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23大江保卫战》教后反思3篇(2023年)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1-07 19:20:06 点击:
五年级下册《23大江保卫战》教后反思1 《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的是1998年*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23大江保卫战》教后反思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下册《23大江保卫战》教后反思1
《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的是1998年*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而抗洪抢险对学生而言,应该说比较陌生、遥远,学生没有情感体验。教学这课怎么激发学生的情感?怎样通过文章具体的语言文字唤起学生内心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针对本文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努力指导学生经历如下的情感体验。
一、情动辞发,深化感悟
为使学生能入情入境地评赏课文的语言,就要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在教学第二段时,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轻声细读课文,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细读所划之处进行品味。通过朗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文字,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朗读的训练,学生们在朗读中,情感得到了升华。比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努力让学生读好“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这一句。学生们在一遍遍的反复朗读中,逐步理解了,这三句话朗读时的特点:语速由慢到快,语调由低到高,语音由轻到重,表达了“急——非常急——十分火急”的情感变化。在教学第五自然段中,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这一句。在指导这一句话,我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和搜集的资料加深理解。有的学生联系“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这一句深入理解。学生感受到,漂动的树梢上有危险,灭顶的房屋上有危险,摇摇晃晃的电杆上有危险,这些地方就有军旗飘扬,就有军徽闪烁。学生们感受到了我人民了弟兵为救百姓心急如焚,神勇无比的英雄本色,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说出来,就“一触即发”了。
二、课外延伸,努力实践大语文教学
课本,永远是太单薄的,就拿《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来说,只有短短的几百个字,怎么能把发生在1998年的这次抗洪抢险战斗中涌现的数不胜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都说完道尽呢?于是,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了解英雄人物的故事,扩展了文章的内容,我也通过电脑,找到了一些图画,音像资料,从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感观,充实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无止境。我想,通过课前的充分准备,加之灵活多样的驾驭课堂,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演绎课堂的精彩与感动。
五年级下册《23大江保卫战》教后反思2
《大江保卫战》一文主要赞颂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们在到处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样忘我地保卫大江、救助人民群众的事,讴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全然不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再现了他们光辉的形象。在教学此文时,我主要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研读的主题,开展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即让学生进行批注式的阅读,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
要进行批注式的阅读,需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大江保卫战》一文的研读主题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得以确立,即“人民子弟兵们是怎样保卫战的?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们的一种什么精神?”学生根据研读的主题开展批注式阅读。
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
最后,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如在汇报“在这危急关头,几十万……”时,学生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批注情况,有的说“说明*叔叔不畏艰险,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有的说“*叔叔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白天黑夜地忙着赶路,日夜兼程,多么伟大呀!而我们呢,只要是略微晚了点睡觉,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白天上课的时候甚至还打瞌睡。”……通过班级交流,使他们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可见,批注式阅读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其学习是高效的,课堂是充实的,活跃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资料,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