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8篇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0:50:02 点击:

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8篇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 乡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方案 &**镇关于流动党员管理的办法 为了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推动我镇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上新水平,特制订流动党员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8篇,供大家参考。

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8篇

篇一: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

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方案

 & ** 镇关于流动党员管理的办法

 为了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推动我镇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上新水平,特制订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方案。

 一、主要工作目标 按县委组织部的部署和要求,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实现 100%的流动党员都能纳入党组织的管理;提出一份操作性强的《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实现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步骤 1、成立机构,加强领导。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决定成立高庙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张新同志任组长,镇党委党群副书记孙自铎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组织、宣传、纪检、党政办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主任由党群副书记孙自铎同志兼任,组织委员刘彦民同志任副主任,成员由组织干事、宣传干事、党政办公室副主任等同志组成。

 2、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在原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再次开展对各党支部流动党员情况进行详细、彻底的调查摸底,关键要

  摸清楚流动党员流向单位与地域分布,具体居住的住址、联系电话、年龄、职业分类和工作生活状况,发挥作用情况。

 3、结合实际,分类管理。根据我镇流动党员流出、流入情况,结合实际分为三类进行管理: 第一类, ,对流动到城区以及高庙镇以外生活和工作的党员(如深圳、广州等地),实行《联系卡》制度管理。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落实支委分工负责制度登记制度、汇报制度。

 第二类, ,对流动到阜阳、太和县城工作和生活的流动党员,按流动党员居住的地域、职业分类等成立若干个党小组。各党小组在临时支委的直接领导下各自开展组织活动。流动党员平时参加党小组的组织生活,年终民主评议党员或有选举任务等重要活动时,才回原支部过组织生活。

 第三类, ,对于流动到新疆建设兵团的流动党员,成立新疆建设兵团临时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由吴情担任,组织开展活动。

 4、结合实际,建立制度。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提出一份操作性强的、切实可行的《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工作意见》,并按《意见》要求,全面开展流动党员管理工作。

 5、落实责任,强化管理。镇党委在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的基础上,落实责任,强化管理。一是党委组织部门每季度要对党委所属的各支部外出或流入的党员情况进行一次专项调查统计。二是每半年要召开一次支部书记会议,汇报交流各支部流

  动党员的管理教育情况,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并按规定的时间要求及时上报有关材料和报表;三是镇党委经常派员参加临时党支部的支委会,通报情况,指导临时支部组织流动各党小组和党员开展活动。

 6、列入计划、提供经费。为确保临时支部组织活动正常开展,有一定的活动经费,临时党支部成立后,镇党委将根据实际情况下拨一定数额的组织活动经费,此项经费开支列入镇财政开支计划。此外,临时党支部还可以接受率先富起来的流动党员赞助活动经费,以确保支部工作正常运转,流动党员组织生活正常开展。

 7、加强检查,狠抓落实。各党支部要切实提高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镇党委的部署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党委组织部门要经常深入各支部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列为“五好村党支部”、“先进党支部”评选的重要条件,以促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落实。

 ** 镇关于流动党员管理的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领导批示精神, 结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我镇积极探索, 组织各村、 社区结合我镇实际情况讨论流动党员 管理的有效方法, 现将我镇流动党员 管理

  工作调研结果及处理方式汇报如下:

 一、 我镇流动党员组成 流动党员 是指由于就业和居住地变化等原因连续 6 个月以上, 不能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 。流动党员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流动性” , 而流动性又决定了党员 活动地的分散性和所在地域的不确定性, 导致“口 袋党员 ” 、 “挂名 党员 ” 、 “隐性党员 ” 不断出现。

 经汇报总结,我镇流动党员 主要有如下几种:

 1. 在本辖区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2. 军转及下岗再就业的务工人员 。

 3. 居所和就业更换频繁的市场、 商铺等活动在外的职、 务工人员 。

 4. 离退休党员 。

 二、 加强流动党员 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员 流动给基层党员 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流动党员 人员 少、 距离远、 时间短, 导致 “所在单位管不到, 所到单位管不了 ”的现状。

 目 前流动党员 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 传统管理思路的局限性难以适应流动党员 的松散性。传统的管理工作对行政组织的依赖性很大, 流动党员 远离行政组织, 表现出了 一定的松散性:

 时间不固定, 有的常年外出, 有的短期外出; 形式不固定, 有的外出地基本固定, 有的没有固定地点。

 因此, 传统管理思路的局限性很难适应流动党员 的松散流动性, 致使管理得不到充分发挥, 管理措施落不到实处。

 这就导致了 对流动党员 难以组织并无法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

  他们是否履行党员 的权利和义务也无法进行有效监督。

 2、 传统管理的规范性难以适应流动党员 应变性的要求。传统的党内活动方式和党员 管理方法侧重于静态管理, 具有固定性、 稳定性、 集中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党员 流动以后,党员 的生活和生存方式都发生了 变化, 要有效地实现对流动党员 的管理, 必须突出个性化和针对性, 追求管理上的应变性, 不同类型流动党员 需要的管理方法是不同的。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 传统管理规范性就很难适应新时期流动党员 应变性的要求。

 这就很难对分散在各行各业的流动党员 进行有效的管理, 这也就成为一些基层党组织无法实现有效管理地重要原因。

 3、 管理目 标的先进性与 流动党员 的负面性构成强大反差。

 党员 管理与其他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目 标的先进性, 要求党员 参加党的一个组织, 并在其中积极工作, 通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使每一位党员 都能遵守党的宗旨, 履行党员 义务。

