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美国社会矛盾加剧深层原因透视——基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视域分析
来源:疫情防控 发布时间:2022-09-17 11:10:15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冠疫情下美国社会矛盾加剧深层原因透视——基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视域分析,供大家参考。
2021 年 1 月第 19 卷第 1 期总 71 期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Jan. 2021Vol. 19 No. 1 Sum No. 71[收稿日期] 2020-10-23[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AKS024);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 卫灵(1956—),女,北京市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吟滔(1988—),男,四川成都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新冠疫情下美国社会矛盾加剧的深层原因透视———基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视域的分析卫 灵 杜吟滔(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8)[摘 要] 受新冠疫情的冲击,当前美国社会正面临日益严重的社会内部危机。
从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以及全球化进程中所固有的矛盾来分析,可以发现,资本全球流动的趋利性及其所带来的产业空心化与产能下降,货币资本化所导致的过度金融化和财富分配不公,以及资本主义框架下催生的白人“精英至上”文化价值观念和种族偏见,才是导致美国社会矛盾激化、国民情绪走向失控边缘的深层诱因。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及其本质的分析,揭示了全球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规律。
虽然当今世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资本主义矛盾的本质却不会改变,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亦不会改变。[关键词] 新冠疫情;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中图分类号] F837. 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2-4917(2021)01-0117-08 随着新冠肺炎的全球性蔓延,作为全球最重要经济体的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疫情爆发地之一。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截至 2020年 12 月 31 日,美国累积确诊的新冠病例已超过2000 万,累积死亡病例超过 35. 1 万,均居世界之首。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也在疫情冲击下呈现严重衰退之势,据美国商务部 2020 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 环比降幅达到31. 7%, 创 下 美 国 进 行 该 项 统 计 以 来 的 最 大 跌幅。
[1] 尽管该项数据在 2020 年第三季度有所提振,但美国国民收入却接连在 2020 年 10 月和 11 月下降了 0. 6%和 1. 1%,表明美国经济的再度下行正逐步酝酿。
[2] 加之 2020 年 5 月份以来美国各洲解绑“居家令”等防疫措施,强行启动复工复产,造成美国疫情的强势反弹,已导致至少 25 个洲暂停或放缓经济重启计划,使民众对经济形势表现出悲观情绪。
[3] 除了疫情,美国黑人弗洛伊德遭遇警察暴力执法致死事件和黑人雅各布·布莱克遭受警察枪击重伤事件,引发了美国 100 多个城市爆发反种族歧视抗议示威运动,抗议人员与联邦军警发生激烈冲突,使美国社会面临日益严峻的社会安全隐患。新冠疫情的不断蔓延、经济的严重衰退和黑人反歧视运动的全国性爆发,无疑是导致当前美国社会情绪逐渐失控的“导火索”。
然而,从资本主导下的当今全球化发展进程视角来分析,美国社会问题凸显绝非酝酿在疫情当下,而是早已暗藏于深受全球化二重性影响的社会深层矛盾之中。
如资本全球流动及其所带来的产业空心化与产能下降;货币资本化的“创富假象”及其所导致的过度金融化与财富分配失衡;资本主义“利己” 框架下的“精英至上”观念及其所暗含的种族歧视等,日益加剧了美国严重的社会内部矛盾。一、资本全球流动的逐利性及其所导致的“产业空心化”与产能“瓶颈”新冠疫情作为一场全球范围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全球的医疗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
其中医疗物资的短缺问题就不断困扰着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的疫情防控。
从美国近 90%的市长宣布医疗物资告急,到欧洲多国接连发生“截胡”他国医疗万方数据
