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国文化征文【10篇】(2023年)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1-07 18:40:06 点击:

三国文化征文1  一段历史,一种文明,总可以追寻出一些起源,一个发源地。而三国文化中——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位重要的人物里,由于民间诸多朴素、美好的传说,加之罗贯中笔下的演义,刘备已然是最受人们同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三国文化征文【10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三国文化征文【10篇】(2023年)

三国文化征文1

  一段历史,一种文明,总可以追寻出一些起源,一个发源地。而三国文化中 —— 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位重要的人物里,由于民间诸多朴素、美好的传说,加之罗贯中笔下的演义,刘备已然是最受人们同情,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在这条路上,一座小城中最普通的农田包围的路上,我们一行人正将三国文化踩得更实、更真切。尽管涿州这个地方远离四川,但它却又与“蜀乡”有太大的联系。一提到“蜀”,人们最多是想到 —— 四川、蜀国、刘关张。是的,这里是刘备的家乡,是张飞世居的土地,是关羽遇到两位英才的地方。这里更是他们结义之地,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的故事想必大家也已经耳熟能详。

  当年,刘关张结义于涿郡桃园,招募五百乡勇,又妙遇张世*,苏双这样的大商,赠与良马、缤铁、金银,而后投奔刘焉,艰苦创业。凭着“初出便将威力展”的勇气和才智,逐渐兴旺。见徐庶,遇水镜,得诸葛等等,励精图治,成就了一番事业。虽然刘备匡扶汉室的心愿未了遗恨而去;关羽败走麦城;张飞则是伐吴未克身先死,身在阆中,头在云阳。但他们留给后世的,却依然是忠心,勇毅。

  就这样思索着,不知不觉间三义宫的形象竟展现在了我的眼前。三位义士的庙宇,显得那样古朴,宁静。可能由于心中的敬畏,这庙宇竟也显得雄壮了一些。不大的广场上,一尊后人为他们修筑的忠义鼎正对于庙门,只此这些——总之,一片祥和,一片的与世无争。再向鼎前面看去,同样正对庙门的是一条农田间的阡陌,人、田、庙三者和谐在了一起。这一座庙宇也好,宫殿也好,已是这里农人生活的一部分了。

  不知修建者为何把庙建在这里,或许这与楼桑的华盖有关,或许这是刘关张三人曾走过的地方,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便是将他们走过的地方再次依依踏实与重温。脚步中不仅有方位的变化,更有纸片的文化的遗影。这庙宇是这样古朴,就像它正对的农田一样,它也与小城现有的一些文化相符合。它的气息与这里的人们,与这座小城的呼吸融为一体,尽管这里没有三位英雄的遗体,却遗留了他们的英魂。

  不论怎样,一向忧国忧民从民间底层走出的汉昭烈帝,见到这一幅景象也该安息了吧!他生前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让他的"子民真正过上没有征战的生活,而现在他的家乡已经和*繁荣,祥和安定,他已应安息了。他同自己的二位兄弟,向着那些正在农田里劳作的农人们,又会想些什么呢?

三国文化征文2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由颜如玉。”书是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海洋。书能够传递知识,开拓视野。在书的世界里,我自由飞翔,好书伴我成长,影响我的一生。——题记

在学习生涯中,我结识了不少好书,它们陪伴我不断前进。其中有一本好书让我如此着迷,细细品味,它就是——《三国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段慷慨激昂的开篇词,将我深深地吸引进去,迷上了它,一发不可收拾。俗话说:“看《三国志》,替古人担忧。”是啊,情节吸引力如此强,使我不得不为它哭泣,为它大笑。

当我读到“桃园三结义”时,我仿佛感受到了兄弟情谊。一张招兵买马的榜文,将三位素不相识的好汉紧紧的联系到一起,结成了生死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声,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志趣相投,按年龄大小,拜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正是因为他们的重情谊,讲义气,才演义了一段段美好的历史;当我读到“三顾茅庐”时,我似乎体会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他希望有仁人志士能够辅佐他走上成功的道路。刘备三次到草庐请诸葛亮,两次的不遇并没有是他打消念头,而是用仰慕高贤的诚意请出了诸葛亮,铸就了他的成功。