 由于流动党员 过于分散, 因此, 他们接受的正面教育就少, 自 然就会放松对自 己的要求, 导致组织观念淡化。

 他们很难主动与党组织联系, 甚至不汇报思想, 不参加组织活动,不交纳党费, 不发挥作用, 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 把自 己混同于普通群众, 尽管他们为数不多, 但对党组织的整体产生了 不良影响。

 因此, 管理目 标先进性要求与流动党员 的负面性之间的反差, 也是流动党员 管理难的重要原因。

  三、 管理流动党员 的应对方法 流动党员 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流动性, 管理工作需要我们适应党员 的“流动性” , 抓住其特点, 变静为动, 适应大流动的新形势, 灵活设置党组织, 把流动党员 管理和社区党建、经济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消除这个空白点。

 依靠流入地、 流出地党组织的合作支持, 实行“双重管理” , 坚持内抓与外抓并举, 双向联动, 形成合力。

 经各村、 社区摸索及其研讨其他优秀典型, 力推流动党员 建立科学工作机制:

 1. 登记报告制度。

 在各个基层支部建立了 流动党员 登记点, 建立流动党员 信息库, 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汇报制度。

 流动党员 每半年至少与所在支部联系一次,汇报外出期间的思想、 工作、 学习情况; 2. 联系制度。

 对各基层党组织中的流动党员 分别指派专人联系, 每季度至少联系一次, 并如实填写流动党员 联系卡, 作为年终联系人和流动党员 双向考核的依据; 3. 教育培训制度。

 采用“寄学” 、“补学” 等方法对流动党员 进行流动期间和返乡 教育。

 这一机制的实施对指导各级党组织加强流动党员 教育管理工作起到很好作用。

 从强化组织建设入手, 在提升服务功能和管理职能方面制定创新制度。

 一是创新管理制度, 可以建立了 流动党员 组织关系接入转出和预备党员 转正“三谈话” 制度, 党员 发展制度, 党员 教育制度, 党费收缴使用制度等; 二是创新管理制度, 可以设立

  以管理流动党员 为工作对象和管理内容的基层党支书、 党小组。

 三是创新管理组织, 配备专职人员 抓党务工作, 专门设立了 流动党员 管理党支部, 在党支部换届和组建工作中吸收流动党员 基层党支部书记参加。

 在具备条件的人事代理单位可以积极开展创建流动党员 党支部活动。

篇二: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适应党员跨 地 地区跨行业流动日益频 繁 繁的新形势,切实加强 流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 ,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 锋锋模范作用,根据《中 国 国共产党章程》、中央 有 有关文件规定和《中共 青 青海省委组织部关于进 一 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工 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 件 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 , ,现就加强和改进流动 党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 如 如下实施意见:

 一、 正 正确把握流动党员教育 管 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工作 目 目标 流动党员教育管 理 理工作,要以马列主义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 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 要 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 党 党的方针,从新形势下 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 点 点和流动党员队伍的实 际 际出发,建立健全系统 、 、科学、有效的教育管 理 理机制,切实抓好流动 党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 一 一步提高流动党员的思 想 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 流 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 用 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 凝 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 全 全市各级党组织的努力 , ,逐步建立流动党员教 育 育管理网络,规范流动 党 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改 进 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 作 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以 形 形成党组织与党员联系 密 密切,流动前、流动期 间 间、流动后各环节全面 加 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 党 党组织共同着力,教育 和 和管理有机统一的工作 机 机制,使党组织对流动 党 党员教育管理规范有效 , ,流动党员整体素质明 显 显提高,党员意识明显 增

 增强,纪律观念明显加 强 强,作用发挥明显进步 。

 。

 二、明确流动党员 教 教育管理的责任主体和 应 应把握的原则 流动党 员 员,主要是指离开原党 组 组织所在地,不能正常 参 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

 包 包括外出务工、经商、 居 居住,连续时间超过一 个 个月的党员;部队转业 、 、复员军人和大中专毕 业 业生及其他流动人员中 尚 尚未落实组织关系的党 员 员;外出学习进修、借 调 调工作、办理公务、休 假 假探亲,连续时间超过 一 一个月,或转移正式组 织 织关系而人事行政关系 仍 仍在原单位的党员。要 按 按照“有利于党员合理 流 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 员 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 发 发挥党员作用”的要求 , ,确定并落实流动党员 教 教育管理的主管党组织 。

 。具体应把握以下原则 :

 :

 1、双向共同管 理 理原则。对流动党员, 实 实行流出地和流入地党 组 组织双向共同管理。流 出 出地党组织要对流动党 员 员登记造册,掌握去向 , ,采取有效办法加强管 理 理,并向所去地方、单 位 位党组织通报;流入地 党 党组织要主动承担起管 理 理的责任;做到流入地 和 和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 合 合、共同负责,经常联 系 系、及时沟通,协调解 决 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 碰 碰到的问题。

 2、 条 条块结合管理原则。对 外 外来流动党员,实行工 作 作单位和居住地或单位 所 所在地党组织相互结合 管 管理。有固定工作单位 的 的,由工作单位或其主 管 管部门党组织为主管理 ; ;就业不稳定或工作单 位 位未建党组织的,由居 住 住地或单位所在地党组 织织为主管理。工作单位 、 、居住地和单位所在地 党 党组织要加强

 协调配合 , ,相互沟通流动党员的 思 思想、工作、生活情况 , ,利用各自优势做好流 动 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

 。

 3、因人制宜管 理 理原则。根据流动党员 的 的就业形式和居住状况 , ,合理确定党员的管理 方 方式。就业比较稳定、 工 工作单位建立党组织的 由 由单位党组织管理;工 作 作单位未建党组织而有 行 行业协会的,可由行业 协 协会党组织统一管理。