3025201 5臻愁夕-誓-¥。登竺F斟∈米米爿∈米,K桑米22写茅爿l_iI lI拿●爿:;17200720082009 2010 201 1 2012 201320142015 20162017一美国+英国 法国一德国高收入国家 世界.44-36.69.2-56.24118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年 1 月物资订单,再到 2020 年 7 月美国各州抢空瑞德西韦(一种抗病毒特效药)未来三个月库存,招致了欧洲多国抨击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介入,暴露了西方发达国家医疗产能不足、严重依赖外部进口的弊端。然而,产能下降并非仅仅局限于疫情当下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而是一种伴随全球化进程,在资本全球范围逐利性流动过程中渗透到全球产业多领域的结构性矛盾。(一)资本跨国流动视域下的产业空心化与产能下降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全部历史的基础。
[4]43 经济全球化则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世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但是在资本主义框架下,经济全球化虽然实现了生产资料在全球范围的配置,使生产力的优化发展成为可能,但生产力的提升同时还依赖于资本的跨国流动。
而资本的趋利性,又导致其不断追寻具有更高利润和更低生产成本的价值洼地。
这就诱发了西方跨国公司将中低端制造业向成本更低廉的亚非拉国家转移的产业空心化趋势,造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国内产能放缓,GDP 增幅逐年下滑 ( 见图 1),产业体系日渐单一,工业及制造业规模日益萎缩,工业增加值占 GDP 总量的百分比逐年下降的结构性矛盾(见图 2)。
而疫情下欧美国家普遍出现的医疗物资短缺,正是产业空心化矛盾凸显的一个缩影。数据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整理得出 [5]图 1 2010—2020 年 10 月世界、G7 组织国家及美国 GDP 真实增长率(%)数据来源:根据世界银行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整理得出 [6]图 2 2007—2017 世界、高收入国家及美英法德工业增加值占其 GDP 的比重(%)(二)产业空心化与劳动力市场脆弱性凸显产业空心化不仅导致发达国家制造业外流和生产力不断下降,同时,伴随产业外迁,与产业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需求也逐渐萎靡,其后果是国内工业人口缩减,各产业劳动力配比失衡,劳动力市场脆弱性凸显(表现为劳动力市场波动性增强),国民收入和消费需求日益不足,致使社会生产力因缺乏消费刺激而陷入增长瓶颈。
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2020 年数据所示,自 2005 年以来,美英法德四国及 G7 组织成员国在工业人口占比上就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其中,美国工业人口占比从2005 年的 19. 81%下降至 17. 69%;G7 组织国家则整体上从 23. 72% 下降至 20. 66%。
[7] 在失业率方面,以 2008 年金融危机及 2020 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冲击为拐点,无论是美国还是 G7 组织国家整体,2020 年失业率涨幅都明显超过 2008 年金融危机时期(见图 3)。
这表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风险承受力正伴随产业空心化进程而被进一步削弱。数据来源: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Labour 数据库整理得出 [7]图 3 2005—2020 第 3 季度美国及 G7 组织成员国失业率(%)变化(三)产业空心化与国民就业质量下滑除了生产力下降和劳动力市场脆弱性凸显,产业空心化还进一步导致了国民就业质量的下滑。以美国为例,虽然自特朗普执政以来,在其本土主义和美国优先执政理念驱动下,一直通过吸引海外制造业回流来拉动国内就业和重振经济,表现为美国自 2008 年以来失业率的逐年下降(见图 3)。
但是,衡量就业的标准不仅仅体现在就业的数量,同样也体现在就业的质量方面。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显示(见图 4),自进入 21 世纪以来,美国非全职类就业占全部劳动人口的比重不仅在欧美主要经济体中始终居于高位,而且呈现出一种迂回上升的态势。
相较于美国,临时性就业人口占比的上涨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换言之,2008 年后,这些国家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大多是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更低、裁员风险更高的临时性岗位。
这也是为什么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在失业率增万方数据
29241914◇萨萨妒拶◇◇移◇移。+美国+英国法国—一德国经合组织国家第 19 卷第 1 期 卫 灵等:新冠疫情下美国社会矛盾加剧的深层原因透视 119 幅上会 远 超 2008 年 金 融 危 机 水 平 的 原 因 ( 见图 3)。数据来源: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Labour 数据库整理得出 [8]图 4 2001—2019 年美英德法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非全职就业占全部就业的百分比(%)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新冠疫情下美国医疗体系所暴露出的产能不足问题,不仅是美国当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一大诱因,更是资本主义驱动下的全球化进程中,资本全球范围逐利性流动及其所带来的产业空心化结果的一个缩影,深刻反映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体系所固有的、难以短期改变和弥合的社会结构性矛盾。二、货币资本化的“创富假象”及其所导致的过度金融化除了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越来越严重的产业空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过度金融化问题,也成为困扰美国等西方主要经济体乃至全球的社会深层矛盾。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和石油危机冲击下,美国在2020 年 3 月就出现了严重经济衰退,美国股市在一周之内接连出现两次熔断,属美国历史首次;道琼斯指数 2020 年 3 月 9 日单日下挫达到 2000 点,创美国有史以来的最大跌幅 ① ;美国市场恐慌 VIX 指数则在 2020 年 3 月 17 日跃升至 76. 45(超过 40 即为市场极度恐慌),达到历史最高点 ② 。