在《三国志》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明察天下大势,出山之后,在政治、外交、军事斗争中创造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当曹操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时,情况十分危急,诸葛亮出使东吴,他用自己的伶牙俐齿,舌战群儒,对答如流,使东吴的谋士个个面面相觑,无话可说。他力排众敌,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好,实在是好极了!”我不由地拍手称赞。“孔明大摆空城计”“草船借箭”“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等名篇已家喻户晓,流芳千古。“佩服,吾甘拜下风。”我赞叹道。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为人奸诈,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他领导的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足以显示了他的能干。他重视人才,赤脚喜迎东吴谋士许攸,对关羽的厚爱……爱惜人才,使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读《三国志》,我收获了累累硕果。在书中,我看到了“刘皇叔白帝城托孤”的信任,感受了关羽千里走单骑的义气,体会了赵云单骑救后主的忠心耿耿……读《三国志》,我在罗贯中笔下的三国自由飞翔,了解历史,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我爱读书,书是我人生的伴侣。与书相拥的岁月,内心不再孤单。因为好书伴我行!

三国文化征文3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通俗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回体章小说,也是我国最优秀的历史长篇小说。它是根据史*载、民间传说、话本、戏曲等材料,由元朝末年罗贯中加工而写成的。《三国演义》以取舍精当的选材构思、引入人胜的故事情节、维妙维肖的人物刻画,影响后代文学艺术。但是,《三国演义》宣扬了封建的“仁政、”“英雄”史观、“天命、”“鬼神”等唯心的先验论和封建道德等。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从汉灵帝元年(184)黄巾军起义,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间,魏、吴、蜀、三国灭亡,晋武帝一统*的故事。广泛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社会的黑暗和动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暴丑恶的本性,表现了人民群众在动乱年代的灾难和痛苦,以及人民群众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统一的强烈愿望。它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损人利己、狡诈阴险的——曹操;忠诚厚道、谦恭待人的——刘备;打击豪强、任人惟贤的——诸葛亮。

  读完后,我体会到了诸葛亮的待人和气、爱动脑筋;体会到了刘备的重友情、只人善用;体会到了曹操虽然狡诈阴险,但他也有没人能比得过的雄才大略、和他本身就具有的机警过人。

  读完后,我从“空城计”一典故中知道了遇到了困难不要慌张,要冷静,做什么事都不要大意;从“七擒孟获”一故事中明白了如果要让一个人心服口服,就必须做出让他服你的事,但我们也不要向孟获一样被别人“七擒七纵。”

  说三国,好象其实也就那么一回儿事,但又好象又是这么一回儿事,也好象什么也不是一样。说三国,可真是“累”呀!

三国文化征文4

  称许昌为“古都”,实在名副其实。这里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寻根问祖之地。有的历史,因为太久远而消散于无形,只成了书里的"符号;有的人物因深埋于地下而被人遗忘。但直到如今,三国的历史典故仍会被人们反复提及。而一部120回的三国,就有51回发生在许昌,172处提到许昌。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遗迹、遗址众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踏上许昌这片土地,便如走进了三国故事里。魏都宾馆、建安大道、魏武帝广场……在这里,三国余韵浓抹,俯首皆是三国故事,历史传说。“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春秋楼----彩塑的是关羽的坐像,关公傍烛拈髯观书,形态逼真。看到那已燃不起来的烛光,我想起了民间传说,关羽要夜读《春秋》,二位皇嫂要做针线,曹操却派人只给他们送去一根蜡烛,企图乱其礼数。关羽大义凛然,抽出宝剑,把蜡烛劈为两半,分开使用。从此,关羽“剑劈蜡烛”的故事就传为佳话。清代乾隆年间,许昌州官曾题诗赞颂关羽美德:秉烛中宵暂避嫌,宅分两院亦从权。依曹不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川。

  然而让我震撼的,是“关羽诗竹碑”。关羽在曹营,一心想着刘备,就画了一幅竹子图,挂在春秋楼内,表示他的忠贞。乍看,一株株的竹子,临风摇曳,再看,竹叶的交叉疏密,都像是着意安排的,仔细看,飘洒的竹叶竟组成了一个个的文字,顺着竹势念下去,是一首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谢。”有人说,当时的曹操未看出此诗,我想足智多谋的曹操肯定看出来了,人们只看到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义,却没有看到曹操爱惜人才的博大胸怀。

