元材料进行联结。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动用自己的大脑,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框架,将在阅读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填充到框架内,将结论慢慢完善。比如,笔者自己曾使用的线形法,就是通过模仿企业计划板的方式,将知识点罗列在黑板上,然后用线条向学生展示如何连接这些信息,方便学生理解。这个阅读过程便能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很好的锻炼,加强学生大脑的思考能力。
3. 挖掘关键要素,快速进入主题非连续性文本作为连续性文本的镜像阅读方式,它的大量信息常常隐藏在图画、表格、符号内。和依托文字表述的连续性阅读相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内容分布不如其严密,结构较为分散。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利于发现信息、筛选信息、分析信息、获取信息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做到对信息的有效挖掘及整合。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将非连续性文本的信息收集分成两点 :其一是搜索文本的信息点。通常而言,文本的标题是对其内容的综述和概括,是其题眼所在,要抓住文章的主题,就需要从标题上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会要求学生在阅读时理解文本标题,通过标题对文本所涉及的内容和方向做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再以分类阅读的方式将文本中各项内容和文本主题相组合,以此了解到整个非连续性阅读要反映的主要内容,抓住其中的核心信息,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基本认识。其二是确定内容的关键点。非连续性文本的信息内容呈现多样化的状态,同一个信息也可以分出不同解读方式。因此,在面对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时,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在文本中进行筛选,搜寻关键的信息,从而准确地把握核心内容。陶行知先生认为,统一化的思想是伪知识,他认为“人像树木一样,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经过为例,在对一个图形进行解析时,笔者不会直接向学生发问,而是将目标拆成几段。如,“这个图形像什么字”“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这个字是不是就是这个图形所传达的那个含义”“为什么图形要表示这种含义”等。通过这种将多元信息切割分段再进行连接的方式,让学生一点一点去触碰到关键点,对自己的知识库进行架构,然后有序整合,避免因为一次从文本中摄入的东西太多,囫囵吞枣,让自己的知识储备碎片化。四、结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因其灵动的阅读方式、多元化的阅读素材极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能够更积极、热情地投入文本的阅读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这类文本阅读教学时,需要做出合适的引导,培养学生挖掘、拼组知识库的能力。通过让学生体验阅读、反思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让课堂效益得到加强,实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有效运用。参考文献[1] 张艳红 . 书海无涯“读”作舟——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初探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9) :78-79.[2] 张晴 .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J]. 课外语文,2018(5) :121-122.[3] 谢小意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提升策略探析 [J].文存阅刊,2018(1) :104-105.万方数据
篇二:非连续性文本及其教学策略
AOXUE SHIDAI · 2020 年第 29 期 6·学之路· 书 山 有 路【摘 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可是目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现状存在很多问题亟需改善,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现状问题和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新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可以帮助教师教好语文,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共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关键词】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语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文,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定要学好中国话, 这有利于人们之间的理解和交流。从小学到高中, 我们都要学习语文, 人们需要语文来识文断字,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 所以语文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虽然在语文教材中没有明确的显现,但是它却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一环,可是目前的教育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现状问题1.教师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意识不足生活中有很多关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素材, 例如, 商品使用说明书、 图文促销的海报、 旅游指南等。而教师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现在很多教师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意识不够,在语文课上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时,不擅长梳理这些相关的阅读素材,以至于课堂内容枯燥无趣。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方法单一很多语文老师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方法上显得太过单调、 死板、 没有新意, 以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有些教师只为应付考试而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针对性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的掌握的。3.学生缺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兴趣由于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不够重视,所以学生更加不了解非连续性文本,加上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介绍, 导致学生缺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兴趣, 以致于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不足。这些可以通过平时生活表现出来,例如,买东西时不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或产品合格证等, 以致于买了过期或三无产品。二、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新策略1.增强教师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意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任务是否可以顺利完成,还是要看语文老师的教学策略方案。
首先, 老师要多留意并收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素材, 增强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学习和认识。
其次, 语文老师要多了解教学发展动向, 才可以设计最新最好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案并进行实施。
最后, 语文老师要培养自身钻研学问和创新的能力, 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能力去解决,并能推陈出新,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案。2.挖掘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的课程资源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材,所以语文老师更要规划好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 竭尽所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教学资源, 例如, 将数学这一学科中和非连续性文本有关的课程资源与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相结合。
语文老师还可多留意生活细节, 将生活中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用于教学, 比如, 食品药品的说明书、 各种操作流程图解、 旅游景点导图等, 这些都是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3.点燃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兴趣以兴趣为开始,更加有利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任务的实施。
例如, 教师可让学生课下搜集与非连续性文本有关的各种零食的包装纸、 电影票、 火车票、 海报等, 并把搜集到的素材带到课堂上来共同探讨和学习,这样非常有助于点燃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兴趣,也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任务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然后语文老师再以授课的形式为学生讲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内容,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便能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内容。4.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相结合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相互结合有助于学生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可以提升连续性文本理解能力, 一举两得。
例如, 在教学 《开国大典》 一课时, 语文老师不妨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把开国大典的进行顺序流程图画出来,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自学, 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仅让学生很好地学习到了非连续性文本的相关知识,而且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虽然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体现, 但是在考试中却屡见不鲜, 所以教师一定要合理规划好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 不仅是为考试做准备, 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 观察能力、 探索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 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当然, 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信在师生的不懈努力之下, 一定可以收获喜人的成绩。【参考文献】[1]黄佩章.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3).[2]卢友玮.关于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研究[J].教育艺术,2018(09).[3]王茂平.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初探[J].中华少年,2018(32).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新策略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小学 黄培容。
。. .。
。
篇三:非连续性文本及其教学策略
咨询 / 科技人文 课堂教学 2019 年第 23 期(总第 642 期)核心素养下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丁全信(重庆市合川区高阳小学 重庆 401500)摘 要:核心素养强调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素养提升是素养课堂的核心和灵魂,体现在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学科素养的综合提升上。
带着这种新思维,我重新审视了我们的阅读教学,发现“非连续性文本”是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是最能培养、展现学生核心素养的阅读文本。关键词:核心素养;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2011 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从此,“非连续性文本”这一专业术语进入了教师的视野,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但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呢? 有什么特点呢?又该如何教呢?之前我也是迷惑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一、“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界定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巢宗祺指出:“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如数据表格、图表和图解文字、广告、地图等。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非连续性文本”除了用图表等呈现外,也会用句子或段落呈现,只不过其句子或段落以非连续性特征呈现。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和功能(一)真实“非连续性文本”表述的内容大多是真实的事例。(二)朴实“非连续性文本”采用陈述性语句,一般不用比喻、拟人、夸张、疑问等修辞方法。
一般不用发挥想象和联想。(三)独立“非连续性文本”各内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没有故事情节。(四)实用“非连续性文本”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比“连续性文本”更能快速呈现信息,实用特征和功能十分明显。三、“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连续性文本”早已引起重视,而“非连续性文本”虽然教材中也有,但因以前不成体系,还没有真正进入教师的教学思维。
目前,语文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篇幅少。
目前教材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篇目选入较少,教师在教学时给予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材料的机会也相应偏少。二是趣味少。“非连续性文本”相对枯燥,对学生的吸引力小。三是读得少。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篇幅小,题材有限,学生在课外不会主动去读,家长、老师也不会让学生去阅读,学生缺乏阅读感受。
四是评价少。