究其危机爆发的根源,是美国日益依赖金融驱动的经济体系所诱发的美国货币市场流动性枯竭和企业债务危机所致。
而美国政府为挽救经济颓势,从 2020 年 3月起连续推出多轮经济救援计划,总规模达到近 4万亿美元,救市强度远超 2008 年美国危机(7 000亿)③ 。
其救援本质是枉顾资产泡沫的进一步扩张和全球性货币贬值,通过超发货币的方式来规避当前美国金融市场面临的债务违约风险,并利用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力,将自身经济危机转嫁给世界,也是美国过度金融化矛盾在疫情当中的凸显的又一缩影。 (一)货币资本化是金融化的本质探讨金融化这一与实体经济相呼应的概念,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金融化的本质和表现形式。
从本质上讲,货币的资本化是金融化的起点。
首先,货币先天具有的储存价值的职能,促使资本家可以将生产活动所创造的财富通过货币形式储存起来,并选择有利的投资时机和恰当的区域将货币转化为生产所需的一切资源。
[9] 这就有效解决了资本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桎梏,促进了资本在全球的流动,提高了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润的获取,可以说这是对贸易活动及商业发展的革命性创新,能够极大地服务于生产,进而提升生产效率。
其次,货币价值存储的功能也促使货币本身呈现出向资本演化的趋势,产生了利息这一概念和货币资本家这一群体。
产业资本家在从事生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向货币资本家借贷的形式,来获取足够的货币资本,并在生产消费活动中将借贷来的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以此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货币资本家则是在借贷给产业资本家货币的同时,通过向产业资本家收取一定比例的利息来实现自身财富积累。
在这种双向流动过程中,货币通过收取利息的方式完成了从存蓄价值的一般等价物向资本转变,即货币的资本化。
而伴随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和融资需求的日益丰富,在利息的驱动下,货币资本家的借贷形式也逐渐呈现出规模化、多元化的趋势,货币的借贷行为也就逐渐开始朝着更加规范和多元的金融行业的方向发展,进一步产生了如商业票据、债券、证券、股票和基金等金融衍生品,奠定了现代金融业的基础。(二)过度金融化及其所导致的“创富假象”从金融化的表现形式来分析,金融化是一种生产资本向货币资本转移的过程,而过度金融化则表现为大量生产资本脱实向虚、向金融领域淤积的一种趋势。
如果放在一国或者多国的视阙下,过度的金融化则可以具体表现为金融部门的膨胀式发展与非金融部门信贷的过度扩张。
[10] 以美国及欧元区国家为例,金融部门的过度发展可以表现在金融部门的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上升。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美国的泛金融行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名录下的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的产业增加值从 1997 年的 18. 25% 上升到了2017 年的 20. 34%,而工业占比则从 19. 92% 下滑 ①②③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新闻报道整理而来。万方数据
120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年 1 月至 14. 72%,这还是不计入金融服务业情况下所呈现的趋势。
[11] 同美国相类似,在 1997—2019 年期间,欧元区国家同样呈现出金融行业占比逐步上升,工业占比逐年下降的金融化发展趋势。
此外,非金融部门信贷的过度扩张,则可表现在非金融部门信贷占其 GDP 比值变化上。
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美国早在 2003 年,其非金融部门的信贷占比已达到其 GDP 的两倍(203%),在 1999—2019 的 20年间,其信贷占比从 186. 8%上升至 254. 2%。
[12] 而全球发达经济体相较于美国,非金融部门不仅呈现出相似的信贷扩张速率,而且从金融信贷占 GDP的份额上也显示出比美国更高的金融依赖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伴随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的金融化进程,2010 年以来全球的 GDP 增量...
推荐访问:美国新冠研究 新冠疫情下美国社会矛盾加剧深层原因透视——基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视域分析 视域 美国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