  在许昌,三国遗迹很多,需要你亲自触摸。

三国文化征文5

  *这条腾飞的巨龙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他那深远的悠久的历史文化让我不禁惊叹,其中三国文化尤其让我为之着迷。

  说起三国文化我想,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应该人人知晓,里面能文能武的名将让我敬佩。像蜀国名将:关羽、刘备、张飞。他们桃园三结义,手足情深,为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魏国主公曹操的用兵如神、足智多谋,张辽的威武豪放……无不令我赞叹。最让我欣赏的就是忠义双全、义薄云天的大英雄关云长,他为了结义兄弟过五关斩六将、出生入死没有半句怨言。作为一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不向任何人低头折节,这一点足以让我敬佩,让世人为之折服。

  不光三国中的英雄豪杰让我赞叹不已,其中的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更让我大饱眼福。“赤壁之战”中的“草船借箭”一篇我特别喜欢,尤其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周瑜之间的斗智斗勇这一部分。当刘备和孙权一起反击曹操时,因为水战用弓箭较适合,但孙权那里没有那么多箭,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干,便约时三天让诸葛亮造出十万之箭,如造不出,诸葛亮将被军法处置。诸葛亮倒是不慌不忙,第一天只是在林中优哉游哉散步,到了第二天晚上,天气骤变,起了薄雾,诸葛亮命将士一字排开,船上布满了稻草人,让士兵擂鼓呐喊,曹军因看不清敌方,不敢轻易派兵,只能命将士用箭去射,箭全部射在稻草人上,十万支箭,一夜间“造”了出来,周瑜面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自叹不如,而诸葛亮却一笑而过。他的笑很有深意,他是笑周瑜的计策落空,曹操的无知,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出英雄本色。

  畅谈三国,笑谈英雄,谈千年的文明,论世道英雄。三国文化,源远流长。

三国文化征文6

  三国,那个纷扰动乱的年代,有无数分不清对错的征战与纠葛,有战场上无情的刀戟和淋漓的鲜血,有场外的尔虞我诈机关算尽,当贪婪吞噬了恩情与孝义,我感叹历史是一支凄婉的"歌。慢慢走进“三国”,它将不再是一个个的故事片段,而是至今绵延不绝的长河。尤其是那些“蜀中人”不时萦绕在我的心头,不知何时,我开始为他们的胜利而欢呼,为他们的危局而担忧,为他们的失败而扼腕叹息。是的,我迷上了那“结义”的桃花,爱上了不离不弃的忠义,喜欢上了孔明的智慧, “蜀中人”的智勇忠义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着我。

  花香悠悠沁人心脾,情义浓浓涌上心头。花树间兄弟结义,携手共兴汉室江山。

  一声“大哥”发自心田,面对曹操的欣赏无动于衷,面对美女、宝马与金银,他心依旧,“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和大哥团聚,他日日祈祷;担忧大哥的安危,他夜夜难眠,他执著地坚信着重逢的到来。这就是关羽,是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关羽,是在大哥面前低头听令的关羽,是刮骨疗毒不皱眉头的关羽,是面对强敌傲骨依然的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面对死神的降临他毫不畏惧,放不下的是:与刘皇叔的桃园结义。关羽去了,张飞、刘备一个醉酒中为部将所杀,一个伐吴失利郁郁而终。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在我想来,这大概是他们最好的归宿。绯红的桃花悄然落地,无声无息,化入泥土滋养大地,他们的情义有口皆碑代代相传,无形中已经化作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信仰。

  我们生于九零后,长于零零后,成于一零后,少有服从与追随,更多的是对人际和谐的努力,对“公*正义”的向往,对家国民族的关注,生活中你会看到不计得失的帮助,敞开心扉的倾诉,彼此默契的合作。或许竞争的压力让我们有些沉默,但这并不表示我们缺少力量,有“义”的支点,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一样可以撼动世界。

  小学时《草船借箭》里,我结识了足智多谋的他,初中时《出师表》里,我结识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他,高中时《挥泪斩马谡》里,我结识了有情有义,却又军法严明的他。他就是诸葛孔明。与他我一次又一次的相逢,一回又一回的崇敬。生不逢时,只愿隐居草庐,仰观俯察间了却此生,这又何尝不是乐事呢。 “茅庐三顾”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下决心、保明主、谋大业。这不变的承诺融入了那颗炙热的心。喜欢他手执羽扇的悠然,那份宠辱不惊,使我感到蜀汉的发展不可限量,曹魏大军是多么的渺小,东吴水师是那么的不堪一击。不是他呼风唤雨,是他的潜心观察与思考,顺应自然,揣度人心罢了:算定了曹操疑心太重,算定江中必有大雾,就算定了草船足可以借箭。这是一种态度,叫做自信,这是一种实力,让人深不可测。