对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力的测评,小学几乎不涉及,造成了少评则少教,不评则不教的现状。五是运用少。“非连续性文本”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但是现在的孩子缺少实践机会,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也就没有主动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篇幅少、趣味少、读得少、测评少、运用少,加之教师不重视,学生也就不会读。四、“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一)变换文本形式,充实教学根据教学需要,在“连续性文本”教学中变换形式,充实“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因素,是较实用的教学方法。1.变成表格,辅助课文学习如学习西师版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请学生默读文章,完成表格。表 1通过完成表格的实践活动, 学生梳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另一方面感受到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及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变成图画,辅助课文学习如西师版三年级下 《一幅画》, 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文章,画出自己所读到的画,让学生在画笔下领阅文章所描绘的景色。3.增补资源、尝试运用从现行教材的文体来看,绝大多数是叙事性作品,其次是诗歌、说明文等,在这些文体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可以穿插一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以拓宽小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途径。
如:表 2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可以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如制作读书报告、小组讨论记录表、小组活动计划、研究计划等,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表 3:小组讨论记录表主持人:
记录人:
汇报人:(二)活用生活资源,拓展课外知识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被广泛应用,这些资源可以被我们充分利用,我们应指导学生在课外多多关注、搜集这些资源。在学校:新学期拿到新课本,可以引导学生从封面、封底、目录等了解有关课本的信息;阅读课程表、值日安排表、作息时间表;关注学校的宣传栏、公示栏;课堂中充分利用预习卡、板书设计等。在家里:吃零食,读包装;玩玩具,看示意图;旅游前了解地图、景点信息、路线;买了新电器,读一读产品说明书;去超市购物,注意各种商品的商标、说明书;走在大街上,注意广告、宣传单、海报,注意观察各种路标;到饭店吃饭,根据点菜单快速点出想吃的菜;出门坐公交车,看一看公交站牌;坐火车,看看火车票上的信息……在阅读实践中,学生能够感受到“非连续性文本”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三)加强学科渗透,整合资源其他学科中有大量的“非连续性文本”,我们要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渗透,可以对这些文本加以改编,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从文字片段、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结论并作出评价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总之,连续性文本滋养的是儿童的精神,而“非连续性文本”则直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要重视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研究,使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参考文献:[1] 冯帅宇.义务教育阶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山西示范大学,2018.[2] 陈燕玉.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3] 岑艺明.内外合璧,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 浅谈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教育理论研究,2019.擦燃火柴 幻境 内心希望 现实第一次 火炉 渴望温暖 寒冷第二次 烤鹅 渴望食物 饥饿第三次 圣诞树 渴望快乐 痛苦第四次 奶奶 渴望幸福 孤独文体 教材文本举例可插入非连续性文本类型散文 六上 《 匆匆 》 时刻表古诗两首 三下 《 泊船瓜洲 》 京口 、 瓜洲 、 钟山位置图讨论内容 发言人 发言要点 小组结论150 · ·
篇四:非连续性文本及其教学策略
文 2017·1在日常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随处可见。它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特征,如统计图表、图画、说明书、地图等。
作为现代公民,应该掌握相应的阅读技能,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日常生活信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呢?一、品味漫画,领悟含义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读图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阅读教学对读图的要求是获取信息,发表看法。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呢?教材中除了大量的课文插图,还有练习中的看图说话、写话等,这些都是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的好素材。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观察与发现”,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让学生观察三幅图画,比一比眼力,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体验观察的乐趣。
学生通过观察与交流,体会到:不但要认真观察事物,还要做到反复地看、多角度地看,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发现。漫画以其形象、生动、幽默的表现手法,引人深思。生活中,漫画随处可见,如街道宣传画、报纸杂志等。
漫画同故事性图画不同,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教育性和幽默性的图画,能给学生较大的想象空间。
看懂漫画、领悟含义是关键。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是看漫画写作文,主题是保护环境。
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弄清楚漫画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那个人的脑子里? 这组漫画的目的是警示人们:只有少一些砍伐、破坏,多一些保护、种植,才能确保人类家园的葱绿和长存,人们才能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根据漫画的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品味漫画、领悟含义。
一是读画,观察画中的人、景、物等构成要素,并结合标题以及文字说明初步感知画面的表层意思;二是析画,弄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了解各个部分的形状、色彩的寓意;三是述画,紧扣主题对现象进行概述,简明描述图画的内容。
下面以一组漫画为例,说明如何引导学生读懂漫画的含义。观察以上这组漫画,我们知道漫画的主题是和“水”有关。
通过分析,三幅图的绳子变得越来越长,说明地下水越来越少;而文字“祖辈” “父辈” “子孙”则说明时间在变化。
最后,让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漫画的含义:水越来越少,井越挖越深,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二、读懂图表,理解内容图表凭借它直观性、条理性、概括性、易比较等特点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得到广泛的运用。
图表虽然所反映的内容包罗万象,但很多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有机渗入非连续性文本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图表资源,课内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学生日常运用提供范例。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阅读材料《汉字的演变》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以“日、月、车、马”四个字为例,显示出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最后到行书的演变过程。
教学中,观察表格,学生发现汉字有象形、会意、指事等造字方法,笔画从繁多逐步变为简单,也能感受到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
走进信息世界》,其中的阅读材料《奇怪的东南风》通过对搜集到的“每天的风向”和“爸爸的病情”两项信息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 — 刮东南风爸爸便咳嗽,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篇阅读材料《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多种途径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逐条分析,进而得出令人信浅谈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策略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官窑中心小学(52800)
黄瑞荘[摘 要]非连续性文本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特征。作为现代公民,应该掌握相应的阅读技能,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日常生活信息。
第三学段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非连续性文本,从漫画、图表、说明书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入手,探索不同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具生活性,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语文教学;生活性;策略[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21阅读· 说文论道21万方数据
语文 2017·1服的结论。对图表类文本,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它的方法。
一要抓标题,整体把握图表数字或文字所反映的内容;特别要关注表头与题干,它是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二要看图例、方向,分析图表中数字变化的规律或各类内容的特点,读懂内容。
三要进行信息整合,比较数据,联系生活,得出结论,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内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胆地设计图表文本来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学习所得,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说明文《新型玻璃》,指导学生运用表格,从玻璃的名称、特点和用途几方面细读课文, 这样学生就能快速了解课文内容和文段结构。又如,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詹天佑》一课,指导学生运用画示意图的方法,理解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
表格能让知识系统化、形象化、条理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看清说明,照办无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就要将所学的内容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即让知识回归于生活。非连续性文本在生活中早已被广泛应用。
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它进行阅读训练。
说明书、导游图、安装图等都是训练的好材料。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部分的第八课是《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
教学这一课时,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说明书的阅读训练,让学生带上一份药品说明书进行交流:
“药品的名称是什么? 这种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主要治疗什么病? 如果有一个病人服了这种药有不良反应,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说明书类型的文本阅读可采用指向性阅读的方法。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信息定向搜集,关注解决问题的焦点源。
同时,我们要善于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鲜活的语文材料, 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
如,课堂交流中,引导学生:
“你买东西后看说明书吗?食品说明书上‘保质期’的意思是什么? 在服药时应该重点关注药品说明书上的哪些内容?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通过交流实践,懂得了买衣服时要重点关注标签上的尺码、布料的成分,高档衣服还要注意洗涤说明等。四、坐言起行,知行互见叶圣陶先生早在 1948 年就明确提出“以生活为本位”的观点。
他以理论的形式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教育应以生活为本源,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
综合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语文学习活动,要求学生不但要“坐言”,而且要“起行”—— — 付诸行动。
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时,学生看了图片材料《街头错别字》,纷纷说出自己生活中见到的错别字。
对此,我肯定他们平时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并抓住契机策划了一次社会用字调查活动。我让孩子们分小组商量具体的调查方法:有的孩子说上网搜索图片资料,有的孩子说周末跟爸爸妈妈到街上去找,还有的孩子说用手机拍摄、记录调查的过程。
几天后,他们把调查到的资料发给我。
课堂上,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他们的调查情况。
以下是学生找到的部分滥用成语做招牌的情况。面馆:食面埋伏。羽毛球用品店:羽你相约。服装店:衣衣不舍。鞋店广告:喜有此履。成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汉语言的精华,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但有的人做广告招牌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所谓“独特创意”,随意更改成语,造成了错别字的泛滥,给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活造成混乱。
成果分享会上,我让学生结合收集到的错别字情况,对造成错别字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同时,建议他们向相关部门提出倡议,以规范街头广告的用字。让孩子到社会中观察、到生活中学习,知行互见,更能加深他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后,学生们都认为:
“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方便,或无心之失而写错别字。
”教学时,只有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做到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才能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课本知识的传授,必须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紧扣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特别是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在生活中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总之,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语文教学才能焕发真正的生命活力。[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2] 巢宗祺,施久铭.语文: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热点问题访谈[J].人民教育,2012(6).[3] 周永俐.浅谈倡导生活化阅读的非连续性文本[J].语文教学通讯,2012(10).[4] 周新霞,林海.小学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选择与课型设计[J].语文建设,2013(16).(责编 韦 雄)阅读· 说文论道22万方数据