 暂 暂时未落实工作单位, 人 人事档案挂靠在人才流 动 动服务机构或劳动力流 动 动服务机构的,可由人 才 才流动服务机构或劳动 力 力流动服务机构党组织 管 管理。就业稳定性不强 、 、居住地比较固定的, 由 由居住地党组织管理; 居 居住地经常变动的,由 原 原所在党组织管理。

 4、信息动态管理原则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构 构建党建工作信息网络 , ,逐步实现党内基本信 息 息实时网上传输、查询 , ,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 作 作的效能。流动党员情 况 况由所在党组织定期向 上 上级党组织报告。各基 层 层党委及时把流动党员 基 基本情况输入信息库, 逐 逐步实现信息化动态管 理 理。

 三、严格按规 定 定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 系 系的接转管理工作 1 、 、党员外出时间六个月 以 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 但 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 系 系的,应办理使用《流 动 动党员活动证》。原所 在 在党组织应按规定登记 发 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 》,经常与外出党员保 持 持联系,每年至少查验 一 一次《流动党员活动证 》 》记载内容。外出所在 地 地党组织对持有《流动 党 党员活动证》的外来党 员 员验证后,应及时将其 编 编入党支部、党小组, 同 同时报

 上级党组织备案 。

 。

 2、党员外出时间 六 六个月以上、地点相对 固 固定的,要将党员正式 组 组织关系转入所去地方 、 、单位的党组织。单位 尚 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应 将 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其 主 主管单位的党组织或所 在 在地党组织。

 3、 部 部队转业、复员军人和 大 大中专毕业生及其他流 动 动人员中尚未落实工作 单 单位的党员,其党员组 织 织关系可转至本人居住 地 地党组织或人才流动服 务 务机构、劳动力流动服 务 务机构的党组织,待落 实 实工作单位后,再将党 员 员组织关系转到所去单 位位党组织。

 4、留职 停 停薪人员中的党员,其 党 党员组织关系可以保留 在 在原单位;有新的固定 就 就业单位的,党员组织 关 关系转到所去单位党组 织 织。企业下岗和失业人 员 员中的党员,其党员组 织 织关系转到居住地党组 织 织,找到新工作单位的 应 应及时将组织关系转到 工 工作单位党组织。离开 原 原单位从事个体经营的 党 党员,其党员组织关系 转 转到个体劳动者协会党 组 组织或居住地党组织。

 5、居住地发生变 化 化的党员,其党员组织 关 关系转到新居住地党组 织 织。退(离)休干部职 工 工党员被其他单位聘用 的 的,或离开原居住地, 到 到异地居住时间较长的 , ,要事先向所在党支部 说 说明情况。党组织要根 据 据实际情况,按规定为 其 其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 系 系,或发放《流动党员 活 活动证》,或开具党员 证 证明信。

 6、外出 学 学习进修、借调工作、 办 办理公务、休假探亲半 年 年以内的党员,开具党 员 员证明信;半年以上的 , ,转移正式组织关系。

 7、对流动中的党员, 凡 凡是按照规定转来组织 关 关系的,有关地方或单 位 位党组织都应予以接纳 。

 。在人员流动问题上, 因因单位与单位或单位与 个 个人发生争议,而提交 仲 仲裁机构或有关主管部 门 门进行仲裁的,有关单 位 位党组织应根据仲裁结 论 论,确定是否办理转移 党 党员组织关系。没有转 来 来党员正式组织关系、 没 没有出具党员证明信或 《 《流动党员活动证》的 , ,所去地方或单位的党 组 组织应督促办理有关手 续 续,未办理的,不得承 认认其党员身份和安排其 参 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8、党员因私出境出国 , ,其党员组织关系和党 籍 籍的处理,按照中组部 和 和省委组织部有关规定 执 执行。

 9、对从市 外 外流入我市的党员,各 流 流入地党组织要严格按 照 照要求,凭组织关系介 绍 绍信或《流动党员活动 证 证》或党员证明信予以 接 接纳,落实教育管理措 施 施。对没有转移组织关 系 系,且未办理《流动党 员 员活动证》,又无党员 证 证明信的,要动员党员 及 及时办理。

 10、积 极 极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 退 退(离)休干部职工党 员 员将组织关系转移到街 道 道社区党组织。转移流 动 动党员组织关系时,党 组 组织应充分尊重党员本 人 人意愿。

  四、结 合 合实际,建立健全流动 党 党员教育管理的组织体 系 系

 1、建立外出流 动 动党员党支部。3 名以 上 上正式党员集体外出到 同 同一城市务工经商或从 事 事其它正当职业,人员 相 相对集中,地点相对固 定 定,时间在 6 个月以上 , ,属同一基层党委的, 该该基层党委应在他们中 建 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 临 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 )

 );属不同基层党委的 , ,上一级党组织应根据 实 实际情况,在他们中建 立 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临 时 时党支部(或党小组)

 , ,隶属有关基层党委。

  2、建立流动党员联 合 合党组织。积极推行流 动 动党员区域化集中管理 , ,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 的 的工业区、住宅区、商 业 业区建立联合党组织, 对 对区域内工作单位未建 党 党组织的流动党员实行 统 统一管理。流动党员较 多 多的街道(乡镇)或社 区 区(村),可以建立外 来 来党员联合党支部,统 一 一管理辖区内难以落实 党 党员组织关系的外来党 员 员。

 3、对于待安 置 置(就业)的复转军人 和 和大中专毕业生中的党 员 员,由军转办、安置办 、 、人才交流中心、劳动 力 力市场等有关部门、单 位 位或居住地社区党组织 , ,负责他们待安置(就 业业)期间的教育管理。

  4、拓展新领域党的 基 基层组织。切实加强新 经 经济组织、新社团组织 等 等领域的党建工作,不 断 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

