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3篇【精选推荐】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2-28 18:35:06 点击: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1 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1
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2
电流和电路
1.电荷
摩擦起电分电荷,电荷电性分两种。
毛皮橡胶橡带负,丝绸玻璃玻带正。
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看到排斥的现象,电荷电性肯定同。
元电荷:带的电荷1.6,乘以10的-19方。
2.电流方向
形成电流有规定,电荷定向之移动。
正电移动的方向,规定电流的方向。
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电子方向电流反。
3.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
首尾相连为串联,串联电路一条路。
一个开关控全部,位置不同控相同。
所有电器互(相)影响,一个停止都停止。
并联电路
头头连,尾尾连,并列两点为并联。
电器独立能工作,互不影响是特点。
并联电路几条路,总关控全支控支。
4.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寻找接线多线柱,串并关系要分清。
一画支路二并联,再画干路和电源。
元件符号要标清,画完对应要检查。
5.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按图连接要注意,一连支路二并联。
三连干路和电源,四再添加电压表。
6.设计电路
设计先画电路图,开关位置是关键。
开关控谁跟谁串,通常闭合电灯亮。
所有电器都控制,开关一定在干路。
任一开关闭合后,铃响铃定在干路。
7.电流的强弱
电流表
电流表,测电流,测谁电流跟谁串。
“+”进“-”出右偏转,左转线柱定接反。
禁止直接连电源,短路烧毁电流表。
读数首先看量程,再看最小刻度值。
量程选用0.6A,0.02A一小格。
量程选用3安培,一小格为0.1A。
8.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串联电流之关系,各处电流都相等,I=I1=I2。
并联电流之特点,总流等于支流和,I=I1+I2。
推荐访问:知识点 中考 物理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3篇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1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100字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1000字 中考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