篇五:非连续性文本及其教学策略
rvey, and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found from the non continuous text reading and learning problems,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The fourth chapter, non continuous text reading strategy this chapter on some common non continuous text: chart, table, drawing, graphic combination type corresponding reading strategies, and sample analysis.
The fifth chapter, non continuous text reading teaching case analysis.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case of reading teaching, and sums up the general strategy of reading teaching.
The sixth chapter, conclusion and deficiency. The above research was summarized, and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in this thesis.
The importance of non continuous text is ineffable,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and other educators need to recognize its importance, make concerted efforts, can really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better adapt to social life.
Keywords: Non continuous text; Non continuous text features; Non continuous text reading strategy
III
目 录
摘 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Abst r ac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I
第 1 章 绪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问题的提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2 概念界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2.1 文本.........................................................................................................1 1.2.2 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2 1. 3 选题依据与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3.1 选题的依据.............................................................................................4 1.3.2 选题的意义.............................................................................................5 1. 4 研究综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4.1 国内研究现状.........................................................................................6 1.
4.
2
国外研究现状 .......................................................................................9
1. 5 研究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第 2 章 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特征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2. 1 非连续性文本的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2.1.1 依据外观形式分类...............................................................................12 2.1.2 依据表达方式分类...............................................................................14 2.1.3 依据阅读价值分类...............................................................................15 2. 2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2.2.1 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对比.......................................................16 2.2.2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17 2. 3 非连续性文本的教育价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第 3 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3. 1 初中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3.1.1 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理解的情况分析.......................................19 3.1.2 学生对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态度调查...............................................20 3.1.3 学生对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力的自我评价调查...............................20 3.1.4 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学习动机的分析...............................................21 3.1.5 对学生非连续性文本应用的调查.......................................................22 3.1.6 教师对学生非连续性文本学法指导情况...........................................23 3. 2 对初中教师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的调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3. 3 对初中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水平测试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3. 4 调查结果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第 4 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4. 1 阅读策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IV
4. 2 图表、表格类阅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4. 3 图画的阅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4.3.1 单一图画的阅读...................................................................................32 4.3.2 图画书阅读...........................................................................................34 4. 4 图文结合类的阅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第 5 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案例评析 . . . . . . . . . . . . . . . . . . .
37 5. 1 案例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5. 2 教学策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 第 6 章 结论与不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6.1 研究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6.2 存在的不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附录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附录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后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V
赣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2009 年 , 上 海 5000 多 名 15 岁 的 学生 参加 了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国际学生阅读素养评估项目)测试。第一次参与评 估就脱颖而出,在共同参与的 65 个国家和地区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也 体现了上海的学生有较好的阅读素养。但是在《PISA2009 阅读素养评价报告》 中,我们却发现上海学生在连续性文本阅读上达到较高级的阅读水平的人数远远 多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连续性文本的平均得分为 564 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 平均得分是 539 分,在所有参与国家和地区中,上海学生在这两种文本阅读得分 上的差异是最大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准确、便捷、迅速地传递和交流信息,非连 续性文本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所以具备较高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将成为公 民必备的要求。国际评估项目 PISA 测试阅读素养中把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列入 考查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也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的要求: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在第四学段提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 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1] 国际和国家都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对非连 续性文本形式、特征是否了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是否得到师生的重视?我 们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水平能否达到国际标准?如何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非 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1.2 概念界定
1.2.1 文本
“文本”在英语里是“text”,在词源上与拉丁语“textile”(编织物)有密切 关系。因而,“文本”一词的本义可以理解为一种符号编织体。作为术语的“文 本”一词,被广泛用于语言学、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文献学和信息技术中,其 含义丰富而不易界定。广义的“文本”指的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它由 ECTS(entities that constitute text
即构成文本的实体)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
赣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由于能指系统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本,如:音乐文本、绘画文本、建筑文本 等等,每一种文本都有其特定的能指系统和层次结构。
语言学中的“文本”概念指的是依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律而组成 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文学批评中的“文本”概念指的是以 语言文字作为能指,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传达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塑 造具有审美意味的形象。
上述两种关于“文本”的概念都将文本的能指局限在“语言文字”,是相对 狭义的文本概念。由于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文字教育,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 绝大多数属于此类文本,因而,这一狭义的文本概念成为语文教育界最熟悉、普 遍接受的传统概念。
今天,语文阅读的视野不断扩大,大量非文字载体的阅读材料在学生的日常 阅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份量,新课标也适时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 要求,教材中也开始出现非文字符号的文本,这些都促使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早 已习惯的“文本”概念,以适应语文教育的时代要求。前苏联符号学家洛特曼指 出:“文本是外观的,即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它是有限的,即有头有尾;它有 内部结构。” [1] 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本论文采纳的“文本”概念既不是上述广 义的文本概念,也不是狭义的文本概念。而是指以文字、图表、图像为能指,具 有一定层次结构的符号组合体,传达特定的信息,有待于读者阅读。
1.2.2 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第三、第四学段的课程目标中都 提出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要求。这是一个全新的要求和全新的概念,对于什么 是非连续性文本课标并没有作出解释。目前学术界关于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 本的研究成果甚少,也没有形成公认的权威定义,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相对比 较完整的表述有两家:
一是来自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国际学生评 估项目)关于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描述。
PISA 是由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组织实施的一项国际性学生学业成就的比较调查 项目。PISA 从 1997 年开始筹备,主要通过纸笔测验的方式,对 OECD 国家中 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 15 岁左右的青少年的学业成绩进行考察,测试这个阶段的 中学生掌握知识应用和实践的能力,凭借测试的结果来测评各个国家的教育效 果。自 2000 年后每三年进行一次,每次的测评考察的重点都不相同。每次测评
[1]
陈刚.文本与语调[J]....