 。农村、社区、企业、 机 机关事业单位及新社团 组 组织的党的基层

 组织, 要 要主动承担起流动党员 教 教育管理的职责,及时 掌 掌握人员流动中的党员 情 情况,协助做好党员组 织 织关系接转工作,认真 落 落实教育管理措施。

 5、设立流动党员管理 服 服务机构。市上设立流 动 动党员服务中心,市人 才 才交流中心、劳动力市 场 场和各区、县设立流动 党党员服务站,做好跨区 域 域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 接 接转工作,对党员组织 关 关系无合适去处的党员 , ,协调安排到流动党员 联 联合党组织。各区、县 委 委组织部要指派专人负 责 责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工 工作。其他党委组织部 门 门也要指派专人专管或 兼 兼管这项工作。流动党 员 员较多的街道和乡镇可 根 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流 动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 构 构,负责与流动党员的 联 联系、教育和管理。

 五、探索加强流动党员 教 教育管理和发挥作用的 方 方法途径

 1、切实 抓 抓好流动党员教育工作 (1)实行经常性全程 教 教育。党员外出前,必 须 须向所在党支部报告, 告 告知联系方式。党员外 出 出期间,各基层党委及 党党支部应定期邮寄党课 教 教材及有关学习资料, 督 督促流动党员自学。教 育 育、引导流动党员时刻 要 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 求 求自己,积极参加流入 地 地党的组织生活,按期 交 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 交 交给的任务,发挥党员 的 的先锋模范作用。流动 党 党员至少每 6 个月要以 书 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流出 地 地党组织汇报外出时的 思思想、工作、学习等情 况 况。党员返回时,所在 党 党组织应及时

 派人与流 动 动党员开展谈心活动, 详 详细了解党员外出期间 的 的表现,听取他们对党 员 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 和 和建议。

 (2)改 进 进教育方法,增强有效 性 性。要根据流动党员人 多 多、面广、分散、职业 杂 杂等特点,结合他们的 思 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 , ,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 教 教育活动。如定期寄发 学 学习资料,利用书信、 电 电话等方式加强联系。

 在 在每年“七一”等重大 节 节日和上级作出重要部 署 署时,开展专题教育等 。

 。在流动党员集中返回 时 时,要抓住时机组织集 中 中培训,开展流动党员 座 座谈会等组织活动。有 条 条件的还可利用互联网 等 等现代教育手段,提高 教 教育效果。

 (3)

 丰 丰富教育内容,增强针 对 对性。在抓好党的路线 、 、方针、政策、党性党 纪 纪和党的知识教育的同 时 时,要结合流动党员的 学 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 开 开展市场经济知识、法 律 律知识、现代科学技术 知 知识等与他们从业密切 相 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

 组组织流动党员交流生产 经 经营管理经验,不断提 高 高流动党员的思想和业 务 务素质,增强参与市场 竞 竞争的能力。

 2、 建 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 制 制度

 (1)建立流 动 动党员联系制度。凡有 流 流动党员的党支部,应 确 确定党支部书记或支部 委 委员作为他们的联系员 , ,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卡 , ,负责每季一次与流动 党 党员进行双向性、经常 性 性、动态性的联络与沟 通 通,协助党组织做好他 们 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2)建立流动党员目 标 标管理制度。各基层党 组 组织应根据本地、本单 位 位的实际情况,对流动 党 党员流动期间参加组织 生生活、交纳党费、遵纪 守 守法,特别是发挥党员 作 作用等方面进行跟踪考 察 察。对于表现突出的, 要 要给予表彰。

 (3 )

 )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 度 度。基层党组织要设立 《 《外出党员登记簿》和 《 《外来党员登记簿》, 记 记录流动党员的基本情 况况,参加组织生活、交 纳 纳党费以及现实表现等 情 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和 定 定期登记相结合,党支 部 部每半年将登记情况上 报 报上级党组织,党总支 、 、基层党委每年终或次 年 年初上报上一级党委组 织 织部门。党委组织部门 每 每年要对流动党员的数 量 量、流向及表现进行分 类 类分析、研究,提出管 理 理意见上报党委,针对 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进行 有 有针对性的指导。要不 定 定期组织开展流动党员 摸 摸排梳理工作,及时有 效 效地...

篇三: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

动党员管理工作措施

 **省**县 22 个乡镇共有农村流动党员 946 名。

 县委在充分把握流动特点的基础上, 针对全县农村实际, 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收到明显成效。

 一是建立专门档案。

 对全县农村所有流动党员建立档案, 达到"六个掌握", ...

 **省**县 22 个乡镇共有农村流动党员 946名。

 县委在充分把握流动特点的基础上, 针对全县农村实际, 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收到明显成效。

  一是建立专门档案。

 对全县农村所有流动党员建立档案, 达到” 六个掌握” , 即掌握党员基本情况, 掌握外出时间, 掌握所从事的个体经营项目, 掌握新住址, 掌握联系办法, 掌握党费缴纳情况。

  二是确定专人联系。

 支部在每名流动党员的:

 同一村民小组中指定一名党性强、 责任; 心强的党员与流动党员结成联系对子, 定期联系。

 三是利用流动证卡。

 全县 22 个乡镇党委都向流动党员发放了流动一员活动证或流动党员管理卡, 要求他们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 把他们的从业表现和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填入证卡, 结束流动后上交原支部。

  四是行业归口管理。

 县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于 1999 年初制定下发了>, 对流入县城的农民党员实行行业归口管理。