  有多少赞美就会有多少诽谤。有人说他心胸狭隘,气死周瑜;我却不以为然,如若周瑜之前宽厚待他,同心协力,又怎么会有气死之说;夺取荆州只是一个军事家的谋略,为了蜀汉的他是对的,所谓“在商言商”嘛。有人说他小题大做“斩马谡”,挥泪亦是“作秀”,我还是要固执的为他*:街亭乃要害之地,由于马谡的疏忽落入敌手,使蜀国陷于困境——马谡该斩,为了让蜀军重整旗鼓,只有严明法纪。马谡是马良的弟弟,孔明怎忍杀之;马谡饱读兵书也颇有才学,诸葛怎愿杀之。这不是小题,更不是大作,这是一种长远的政治目光——完成先帝遗愿,匡扶汉室。

  孔明带着遗憾睡去了,有谁看到他眼底那颗晶莹的泪滴,有谁还依然记得他的曾经——如果此生事事皆已算定,又何必麻烦再来世上走这一遭,正是这种无常,才让人生是这样的多彩诱人!

  事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叫做追求。

  一线希望百倍努力,这叫做奋斗。

  为了信念永不放弃,这叫做坚持。

  孰为蜀中人?蜀中人有情有义有才具。

  孰为蜀中人?蜀中人敢想敢为敢成功。

  我们为何不做蜀中人,扬帆起航,去追寻那个“未曾遗忘却会在某些时刻丢掉的梦”。合上发黄的书页,心头绽放出朵朵灿烂的桃花,抬头望去,我的路还很长,深邃里我看到了那智慧的目光。我知道我并不孤单——“蜀中”有我也有你。

三国文化征文7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叫《三国演义》的书。其中一句名言让人谨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句话不仅在三国英雄人物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老百姓也深有感触。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打开历史页码,我们就会看到有多少志士仁人、文人墨客,因拥有谦虚好学在事业上永载史册;又有多少人因为骄傲而悔恨终生。

  我故意我问起身边的妈妈:这句话真的灵验吗?妈妈沉下脸道:最近,你的学习成绩下降,说明什么?顿时,我哑口无言了。

  于是,我重温《三国演义》的经典,汉皇叔刘备为了恢复汉室半壁江山,竟降低自己的身份,三顾一介书生诸葛亮的茅庐,以救百姓水火,重整朝纲为己任,诸葛亮终感其诚,答应为他奔走效劳。而与此相反,夏侯惇因刚愎自用,小瞧山野村夫诸葛亮的才能,得意洋洋大军杀进,结果中了诸葛亮的计谋,结果被刘备军打得落花流水,全军覆没,最后与李典、于禁、孤身三人撤回到了曹操的大本营。

  此时,我禁不住拂卷深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人和事,那怎样对待呢?俗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要因为别人不如自己,而轻视别人;人各有长处,应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谦虚则秉着一颗上进的心,驱动着前行的脚步,而骄傲则会蒙上一层模糊的影,导致着无知的狂妄。

三国文化征文8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等等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活剧。

  这样的心机,在如今又和偿没有。商家绞尽心机,赚消费者的钱;骗子费尽心思,骗取他人财物。人们可以看见:贪欲和权势欲如何主宰了社会中兄弟、夫妇、朋友等关系。人们甚至为了钱财,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偷取,杀害。所以奸诈狡猾的有心机的人,必将成为权势的佼佼者。但是,心机是需要无心机来衬托的。如果每个人都那么奸诈狡猾,世界怎会太*呢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局面。自从董卓被杀后,整个朝廷就乱了套,大家都争着当皇上,刘备、关羽、张飞为了恢复汉室,请来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的帮助,他们一连攻下了荆州、南郡、襄阳等城池。孙权一心要得到荆州,就千方百计去抢,诸葛亮识破了一计又一计,使孙权赔了夫人和大将周瑜,又打了败仗。可好景不长,不久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诸葛亮也死了。这时,地盘已被晋军占领。