篇六:非连续性文本及其教学策略
ad and Write Periodical September 20212021 年 9 月 第 18 卷 第 09 期Vol.18 No.09读 与 写 杂 志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措施王喜迎(福建省宁化县第三实验学校 福建 三明 365413)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教师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其中阅读教学十分考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对学生的语文基础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进行思考,这样能不断获得进步。但是,阅读中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时做好笔记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的效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阅读中这类阅读方式在使用上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对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改革创新,促进学生阅读效果的更好提升。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针对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供广大语文教师进行参考。关键词:比较;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9-0236-02目前,社会上很多行业都在寻求有效的改革的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也同样如此。许多教师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运用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方法来加深学生的阅读效果,这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阅读方法。但是,虽然连续性文本阅读方式是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阅读教学,但是它所能带来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果都是十分有限的,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以此来不断对阅读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完善,促进学生阅读效果的更好提高。1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都将自己作为了课堂学习的中心,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脚步进行学习。这样的思想观念并不符合当代的教育,教师要做出改变和调整,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突出出来,使得学习的效率能更高。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都是以知识灌输为主,很少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对此,教师要充分运用新型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教师只在适当或者有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即可,让学生能动脑思考,这样对于所学习的知识也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对此,教师要弱化自身的存在感,告诉学生在课堂上也是需要靠自己动脑思考的,从而不断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另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对来说较为的乏味,因为篇幅过长的文章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放弃学习阅读的念头,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对阅读教学的过程进行一些调整和改善,促进学生能够坚持学习完阅读当中的内容。另外,很多小学生由于阅读的兴趣较差,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兴趣上的引导,从而使得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遇到很多阻碍,教师教学起来也十分的不顺利。2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2.1 明确教学理念,丰富阅读资源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运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拓展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不断加深自己的知识储备库。并且丰富的阅读材料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许多小学生的阅读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了解更多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内容,以此满足自身的好奇心,课文中的阅读材料就是这些知识的来源,给学生带去能力,传递知识。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语文教师在上课时进行非连续性阅读教学时,首先要设计多种类型的阅读教学活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不会感到课堂枯燥乏味,并且从多角度进行理解文章。一切的阅读教学都需要以课本内容作为基础,以此来展开阅读教学,这样能够使学生进行的阅读不偏离新课标的要求,也能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语文教师要多带领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能够切实的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2.2 完善课程内容,提升阅读系统性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是否能起到教学效果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所选择的阅读材料是否具有教育价值,这决定着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此,教师要充分的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并且要设计好适合本班学生的阅读计划,从而能够使得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开展的更加顺利流程,同时具备条理性。语文教师在运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模式时,要注重对阅读的内容层次进行合理的划分。同时,教师要有明确的阅读计划,对阅读的内容有一个全局性的安排,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力来进行学习,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教师所指引的方向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还是在单独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不断突破重点难点等问题,无形的营造出浓厚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不断提升。另外,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不同的阅读段内设置内在的联系,虽然在表明上看起来是断断续续的,但是实质上有着某种联系,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2.3 联系学生生活,开发课程阅读资源通过教师对小学生运用非连续性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因为在语文课堂当中,上课的时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是教师还有其他的教学内容,无法将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生的阅读上面,这也是非连续性阅读方式的最初原因之一。在非连续性的阅读中,教师要重视日常生活元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语文当中很多知识内容都是存在与我们的生活当中的,语文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阅读时,要将生活中的元素与阅读材料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得学生所阅读的文章更具有教育价值,学生对于具有生活元素的文章也会更有兴趣,因为学生可以充分将阅读里的知识转移到生活中,从而使得知识不仅仅只停留在课本当中,而是切实的进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另外,连续性阅读教学也是教师较常使用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但是连续性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许多小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难以满足,因此,教师往往选择采用非连续性的阅读教学。例如在《妈妈的账单》中,对学生们来说,两张账单的存在也属于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在账单的辅助下,老师能够更好的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形式对比两张账单,从中更好的体会一个伟大母亲对孩子的爱。2.4 开展学科整合,全面拓展学生阅读视野阅读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下转第 385 页)236 -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September 20212021 年 9 月 第 18 卷 第 09 期Vol.18 No.09读 与 写 杂 志(上接第 236 页)到他人的想法和经历的故事,从而在阅读中获得不一样感悟。要想取得良好效果的阅读教学,教师不仅要引导选择好合适的读物,而且也需要重视阅读完的感想。教师对学生进行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之后,学生会产生阅读感悟,阅读过后的感悟也是十分重要的,感悟一般是学生在阅读过后的总结,这个读物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思考,这是学生获取进步的重要养料。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分享会,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分享给全班同学,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对阅读的内容难以把控,对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要正确的教学目标进行把握。另外,阅读虽然看起来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但是实际执行起来,也会遇到较多的事情,如阅读的技巧,阅读的时间和阅读内容的选择,这都是十分值得研究的。好的阅读素材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着学生能否在阅读中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内容,是否能够获得进步,在读物的选择上面,还需要语文教师的多加指引和帮助,从而有效地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比如,在科学的学习中有一课讲的是《种子的萌芽》,对于这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真正的种子萌芽过程,并用拍照和画图的过程将种子萌芽的每个时期呈现出来,这样能使学生对这一课记忆更深刻,也会有更宝贵的经历。3 结语总而言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非连续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其中就包括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合理的安排学生的阅读时间,不仅能够使学生理解起复杂的知识轻松一点,而且教师在教学中也能更加简便,这是连续性阅读所不能带了的效果。教师以此能够有更充足的精力放在设计教学方案上面,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进步。参考文献:[1] 程淑霞.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时代报告,2018(4):224.[2] 钟绮方.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微课程实践思考[J].速读(上旬),2018(5):60.到切实的锻炼,从而促进美术创作能力的不断提升。3.2 大胆想象,从画到读幼儿教师通过借助绘本教育的形式,可以给予幼儿更多实践的机会,幼儿可以通过在绘本上画画,从而不断培养美术的灵感,使得幼儿对美术能够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每个孩子所画画的形式都是各不相同的,这大多都是遵循幼儿内心的想法,因为他们还没经过系统的训练,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对此,教师可以在学生绘画之后,让幼儿讲讲自己所画的作品,是怎么想象的,通过让幼儿回答的方式,幼儿的自身的记忆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强,美术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3.3 培养兴趣,有效途径在幼儿园时期的美术教学中,对于幼儿的美术学习来说有很多方面的影响,教师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帮助幼儿排除外界因素对幼儿学习美术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属是幼儿的学习兴趣了,当幼儿对学习美术充满兴趣时,就会更加主动的投入进学习当中,同时也会更加积极,相反的,要是幼儿缺乏美术的学习兴趣,就会感到学习过程十分的痛苦,并且还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完成既定的美术任务,这样的质量和效率都是十分差的。对此,教师要想办法吸引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绘本教育的途径,让幼儿在实际的绘本过程中,更好的感悟到美术所能带来的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励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另外,教师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注重正确的引导幼儿,给予幼儿足够的学习引导,从而让幼儿能往更加正确的方向开展学习活动。幼儿在美术方面的自主性还是较弱的,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以此能帮助幼儿建立起正确的美术价值观,从而促进幼儿美术创作水平的不断提升。总而言之,在幼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给予幼儿好的指导,还要注重引导幼儿,使得幼儿能够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教师也要切实的发挥出绘本教育的优势,正确认识到绘本的意义所在,以此设计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让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在绘本的辅助下得到不断提高。参考文献:[1] 宛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美术课堂教学的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1):135-136.[2] 王艳.建构新型幼儿美术活动模式,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02):168.[3] 张威.幼儿趣味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有效方法[J]学周刊,2020(02):178-179.385 - -
篇七:非连续性文本及其教学策略
号密级
UDC
编号
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研究
目 英 文 题 目 :
:
A study on discontinuous text teaching strategie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学 学
院
文学院
专业学位类别
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领域
学科教学(语文)
研究生姓 名
曾晓菲
学 号 1826030030
导 导 师 姓 名
王玉超
职 称
教授
2021
年
5
月
31 日 日
摘要 I
摘要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工作的新挑战,将非连续性文本引入到我国的语文教学中,适应了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丰富语文课程本身、发展学生能力、完善考试评价和增强学科联系等方面都有特别的意义。义务教育新课标对其的明确提出引发了语文学界相关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蝴蝶效应”,从概念引入、鲜为人知到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不断深入,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研究成果逐渐增加,研究方式日趋多样,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应试倾向明显、理论探讨相对不足、或理论推演并未真正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连接融合等。