  六是职能部门制约。

 针对前几年出现的个别党员组织观念淡薄, 外出不打招呼, 造成组织不掌握去向的问题, 各乡镇党委把各支部党员

 名单印发给本乡镇各职能部厂, 各职能部门办理党员外出事宜时进行” 三年一沟通” , 即看是否办理了流动党员活动证或管理卡, 是否交纳了当年党费, 是否和支部打了招呼, 并与党支部沟通。

 公务员之家:http://

  七是拓展新建组织。

 主要着力抓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 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步。

  八是目标要求管理。

 支部对每位流动党员都确定组织生活目标, 以印发 《流动党员须知》、《致流动党员的函》等形式发到流动党员手中。各乡镇党委要求流动党员做到” 五个一” 目 标:

 即年初一次交齐党费, 半年汇报一次思想。

 七一参加一次活动, 每次回乡必须到支部汇报一次, 每年至少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明确了流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

  九是开展多种活动。

 县委多次下发文件, 认真规划和布置在流动党员中开展活动。

  十是组织手段管理。

 对常年外出离家已搬迁的党员, 动员迁出其组织关系。

  关于城乡人口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

  区政府各部门, 各街道办事处、 镇人民政府, 各经济板块, 有关单位:

  为推动南岸区统筹城乡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加快城镇化、工业化、 城乡一体化进程, 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科技局自主创新应对金融危机工作措施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扩内需、 调结构、 保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制定以下措施。

 一、 争取 50 项以上国、 省科技计划项目

  准确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

 文教局领导先进性最新整顿措施

  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 通过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找出了文教局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 综合起来有十五条共六个方面, 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一、 存 在 的 突 出 问……

 县委干部作风建设整顿措施

  按照县委、 县政府关于干部作风整顿活动的布署, 通过认真学习县委、 县政府《关于》 和深刻领会*在干部作风整顿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结合工作实际对照检查, 我对个人进行了认真剖析, 深刻感受到自身在学习、 工作、 ……

篇四: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

党员管理制度

 一、摸底登记制度。各项目党支部每季度组织一次调查摸底,及时摸清党员流入、流出情况,并登记造册,上报党委备案,始终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二、学习培训制度。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培训党委每半年组织一次,支部每季度组织一次,党小组每月组织一次。学习培训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学原文、上党课、谈心得等形式,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高质量发展等政治理论,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时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岗位技能,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三、交心谈心制度。党支部委员与流动党员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定期开展交心谈心,加强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根据党员个人思想、工作、作风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要求和建议;广泛征求党员的意见建议,凝心聚力促发展。

 四、主题实践活动制度。由流动党员党委负责,确定活动主题, 深入开展“党徽在流动中闪光”、党员技能比武、党员先锋岗、“学先进、当先锋、作贡献”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丰富党员生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主题实践活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各支部也可根据工程项目和党员的实际,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五、党员先进性承诺公示制度。流动党员依据自身能力素质和岗位角色,每年主动承诺几项当年能够完成的具体事项,用实际行动体现先进性。按照定标发卡、承诺公示、总结考评的程序,年初合理确定每个流动党员的先进性承诺内容,并及时公示。年终,根据承诺完成情况,认真组织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评先彰优和处置党员的重要依据。引导和鼓励党员积极参加公益事业活动,支持首都和家乡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

 六、联系服务员工制度。每名党员根据具体情况,每年联系2-3 名员工,采取面对面交流、电话沟通、技能指导、短信互动、网络交流等方式,向联系对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听取和反映联系对象的意见、要求,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做好联系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对象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对符合条件的在加强教育培养的同时,积极向党支部推荐。

 七、发展党员制度。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发展党员的程序规定,加强对优秀的年青务工人员中的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考察,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增强党员队伍活力。

篇五: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

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 管理工作, 使流动党员 都能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接受党组织的教育、 监督和管理, 乳山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 党支部,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 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等有关规定, 特制定本办法。

 一、 管理范围 党组织关系落在乳山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 党支部的所有正式党员 、 预备党员 。

 二、 流动党员管理 ( 一)

 流动党员 的组织关系转入 乳山市外流动党员 组织关系转入时, 持组织关系介绍信到乳山市委组织部开介绍信, 再到乳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介绍信, 最后到乳山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转入手续;

 乳山市内流动党员 组织关系转入时, 持组织关系介绍信到乳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介绍信, 再到乳山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转入手续;

 ( 二)

 预备党员 转正 预备党员 预备期满应及时向乳山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 党支部提出书面转正申请, 并提交预备期内个人思想汇报及政治表现证明。

 三、 管理制度

 ( 一)

 思想汇报制度。

 流动党员 应每季度向党支部提交思想、工作、 学习情况的汇报材料 1 份, 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自 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和管理。

 ( 二)

 党费交纳制度。

 流动党员 应于每年的 6 月 10 日 、 12月 10 日 前交纳党费。

 ( 三)

 党员 登记制度。

 流动党员 每年进行一次党员 登记, 及时向党支部报告工作单位、 居住地、 联系方式变化情况, 保持党员 个人与党组织间联系畅通。

 四、 处分制度 对有以下行为之一的, 乳山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 党支部将按《党章》 规定, 向上级党组织提出给予党员 相应处分或自 行脱党处理。

 ( 一)

 无正当理由连续 6 个月 不按时交纳党费或不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或不做党支部所分配的工作;

 ( 二)

 党员 个人联系方式发生改变, 未及时向党支部报告,致使党支部长期联系不到的;

 ( 三)

 不及时向党支部提交思想、 工作、 学习情况的汇报材料的;

 ( 四)

 其他违反《党章》 规定的行为。

  乳山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 支部委员 会 2013 年 9 月 30 日

篇六: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

人:XXX 时间:20XX年XX月XX日— — 党 务 知 识 专 题 党 课 — —

 前言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使其在流动中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员管理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目录一、流动党员管理要求二、流动党员管理方法三、流动党员管理答疑