  我想:刘备的志向是远大的,他的行动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标,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都要达到目的。我联想到了*的“体操王子”李宁,说起李宁人们总说他是个不*凡的人,但李宁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认定方向后决不动摇的普通人。他相信,凭着顽强和汗水,心态和适应能力,无论做什么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后,李宁转向了新得事业:组建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问李宁:“经商和体育,哪个更轻松,更愉快”李宁说:“要做好,哪个都不轻松,不过我总是很愉快。”不错,无论在那里,李宁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英勇善战,我应该学习;诸葛亮的机智,我应该学习;刘备的定了目标不放弃,我更应该学习!

三国文化征文9

  我爱看*四大名作,其中又最爱看《三国演义》,这几天来,我把“三国演义”连环画册六十册,每册仔仔细细看完了,真是深深有感。

  “三国演义”,叙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吴、蜀、魏三国鼎立期间的一个个精彩故事。其中,我最喜欢“赵子龙单骑救主和赵云截江救阿斗的两个故事,我认为这两个故事写得最为精彩。都真诚详细描写出部下对主公的忠心耿耿。如赵云冒死在百万曹军中救出小主公,冲出重围,将他交给刘备;赵云截江救阿斗写出了赵云有胆有识,从东吴船上救下阿斗。从中告诫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对国家对人民要忠心。”三国演义“中的其它故事,如”赤壁大战“、”铁笼山姜维困司马“,写出其中有些人的智慧过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能打善战等的故事情节。

  在吴、蜀、魏,三个国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国家就是蜀国,虽然蜀国的物力、财力都比不上魏国和吴国,但蜀国人才很多,像智慧过人的卧龙先生(诸葛亮),有勇有谋的常山赵子龙,智勇双全的关羽,能打善战的张飞,无人能敌的马超。……,而且我现在又生长、生活在当时的蜀国的土地上。

  但我讨厌战争,讨厌你打我杀,讨厌对立,还好,现在我们国家生活在和*时代,没有战争,没有罪恶的子弹,没有战争的硝烟,我爱我的国家。

  我要学习”三国演义“中那些智慧过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对国家忠心耿耿精神!

三国文化征文10

  在这个寒假,我一口气读完了一本六十三余万字的文言文《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可谓是罗贯中写得最好的一个人物了,而且他也是作者热烈颂扬的一个英雄人物,鲁迅先生说过:“以至刘备之宽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唯有关羽,义勇之概,时时可见矣。”在“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中,可以看出关羽的英勇,在“刮骨疗毒”中,可以看出他的“大丈夫”气概,总之,罗贯中用各种夸张的手段,使关羽在他近六十年的征战变成了一个英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也是作者写得较成功的人物之一,曹操被作为恶的象征,那么他无疑是“奸雄”的代名词。如果说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孙权的江山是继承来的,那么曹操的江山就是自己奋斗出来的。曹操不仅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官,而且还是“历经磨难”的斗士》曹操在三十余年的征战中,常常亲临战场,被马超打得割须弃袍,华容道遇到关羽,在赤壁之战,曹操几乎全军覆没,但他没有放弃,而是退回北方“收兵”、“养民”、“屯田”,好来年再战。

  在三国演义中,我还学到了许多计谋,比如:荀彧的驱虎吞狼之计,郭嘉留下的遗计,刘琦的上屋抽梯之计,王允的美人计,庞统的连环计,司马懿的五路夹击之计,诸葛亮的空城计等等。我还认识到了许多历史的人物:善于“运筹帷幄”的周瑜,善使飞刀的祝融夫人,单骑救主的赵云,骁勇善战的吕布,力大无比的典韦,还有“虎痴”许褚,江东的"四大精英“程普”、“黄盖”、“韩当”、“祖茂”,曹魏的五子良将“张辽”、

  “徐晃”、“乐进”、“于禁”、“张颌”。

  这本《三国演义》是我学会了许多许多,真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啊!

推荐访问:国文 征文 三国文化征文【10篇】 三国文化征文1 三国文化征文1000字
上一篇:2023年三年级声音作文【10篇】
下一篇:为妈妈捶背作文3篇

Copyright @ 2013 - 2025 韵智公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韵智公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600215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