本课题立足于前人的思考,并充分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运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针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展开,首先介绍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概念、本质特征、主要分类,阐述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广义概念、特点及其对语文课程、对学生、对考试评价改革和对其他学科发展的重要价值;其次从教材、中高考试题和教学主体三方面分析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考现状与问题并对其进行根本归因;最后有针对性地以“经验之塔”理论、情境学习理论、范例教学理论为理论支撑,助力构建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理论体系,且从更为具体的教学操作的层面为教师提供系统有效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参考,有利于促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着力落实非连续性文本教学。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教学;阅读与运用
Abstract
II
A A bstract
Discontinuous text teaching is a new challenge to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introduction of discontinuous text into Chinese teaching conforms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curriculum reform. It is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to enrich Chinese curriculum itself,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improve examination evaluation and strengthen discipline connecti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clearly puts forward the "Butterfly Effect" of the relevant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research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From the concept introduction, little known to active explor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deepening, the research of discontinuous text is in the ascendant stag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obvious tendency of taking exams, the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r the theoretical deduction is not really connected with the discontinuous text teaching. This topic is based on the previous thinking, and fully combined with 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practice, using literature, statistical analysis, cas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carry out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discontinuous text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basic idea of putting forward problems, analyzing problems and solving problem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re concepts,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lassification of discontinuous text teaching, and expounds the broad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scontinuous text teaching, as well as its important value to Chinese curriculum, students, examination evaluation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disciplines; secon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questions and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of Chinese discontinuous text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Abstract
III
subject of learning, and makes a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of them. Finally, it takes the "Tower of experience" theory, situational learning theory, and case teaching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to help buil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discontinuous texts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provides systematic and effective guidance for teachers from a more specific level of teaching oper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eachers to implement the discontinuous text teaching in the actual teaching.
Key words: discontinuous text; discontinuous text teaching; reading and application
目录
IV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目录 ................................................... IV 绪论 ....................................................1 一、 选题缘由 ..................................................1
二、 研究意义 ..................................................3
三、 研究方法 ..................................................4
四、 研究综述 ..................................................4
第一章 非连续性文本及其教学概述 ......................... 12 第一节 非连续性文本概述 ................................. 12 一、 核心概念 .................................................12 二、 本质特征 .................................................14 三、 主要分类 .................................................17 第二节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概述 ............................. 24 一、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概念 ...................................25 二、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特点 ...................................26 三、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价值 ...................................29 第二章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考现状与问题分析 ......... 33 第一节 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分布现状 ......... 34 一、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分布情况统计 .............34 二、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分布特点及问题 ...........52
目录
V
第二节 中高考试题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分布现状 ............... 55 一、 非连续性文本题型分类简述 .................................55 二、 云南省昆明市近十年语文中考试题中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情况及特点 ..............................................................57 三、 全国各地近五年高考试题中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特点 ...........65 四、 中高考试题中非连续性文本试题的共同点与区别 ...............69 五、 小结及问题 ...............................................70 第三节 初中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的问题 ..................... 70 一、 初中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71 二、 初中阶段学生非连续性文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74 第三章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存在问题的根本归因 ............... 76 第一节 应试教育中教考关系的束缚 ......................... 76 第二节 缺乏系统理论指导,教学难度较大 ................... 77 第三节 教师素质亟待提升 ................................. 78 第四节 教材编排有待完善 ................................. 78 第四章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改进对策 ............... 79 第一节 构建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理论体系 ............. 79 一、 “经验之塔”理论的特点及启示 .............................80 二、 情境学习理论的特点及启示 .................................84 三、 范例教学理论的特点及启示 .................................87 四、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理论体系小结 .....................91 第二节 实施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方法建议 ................... 92 一、 着力实现非连续性文本主体性教学 ...........................93 二、 有效实施非连续性文本辅助性教学 ...........................95 三、 循序渐进,统筹教学与评价 ................................102
目录
VI
结语 .................................................. 103
参考文献 .............................................. 104 附录 .................................................. 107
附录 A:中高考部分连续性文本题型示例 .................... 107
附录 B: 2016 年-2020 年全国各地语文高考试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分布情况表 .............................................. 10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112 致谢 .................................................. 113
绪论
1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在语文教学领域中,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重心始终放在“课文”的学习上,也即“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长期占据主导,花费去了师生主要的时间精力。而与之相对的其他涉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版块,典型的如“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等等,则常常被师生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乃至是一带而过。是因为它们没有价值或者价值不大吗?当然不是。这些版块虽然占据的篇幅相对少一点,但其实仍须引起师生的重视,因为它们同样是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能够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但只注重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会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片面化的发展。当今世界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阅读体验多元化,阅读能力多维度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注重学生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同时,也必须提升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两者并驾齐驱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非连续性文本与生活链接紧密、形式多样、信息量丰富,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能增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能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工作的新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一方面是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有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要求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是促进学生的阅读素养全面协调发展,为应对未来的社会和生活做好准备。
(一)
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的明确规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新出现了一个概念——“非连续性文本”,并在第三学段、第四学段明确规定了相应的、递进的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从基础版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进阶版的“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
绪论
2
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① ,课标的提出引起了广大语文工作者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关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非连续性文本”在以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完全空白,而是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和独立的内容体系,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在语文课程标准这个方向盘的转动下,我国语文教学的各个部分逐渐都开始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与探索。首先是新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出现频率较之前高了,还增多了一定量的阅读任务;其次是在学生日常检测和中考试题中,在内容和形式上加大了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在连续性文本题型的考查中也涉及了非连续性文本的外在形式如表格梳理事件、流程图梳理情感脉络等,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有必要逐渐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其该有的一席之地,所有的语文工作者都应该为此做出努力,尤其是一线的教师们,必须据此不断研究探索、反思革新,与学生一起提高...