 PART 01

 一、流动党员管理要求流动党员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有关规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第三十二条】基层党组织应当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对外出6个月以上并且没有转移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应当保持经常联系,跟进做好教育培训、管理服务等工作。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流出地党组织可以依托园区、商会、行业协会、驻外地办事机构等成立流动党员党组织。流入地党组织应当协助做好流动党员日常管理。按照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的方式,组织流动党员就近就便参加组织生活。乡镇、街道、村、社区、园区等党群服务中心应当向流动党员开放。流动党员可以在流入地党组织或者流动党员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对具备转移组织关系条件的流动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应当衔接做好转接工作。

 一、流动党员管理要求•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加 强 流 动 党 员 管 理 工 作 的 总 体 要 求

 一、流动党员管理要求加 强 流 动 党 员 管 理 工 作 的 主 要 原 则01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02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03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一、流动党员管理要求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责任和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1流出地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2 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3 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4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5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6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一、流动党员管理要求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责任和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1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负有主要责任,要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把流动党员纳入本地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工作中。2 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3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4 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5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6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一、流动党员管理要求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责任和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1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在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3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4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5

 PART 02

 二、流动党员管理方法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责任和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一)完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简化《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手续,《流动党员活动证》经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盖章后,由党支部登记发放。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的,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要按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二、流动党员管理方法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责任和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二)及时将流动党员编入流入地党的基层组织流动党员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应当编入其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可以就近就便编入所在社区(村)党组织或其他单位党组织,也可依托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党组织进行管理。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社区(村)、项目工地、商务楼宇和集贸市场等,可专门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流出地党组织可在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依托驻外办事机构党组织或委托流入地党组织进行管理,条件成熟后移交流入地党组织管理和领导。

 PART 03

 三、流动党员管理答疑总 则党员流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党组织应及时为他们转移组织关系。其中外出时间较长(六个月以上)、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应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即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转入所去地区、单位的党组织。外出时间较短(六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短期外出(六个月以内)参加会议、学习进修等,应开具党员证明信,交所去地区、单位的党组织。流动党员转移组织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凡党员所去单位已建立党组织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单位党组织;单位未建党组织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单位所在地或其居住地的党组织,也可以转移到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或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流动党员怎样转移组织关系?

 三、流动党员管理答疑总 则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信或《流动党员活动证》一旦丢失,党员要及时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或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委组织部门报告。党组织应对丢失介绍信、证明信的情况进行审查,如确系本人不慎丢失,可由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党组织予以补转,并立即通知接收单位党组织,原介绍信或证明信作废。接转单位在接转时,要对介绍信进行认真审查核对。对丢失介绍信、证明信的党员,应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还应给予适当的党纪处分。流动党员丢失《流动党员活动证》,也应及时向签发单位党组织报告。党员丢失组织关系、党员证明信或《流动党员活动证》怎么办?

 三、流动党员管理答疑总 则党员外出应根据就近、方便和有利于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原则,主动与所到地方或单位党组织(基层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联系,及时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或出示《流动党员活动证》。党员外出后不能以任何借口隐蔽自己的党员身份而不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若所到单位尚未建立党组织,党员可与其上级主管部门的党组织联系,也可以与其所在地(街道、居委会或乡镇、村)的党组织联系。如与所到地方或单位的基层党组织联系遇到困难时,可与当地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联系。流动党员应怎样与外出所在地党组织联系?

 三、流动党员管理答疑总 则办理正式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的流动党员,应在转入地区、单位的党组织参加党内选举,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开具党员证明信和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的流动党员,因没有转移正式组织关系,应在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参加党内选举,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出党员原所在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选举时,如外出党员确因情况特殊无法到会,经党员大会同意,可不计算为应到会人数。流动党员怎样参加选举?

 三、流动党员管理答疑总 则流动党员原则上回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如果流动期间适逢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可以参加学习,接受教育,但不能以此代替回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流动党员怎样参加民主评议?总 则预备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期间,如预备期满,应向原所在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由原党组织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转正手续。办理这类预备党员转正手续时,党组织要通过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及其他途径,认真了解和考察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外出所在地党组织应负责地介绍有关情况。流动中的预备党员如何办理转正手续?

 三、流动党员管理答疑总 则短期外出和长期外出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必须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活动证》是流动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的凭证。党员可持证在外出所在地或单位的党组织(基层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但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严格按照中央组织部制定的统一式样定点印制,并加强管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印制。印制所需经费,可从党费中开支,不得向党员个人收取工本费和发证手续费。《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基层党委负责发放。发放时要登记造册,详细登记持证外出党员的姓名、所在支部、发证时间、外出原因、外出地点、外出时间等情况,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一般应贴本人近期免冠一寸照片,并由发证的基层党委在照片上加盖印章。特殊情况未贴照片的,应与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同时使用。什么是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

 三、流动党员管理答疑总 则流动党员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应做到:外出前向所在党支部报告,按规定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外出所在地或单位的党组织。外出期间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流动党员怎样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总 则《流动党员活动证》适用于短期外出(六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哪些党员可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三、流动党员管理答疑总 则不能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流动党员主要是指:短期(六个月以内)外出参加会议、学习进修、借调工作、办理公务、休假探亲的党员,仍开具党员证明信;长期(六个月以上)外出务工经商且有固定地点的党员,应转移正式组织关系;流动性较大,无固定地点,但可以经常返回原所在单位的党员,仍在原单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集体外出、地点相对集中,且有三名以上党员的,可通过建立党支部(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进行管理。哪些党员不能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篇七: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各片区总支、 各党支部: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服务教育管理工作, 根据平坝县委组织部印发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平组字〔2009〕 15 号)