篇八:非连续性文本及其教学策略
15.12 教研天地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结构完整、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如图表、漫画、数据统计、广告、说明书、报告等。它最早出现于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际学生阅读素养评估项目 (PISA)中。近年,高考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频繁,2014年高考有14个省市考查了此项内容。北大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对高考语文试题改革提出自己看法,他表示“高考语文试卷中有关‘非连续文本’材料阅读题会增加,而且分值不低。命题者正开始重视并朝理性考查这个方向努力”。伴随考查力度的加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也首次提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要求。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而高中阶段最新的课程标准还未面世,但可以预见,其中必将牵涉到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述和重视。然而,高考考查的热度和现行教材对这一方面的关注度刚好形成了反比。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材中,只有必修二“历史画外音”单元的《图片两组》 属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在课后的“活动体验”环节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图方法,与同学交流你对这两组图片取材、画面构成的认识,归纳读图要领”。除此之外,这方面教学内容非常少。这样,高考考查就和日常教学形成了脱节。训练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分析能力,不仅是为了应对高考,对于提高学生信息的筛选、理解、赏析能力也意义重大,所以,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把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校本化,探寻适当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如下的教学策略。一.文本转换探索规律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都要求学生善于提取信息,学会概括。我们在教学中通过“连续”与“非连续”转换训练,探索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规律。在苏教版必修一 《我的四季》 课文教学中,作者分别把人生的四个阶段比喻为:春、夏、秋、冬,课文的脉络十分清晰,即便老师不讲,学生也能直观理解。于是,课前列出以下表格,要求学生在阅读和感受的过程中,完成表格中相对应的内容。学生带着表格中所给出的问题自己进行阅读,自然会引起生命的体验与共鸣,从而对课文的理解逐步加深,最终达到了自我分析、解读文本与感受生命体验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梳理与观点概括的能力。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把表格内容与文本对照还原,推敲提取的信息是否准确。这样,在“连续”与“非连续”转换中,学生通过构建非连续性文本,巧借表格,掌握了梳理脉络、归纳概括的阅读方法。学生完成了表格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解决了学习中的重点问题。这并不是知识的简单搬家,而是源于教材,活于教材,学生需要对“连续性文本”进行信息加工,得出相关信息的正确加工,再以表格形式呈现,同时,利用表格中“生命体验”一栏,引发学生依据文本做进一步思考,对有价值的信息作出判断和评价,学生阅读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和反思归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除了可以运用图表,还可以用线条链接的方法转换文本。讲授 《雷雨》 一课,文中人物较多,关系错综复杂,想让学生初读课文后立刻弄清众多的人物关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不要说去进一步理解人物之间更为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因此,可让学生选择通过线条勾勒方式来显示人物之间关系,如周朴园与自然季节 人生阶段 成长经历 生命体验 写作手法春 少年 耕耘、播种 坚定理想 比喻夏 青年 灌溉、庇护秋 中年 收获、成熟 认真付出 排比冬 老年 检点、记录 总结得失 排比重新开始直面挫折比喻、反复、心理描写阅 读 场非 连 续 性 文 本 的 阅 读 教 学 策 略孙 旺282015.12 教研天地阅 读 场鲁侍萍、繁漪的夫妻关系,鲁侍萍与鲁贵的夫妻关系,繁漪与周萍的母子关系兼情人关系,周萍与四凤的情人关系又兼同母异父的兄妹关系,周萍与鲁大海的雇佣关系又兼同母同父的兄弟关系……学生通过自行设计的各种图解,来理清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同时更好地感受到了人物复杂关系下发生冲突的必然性,进而更深刻地理解了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这样,在“连续”与“非连续”转换中,学生通过构建非连续性文本,巧借表格与钱条,掌握了梳理脉络、归纳概括、理清关系的阅读方法。而且让学生参与其中,自行设计,比教师简单讲解或直接投放幻灯片更加直观、生动和形象。二.联系实际沟通生活如果留心观察,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资源比比皆是。将这些资源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凸显非连续性文本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而且还能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强化学生的阅读目的性。例如,让学生围绕连云港市的本土文化经济状况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调查,收集有关资料,然后编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再引导学生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思维和方法进行思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材料一】
连云港市民俗文化节常见的主题形式包括:一.关于商品、产品和物产、特产,如花果山“风鹅”节,赣榆“煎饼”节、灌云“豆单节”等;二.以文化为背景所开展的系列活动如“西游文化节”;三.以民俗风情为背景的活动如“海州灯会”;四.以地方经济为依托的活动如“东海温泉节”;五.大型综合性活动如“连云港之夏”等。【材料二】
连云港市地方节庆活动的开展,在一程度上弥补了旅游业“淡季”供给与需求的不足,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了城市环境,有力弘扬了传统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商机,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材料三】
据有关人士研究,连云港市节庆活动的数量偏多,但品牌知名度高、能够走向国际化的节庆活动较少。地域分布不够均衡。有的主题缺乏创新、特色不够鲜明。文化内涵尚有待于挖掘。如一些传统的节庆活动中缺乏深厚的文化内涵,有损节庆活动的主题等。1.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个字)2.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你能看出连云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哪些优势,目前还存在哪些不足,应如何解决?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连云港在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方经济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与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时,一要认真审读材料,对所提供材料类型进行分类(是文字材料,还是图画,表格);二要弄清材料中所提供的显性信息,更要挖掘材料所包含的隐性信息;三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内在联系和规律,得出结论。让学生去关注这样的一些材料既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与时代接轨的要求,又通过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三.横跨学科借鉴整合“非连续性文本”除了整合本学科资源外,还可以融合其他学科的资源。这既是资源开发,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比如,可借鉴数学学科。数学学科图表和图形的呈现较多。数学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一般需要经历语言转换、信息提取加工、意义重整、数学建模、总结运用和反省修正等几个过程,数学与语文的非连续性阅读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都要经过提炼、概括、加工、分析、归纳、综合等步骤去实现。由此可得到启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图表归纳教学的方式对课文的知识点进行提炼、筛选和概括,从而在语文学习中使学生具备一种理科思维。还可从地理、生物、化学学科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得到启示,这些学科在阅读时更侧重于关注图像、方程式、知识结构图的课堂生成,它们对“连续性文本”知识的解构与组成,更加多变灵活,更具抽象思维:化学学科能够把不易理解的方程式以立体性强的思维导图形式给予清晰的呈现,地理学科善于将数据和文字用柱状图、饼状图、表框表现。因此,在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原本“一维”的文字转换成更为直观的“二维”图形呈现。语文学科鉴于以上各个不同学科“非连续性文本”研究与应用特点,从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出发,适当借鉴、沟通和融合,从而实现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跨学科比较阅读。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学科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侧重在言语内容方面,目的在于掌握学科知识,而引进到语文教学中,则侧重在言语形式,即用什么样的言语来表达内容,重在学习语言,重在让学生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与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其实还有很多,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开发意识,通过整合教材、生活、其他学科资源,促进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融合。只要有效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孙旺,语文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29
篇九:非连续性文本及其教学策略
号:密 级:学 号:2019220042 单位代码:10764伊犁师范 大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Research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of Discontinuous Text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学 位 申 请 人 林小静指 导 教 师吴晓棠 教授申 请 学 位 类 别 教育硕士专 业 学 位 领 域 学科教学(语文)研 究 方 向 语文教育所 在 学 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国·新疆·伊宁2021 年 5 月
Research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of Discontinuous Text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A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YILI Normal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EducationByLin XiaojingDissertation Supervisor:Associate Prof. Wu XiaotangMay,2021
伊犁师范 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授权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我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研究生签名:
时间:
2021 年 5 月 18 日学位论文版权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伊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研究生签名:
时间:
2021 年 5 月 18 日导师签名:
时间:
2021 年 5 月 18 日
I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明确指出,具体的阅读学习内容可选择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目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新型的文本阅读教学形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强调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时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逐渐成为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进而使语文从应试之学走向应用之学。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当前高中阶段的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在内容选取和方法运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明确了本研究的方向——探究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具体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选取 Y 市 S 中学的 260名高中生,通过问卷星发放网络问卷,对其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态度和阅读动机进行统计分析,具体了解当前高中生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基本现状。同时,对 Y 市 S 中学的 9 位高中语文教师进行访谈调查,主要从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理念认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客观掌握高中语文教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实施现状。第二部分,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首先,根据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目前高中阶段的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师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理念认知不够深入、教学内容选取比较单一,以及学生的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意识不强、阅读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然后,从本质上、客观上和主观上对其进行具体的原因分析。第三部分,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的探究。针对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中的“疑难杂症”,笔者“对症下药”,从两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改进策略。其一是教师“教”的角度,主要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理念认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二是学生“学”的角度,分别从如何增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意识、如何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两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希望通过对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的深入研究,逐步改善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良性发展,丰富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一线语文教师和研究者提供更多有益的启发和帮助。关键词: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改进策略
IIAbstractIn the "practical reading and communication" learning task group, The ChineseCurriculum Standard For Senior High School (2017 Edition) clearly points out that thespecific reading learning content can choose the more complex discontinuous text. At present,as a new form of text reading teaching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teaching occupies a certain position in high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ctivities. Theteaching of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emphasizes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eadingability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social life, and guid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discontinuous text in daily life, so that the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gradually becomes abasic skill of students, and then make the Chinese from exam oriented learning toapplication-oriented learning. During the internship,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worrying problems in the content selection and metho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discontinuoustext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Based on this, on the basis of reading a largenumber of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author makes clear the direction of this research - to explore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Chinese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teaching. Thespecific research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is paper selects 260 senior highschool students from s middle school in Y City, and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irreading attitude and motivation of Chinese discontinuous text through the onlinequestionnaire,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urrent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Chinese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At the same time, we interviewed 9 senior high schoolChinese teachers of s middle school in Y City, mainl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eachingconcept cognition, content, methods and evaluation, to objectively grasp the implementationstatus of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teaching.The second part,high school Chinese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teaching problems andcause analysis. First of all,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of high school Chinese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teaching,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problems in the current high school Chinese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teaching, such asteachers" cognition of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teaching concept is not deep enough, thesele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is relatively single, and students" Chinese discontinuous textreading consciousness is not strong, and the reading level is uneven. Then, from the essence,the objective and the subjective to carry on the concrete reason analysis.The third part i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Chinese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teaching.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discontinuoustext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improvement strategies from two aspects. The first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teaching, which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cept cognition, teaching content, methods andevaluation of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teaching; the second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IIstudents" learning, which puts forwar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rom two aspects: how to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of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and how to master the methods of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of highschool Chinese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teaching, we can gradually improve the problems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high school Chinese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teaching, promote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Chinese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teaching, enrich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f high school Chinese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teaching,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front-line Chinese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For moreuseful inspiration and help.Key words:Senior Chinese,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teaching,improvement strategy
目录摘要 ..................................................................... IAbstract ..................................................................II绪论 ..................................................................... 1一、选题缘由及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三、研究方法 ..........................................................6四、相关概念界定 ......................................................7第一章 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91.1 调查对象 ............................................................. 91.2 调查工具 ............................................................. 91.3 调查过程 ............................................................ 101.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101.4.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101.4.1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15第二章 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82.1 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182.1.1 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82.1.2 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 202.2 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22.2.1 根本原因:应试教育的制约 .......................................222.2.2 客观原因:课标定义的模糊、教材相关内容的缺失 ....................222.2.3 主观原因:教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经验薄弱 .....................23第三章 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 243.1 针对教师教学的改进策略 .............................................. 243.1.1 积极更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理念 .............................. 243.1.2 开发各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资源 .............................. 253.1.3 合理运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教学方法 .......................... 263.1.4 科学构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 293.2 针对学生学习的改进策略 .............................................. 313.2.1 强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意识,培养阅读习惯..........................313.2.2 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31结语 .................................................................... 33参考文献 ................................................................ 34附录 .................................................................... 37
致谢 .....................................................................
篇十:非连续性文本及其教学策略
新 !师 TeachersJToda,非连#性% &" ( 有*+学策略寻 0◎ 方美雪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一种文本
样式 ,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 , 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逐渐成为学生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 , 碎片化文本
也成为学生获得信息 、 构建知识系统的主要载体 。
在
小学语文课堂中 , 教师需要基于课堂 , 联系生活 , 给
学生提供恰当的方法指引 , 有效地提高学生非连续性
文本的阅读能力 $一 、
立足文本 , 在图文对照中促进理解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
语文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常常以图片 、 图表的形式
展现 。
因此 , 教师在备课时要先整合好这些素材 , 并
融合到教学方案之中 $ 上课的时候 , 教师应
准确把握好文中的图片 、 图表 , 利用这些来帮助学生课文内容 ,
的
$
在教学《 燕子 》 一课 ,
文本中燕子的
图入手 ,要求学生先注意观察燕子的整体形态 , 再仔细观察燕
子的翅膀和尾巴特征 , 然后用形象化的语言
$在此基础上学习有
形和飞行的段落 , 京文
的
$针对课文中
的文字 , 或与学生年龄有
的
, 教师可以发挥联 , 将阅读的文本和所需的素材片段化 、 具象化 !
把原先需要阅读理解
的内容进行二次创作 , 为图文图表的形式 。
通过该方
法 , 教师能主
学生的阅读形式 , 让学生能够更快地吸纳相关的知识 。
小学生年龄小 , 生活经验不足 , 阅
历较浅 , 对诗歌古文的学习一直是一知半解 。
如教学
《 示儿 》
首诗时 , 学生比较难以理解陆游临终时给儿
的遗嘱中寄托的中原北定 、 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
针
对这一情况 , 教师可以设计展示时代背景的表格让学
生完成 , 学生填写的表格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 , 是非连
续性文 ; 学生搜集资料填写表格后 , 可以和教师 、 同
学交流 。
在交流中 , 学生理解了诗人的情感 , 和诗人产
生了共鸣 。二 、
融合学科 , 在资源补充中提升认识相于语文学科 , 数学 、 科学 、 道德与法治等学
科的课本里蕴含着更多的非连续性文本 !