 及《XX 乡 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工作方案》 (乡发〔2008〕 16 号)

 要求, 结合我乡 的实际, 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 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 创新管理方式, 落实管理责任, 规范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 改进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 以形成党组织与党员联系密切, 流动前、 流动期间、 流动后各环节全面加强, 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着力, 服务、 教育和管理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 使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范有效, 流动党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党员意识明显增强, 作用发挥明显好转。

 二、 主要原则

  一是坚持双向管理、 共同负责。

 实行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 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双向配合共同管理, 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协作、 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二是坚持分类指导、 动态管理。

 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情况, 强化跟踪管理, 把每一个流动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经常性管理之中, 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 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服务。

 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 在服务中加强教育管理, 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 组织观念和光荣感、 归属感、 责任感。

 三、 主要措施

  (一)

 集中排查摸底。

 在原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 各党支部要对各党支部流动党员情况进行详细、 彻底的调查摸底, 排查清楚流动党员流向单位与地域分布, 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台帐, 掌握流动党员具体居住的地址、 联系电话、 年龄、 职业和工作生活状况、 思想状况等,保证流动党员“离村不离党、 流动不流失” , 并将情况上报乡基层办。

  (二)

 合理设置党组织, 不断拓宽流动党员管理渠道。

 对于流动党支部的设置应本着利于党员合理流动, 有利于党员作用发挥的原则, 把党员流动与地域因素有机结合起来, 按照“分散、

 灵活、 方便” 的特点, 因地制宜, 灵活设置, 不断探索, 党员外出流动到哪里, 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

 在实际操作中可采取以下几形式:

 1、 委托管理。

 按照有关党员流动管理的规定, 对外出时间六个月以上, 不宜接转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 应进行登记, 填发《流动党员活动证》 , 委托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

 2、 延伸管理。

 对外出地点相对固定, 人员比较集中, 有 3 名以上正式党员的, 都要建立独立的党支部; 党员不足 3 名的, 采取联合、挂靠等方式建立党支部。

 设立的流动党员党组织要做到“三有” :

 即有人负责、 有章理事、 有活动载体。

 3、 网络管理。

 搭建网络平台, 利用 QQ、 电子信箱等与流动党员进行交流, 了解流动党员就业求职、 法律维权等信息, 并随时为流动党员提供相关的服务。

 (三)

 构建管理平台, 实行流动党员跟踪管理。

 为了使流动党员真正享受到应有的地位, 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信任和依赖, 我们应站在进一步改善党群、 干群关系, 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的高度, 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措施,从而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使处出党员一心向党。

 1、 建立专门台账, 掌握动态。

 各村党支部对所有流动党员应建立档案, 做到“八个掌握” , 即掌握党员基本情况, 掌握外出时间,

 掌握所从事的职业, 掌握流入地址, 掌握联系办法, 掌握党费缴纳情况, 掌握平时学习情况, 掌握思想动态。

 2、 确定专人联系。

 基层党支部应指定一名党性强、 责任心强的党员与流动党员结成联系对子, 定期联系。

 支部委员对本支部的流动党员实行包干制, 每人包干联系一片, 从而形成党支部—支部委员—联系人—流动党员的管理链。

 3、 完善流动党员活动证党员制度。

 党员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相对固定, 外出时间 6 个月以上的, 一般应当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 外出时间 6 个月及 6 个月以内的, 一般应当开具《流动党员活动证》 , 《流动党员活动证》 经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盖章后, 由党支部登记发放。

 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流动党员活动证》 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

 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 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的, 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 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4、 加强教育培训。

 流动党员教育应坚持“实际、 实在、 实用”的原则, 不断拓宽培训教育渠道。

 一是行前教育。

 在党员外出前, 利用办理暂住证、 就业证、 计生证、 党员活动证、 接转组织关系等时机,对其进行党风党纪、 遵纪守法等教育。

 二是邮寄教育。

 各村党支部要确定流动党员联络员, 负责把党课教材、 党报党刊以及党员电教片等

 学习资料寄发给外出流动党员, 组织党员自我教育。

 三是补课教育。各村党支部应抓住流动党员在重大节日回家的时机, 集中时间、 集中精力、 集中内容, 对他们进行补课培训。

 (四)

 利用有利优势, 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作用。

 针对外出流动党员见识多、 交际广、 信息灵等优势,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坚持有所作为原则, 积极引导他们为家乡 招商引资牵线搭桥, 为家乡 经济发展献策献力, 为乡 亲外出务工介绍就业。

 1、 落实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

 流动党员活动范围广、 信息多、 观念新的特点, 每年结合实际制定一个详细的流动党员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通过印发《流动党员须知》 、 《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 等形式发到每一个流动党员手中。

 既要求他们在外遵纪守法, 勤劳致富, 又要鼓励他们带资金、 带项目、带技术、 带信息、 带经验回乡 发展, 党组织每年都应借流动党员春节回乡 等适当的时机, 召开党员座谈会, 与流动党员心交心, 听他们介绍先进经验, 提出发展本地经济的参考建议, 配合家乡 拓宽发展经济的路子, 带领家乡 群众共同致富。

 2、 大力开展党员“双带” 活动。

 基层党组织应通过一定的载体,发挥好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如建立外出党员联系制度, 即根据每个流动党员的不同情况, 采取“1+1” 或“1+2” 的形式, 使他们与家乡 的贫困党员结成对子, 充分利用流动党员信息灵、 有一定技术专

 长等优势, 带领家乡 党员群众在家创业或介绍外出就业, 从而达到共同致富奔小康的目的。

 (五)