教师可以从
中挑选一些妙趣横生的内容为语文学科
, 这是发信
息欢迎订阅 《 新教师 》 , 订阅热线 :
0591-83789077展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比如 ,
数学学科相融合 。数学课本上有很多图
形 、 图表 , 学会阅读这些内容也是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
任务之一 。
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 位
置与方向 ” 的学习 , 不仅能学到在平面图和地图上辨别
方向的方法 , 还能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 并能根据设计
的问题
的路线 $
,
数学学
, 在语文教学时 , 设计看
, 以及公交 、 地铁线路图的非连续性文本的习题 , 引导学生练习 , 让学生学以致
用 , 效果明显 。
又如 , 与科学 、 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相
融
$
语文课文的知识常常会
及地
、
历
、
科学
等方面的内容 , 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历史图册 、 旅游
手册、 网页百科等资料 ,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
文本 , 为理解课文内容做足准备 $ 当学生通过阅读旅
游手册 、 网页百科 , 沉浸于 《
" 《 牧场之国 》《 鸟的堂 》
中 ,
于 《
" 《 赵" 《
的小 "
人民的
, 教师
, 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寓教于乐 , 学生不仅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 , 还进一步得到了思想品德方面
的熏陶和感染 。
可见 !
融合学科的学习 , 使学生的学
习资源更加丰富 , 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得到
的提
$三 、 渗透方法 , 在信息整合中明晰路径非连续性文
连续性文本的表现形式不同 , 决定了学生阅读策略也应有所不同 。
如何有效地利用有
价值的信息 , 传授给学生
的发现 、 筛选 、 分、 整合 、
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 !
简单的推
论 , 无疑成为教师教学的关键 。1 •发现关键信息 , 筛选要点阅读 $ 学生常常会被
非连续性文本醒目的标题 、 漂亮的表格图案所吸引 ,
有
的
文$
《
上的
》
非连续性文本 , 学生很
题目所吸引 ,
表格中的有
的统计图 !
不关注文
, 对文本中的 “ 必剩客*
“ 光盘族*
“ 兜着走 ” 的理解有所偏差 。
因此 , 引导学生依据顺序 , 从 “ 材料 一* 开始
认真阅读 ,
, 从整体到
, 从字里
读文本表的弦外之 , 学生就能
定
。
。. .。
。
卜 chmgR"+ 沁 h !"# 研 / 课程与教学 51要寻找的目标 , 得出答案 。2. 学会思考分析 , 整合文本信息 。
说明书是常见
的非连续性文本 , 如何把说明书中的信息进行合理整
合呢 ? 以"葵花牌小儿化痰止咳颗粒 ” 说明书为例 。
一
是通读 , 知大意 。
通过浏览 , 知道该说明书的组成部
分 :
主要成分 、 性状 、 适应症 、 规格型号 、 用法用量 、
不良反应 、 禁忌 、 注意事项 、 贮藏 、 有效期等 o 二是根
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项目 。
如这种药八岁的孩子咳
嗽可以用吗 ? 一次服多少 ? 根据问题思考分析 , 选择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仔细阅读 。
三是提取信息进
行整合 。
在两个项目中选择 、 提取信息再进行整合 , 解
决了实际问题 。
在学会提取信息 、 整合信息的同时 , 让
学生尝试进行
的推论 !
出自己的
&四 、 链接生活 , 在联系实际中拓展运用中非连续性文本素材比比皆是 。
语文教师要
引导学生积极获取生活中的素材 ,
进行归纳分类 , 进行信息整合 ,
的阅读专题训练 。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 一 ” " "你注意过
路牌吗 ? 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
” 布置学生上课
前仔细观察学校周围或自己家周围的地名 , 发现地名
拼音的拼写方式 , 自己归纳出地名拼音的法 :
地名
的拼音是由各个汉字的汉语拼音的大写字母组成 !
由
专名和通名构成的地名 , 专名与通名空一格分开写 ,
如三角街 SANJIAOJIE 。
在交流中 !
学生不仅观察到路
牌中的公里数 , 还申到路牌
向、 分叉路口等标
志 , 这些都得益于学生的生活实践 &要有生活化认知 !
有意
学生搜集身边的非连续性文本素材 !
如水电费清单 、 话费缴费单 、
超市购物小票 、 菜
,
表单进行读统计整合 ; 让学生学习阅读旅游指南 , 学看公共交通的指示
牌 , 或者尝试做假期出行的调查报告 , 达到举一反三
的效果 & 以课堂教学为起点 , 实施
化的非连续性
文本的阅读教学 , 能够赋予课文生命和活力 , 不但可
以利用创新性思维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 而且还能更好
地提升学
文阅读的兴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学生应
信息时代发展的必
备技能 ,
为语文
, 我们应该立足于语文课堂 , 充分融合多个学科 , 同时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 在教学实践
中
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
读能力 , 提升学生的语文
素养 。
屜( 作者单位 :
福建省德化县尚思小学
责任编辑 :
庄严 )还原古诗文魅力 , 厚植经典人生◎
5 晓瑜文集中
的
、的
、 深刻悠远的意蕴美 !
它无是学生接触经典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但
文教学中 ,注
、
调
的
一的层次教学现状&如何多管齐下还原古诗文魅力 , 让学
生亲近古诗文 , 厚植经典人生呢 ? 笔者在教学践中
做
如
&一 、 链接生活 , 想象飞扬悟诗文文与现代
空间隔 , 学生对于某些
文的理
有可
&
但
要
学
寻找到生活中的契合点 !
通过想象 , 让静止的文字化作动态
的景象 , 必将使遥远变得亲近 , 使抽象变得具象&如
《 秋思 》 时 , 有学
身处
的洛阳 , 眼里
有
的秋风感到费解&
"请联系生活一
的看法& ”
一
"
的
”抛给学生&
一番思索后 , 有的学生认为 , 秋风中 !
枯木摇摆 !
北雁南飞 !
肃瑟之景更容易勾起孤寂的诗人思乡
的
&还有的学生说 , 自己才参加为期一周的封闭式
夏令营 , 就忍不住想念爸爸妈妈 。
古代交通不便 , 信息
不畅 , 常年在外的张籍对家人的思念肯定早已浓烈得化
不开了 … … 在师生 、 生生的相互唤醒下 , “ 为何独见秋
风 ” 迎刃而解&学生展开想象*丰实了
“ 意万重 ”
“ 又开封 ” 的画面 , 他们禁不住为
境而感慨 , 为诗情而动
容&由此可见 , 合理链接生活 , 拉近了学
与古诗文的
时空距离 , 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 在想象中融
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 从而感受经典诗文的
力&二 、 资料助力 , 理趣思辨厚根基堂上适
链接诗人生平 、 时代背景 、 传统典
故 、 名家点评等丰富多元的资料 , 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
斤之效&这些资料不仅能开拓学
的文化视野 , 让学生
在理趣思辨中提高对古诗文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 还能让
学生在惊叹
文博大精深的同时 , 产
烈的求知欲&在设计课前任务时 !
应以学生的经验为背景 , 充分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 , 引导学生去思考 、 研究 , 发挥学生学习的
自主能动性 , 促进学生自主反思能力的发展 #— —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第三实验小学宋晓春。
。. .。
。
推荐访问:非连续性文本及其教学策略 连续性 文本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