 拓宽党员发展渠道, 实行“异地培养, 本地发展” 。

 针对农村大部分青年外出务工的实际, 为拓宽党员发展工作的视野, “涵养水源” , 我们应在优秀外出务工青年中实行“异地培养、本地发展” 的发展党员工作新机制。

 即由户籍地党支部和流动党支部共同对广大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进行培养教育, 并对其中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及时吸收到党内来, 做到“成熟一个, 发展一个” 。

 具体的程序为:

 1、 流动党支部主动选苗子。

 在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地设立流动党支部的基础上, 由每名流动党员联系 3—4 名在外务工青年, 定期对他们进行跟踪教育, 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 引导积极向组织靠拢,变被动等待为主动选苗。

 2、 “实行 3+1” 培养教育机制。

 对已经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优秀青年, 符合条件的, 由流动党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并及时向基层党委和户籍地党支部联系汇报。

 基层党委审查确定后, 流动党支部和户籍地党支部各确定一名培养联系人, 共同对该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考察。

 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向两地党支部的培养联系人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务工期间向流动党支部联系人汇报, 回乡 期间向本地党支部联系人汇报实行“双向培养考察” )

 。

 同时基层党委也

 要确定一名党委委员作为联系人, 负责两地党支部的联系和材料的衔接, 形成“3+1” 培养教育机制。

 3、 协调配合做好党员吸收工作。

 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考察, 由基层党委衔接两地党支部及时整理收集好各种考察材料, 对符合条件的, 由流动党支部讨论其列为发展对象, 同时反馈情况给户籍地党支部, 报基层党委审查确定。

 两地党支部同时进行政治审查,并各确定一名入党介绍人, 条件成熟后, 由流动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其吸收为预备党员, 报基层党委申批同意后, 在两地党支部宣布。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 继续在两地党支部共同对其进行培养考察, 一年后, 符合条件, 由流动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讨论通过转正。

 中共 XX 乡 委员会

  2009 年 5 月 6 日

  主题词:

 党的建设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实施方案

  报:

 县委组织部

  XX乡 党政办公室 2009 年 5月 14 日印发(共印 36 份)

篇八: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

动党员管理实施方案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下兴居村党支部依托村党员在村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联系沟通做好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

  底子清、情况明是搞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工作的难点所在。下兴居党支部经过调查研究采取创新联系方式、完善联系制度加强流动党员的沟通联系。一是在健全完善工作台帐上下功夫。每个季度都主动与流动党员沟通联系并结合实际创新联系方式通过电话联系、书信来往、电子邮件加强平时沟通联系在每年建党节和春节期间党员回乡探望关怀在缴纳党费、领用学习资料时及时联系使流动党员时时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刻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争当优秀党员。通过加强流动党员的交流、教育和管理切实完善流动党员台帐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动态。二是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制度。要求每名党员按照自愿、就近方便的原则联系 3 名流动党员负责信息采集、定期联系。需要党组织帮助解决问题或困难时 联系人即时向党总支汇报 主动提供服务和帮助切实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加强学习教育大力提升流动党员综合素质

  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大部分流动党员居无定所工作岗位、地点变动频繁集中教育管理难度大。

 社区党总支结合流动党员特点组织活动 实行灵活机动的学习教育方式和根据党员需求制订“菜单式”学习内容 提升流动党员的素质。

 一是分散学习结合流动党员实际。社区党总支制定了党员电教化和远程教育制度流动党员一旦回到社区就及时、合理安排时间根据党员需求制订“菜单式”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让流动党员点击收看远程教育网

 受到广大流动党员的欢迎。远程教育成为流动党员了解时政、科技和商业的好助手。二是集中学习坚决不落下流动党员。通过摸底调查利用流动党员多数回家的时机请县委党校老师、 镇领导等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党员进行培训 使学习教育的参与面和学习热情都大大提高。党总支注重把党课教育与中心工作紧紧的结合在一起 既解决了党员的思想问题 又提高了党员在新时期以身做责起好表率作用的实践能力。

  管理出成效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对流动党员的有效教育和管理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四不忘”。

  一是不忘党员身份。流动党员不论身在何处、在何岗位、条件怎样党的宗旨记心间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原花山化工厂党总支书记阮洪发同志在 2006 年化工厂宣告破产时看到还有 100 多名原企业职工无法再就业他不愿把这些失业人员推向社会、推给政府积极想办法找出路承包了曲靖东电实业有限公司的 2 台黄磷生产装置带领这 100 多名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不忘回报社会。

 原花山化工厂下岗职工缪金玉同志夫妻双方下岗后 坦然面对现实紧紧抓住花山煤化工园区的发展机会筹建了一个煤焦厂。几经奋斗逐渐从 5—6 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今天拥有 20 多人的煤焦企业。他在致富后不忘身边人积极吸纳原厂失业同事就业至今共吸纳 9 人(4 名党员)到煤焦厂上班。今年的特大旱灾他主动找党组织捐款 1000 元。

  三是不忘入党誓言。每一位流动党员把依靠党、为了党、捍卫党的事业落实到自己一生的工作和生活中 做科学技术的“辅导员” 做开拓市场的“导游员” 做发家致富的“领航员”做排忧解难的“勤务员” 做维护利益的“督查员” 做严于律己的“保洁员” 在构建和谐社区、创先争优活动中争当“领头雁”。

  四是不忘党纪国法。一名流动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不论身在何方每一名流动党员都不忘争创一流不忘遵纪守法并教育自己的配偶、子女遵纪守法为党组织添光加辉。(曲靖市创先争优办公室 杨建陆 蔡明)

推荐访问: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 试行 管理办法 流动党员
上一篇:小学数学老师线上教学工作小结4篇
下一篇:我理想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

Copyright @ 2013 - 2024 韵智公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韵智公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600215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