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8篇

来源:疫情防控 发布时间:2022-09-08 18:20:24 点击:

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8篇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是对我国社会治理的一次大考。因为基层是抗击病疫最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8篇,供大家参考。

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8篇

篇一: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iddot; ·江苏社会科学 2020 年第 4 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是对我国社会治理的一次大考。因为基层是抗击病疫最为基础的环节,所以, “防疫要落实到单位社区、居住社区、小区、院落、居民楼、每一辆公共交通工具、每一块有人群的空间,直到每一户、每一个人”[1] 。我国之所以能够把疫情暴发之势扼制住,非常重要的体制原因就是现有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发挥了极大的效能。那么,在疫情防控中,社会治理的重心迅速下移,小区、社区、基层组织、基层力量是如何成为抗击病疫的前沿阵地的?本文对此次疫情防控与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关系做出剖析。一、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特征第一,基层社会治理的载体是社区。社区治理模式的完善是实现社会治理目标的高效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加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2] 。笔者认为:社会治理也就是治理社会,在中国的场景下,社会治理就是在党和政府的主疫情防控与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李 强 卢尧选内容提要 此次疫情防控凸显了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与重大功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实践是实现社会治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文剖析了疫情防控与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从治理载体、行动体系、组织结构三个方面考察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特征。通过对疫情防控过程的观察和研究,总结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模式,以及科技支撑对治理创新的重大意义。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社区治理 疫情防控 治理创新李 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卢尧选,北京社科院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18VXK005)阶段性成果。[1]李强:

 《做好疫情防控须创新社会治理》, 〔北京〕《人民日报》第9版,2020年02月26日。[2]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27页。24DOI:10.13858/j.cnki.cn32-1312/c.20200720.016

 网络首发时间:2020-07-22 10:16:40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2.1312.C.20200720.1549.032.html

 · ·疫情防控与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导下,由多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以激发社会活力和法治保障为手段,以保障改善民生和追求社会和谐为目的,以社会共同体(社区)为载体的治理社会的活动。所以,促进多方参与、激发社会活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社会治理的目标,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社会治理目标的操作,很多地区也正是通过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现了社会治理的目标。例如:以财政支出提供社区娱乐、医疗及市场服务,动员居民参与并提供公共服务,以立法的形式保障社区及物业事务的有序开展,等等。社区是影响基层社区治理成效的决定性环节。社区是人民群众赖以生活和生存的基本场域,它既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结合面”,也是各种诉求、矛盾、利益与群体的“交汇点”。具体而言,基层社区组织要负责基层街道及上级部门指令的落实和执行、体察并汇集社区居民及单位的诉求及问题、化解指令执行中产生的矛盾、协调居民与企业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交叉立体的工作无疑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日常实践,因此社区治理是整体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总之,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社区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各个部门下达指令、提供支持、监察监督等等,都由社区来承担落实,发动群众和基层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社区是有效激发广大居民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积极性的重要场域。由于社区是人群的聚集地,是生活性的常住空间,也是最有可能发生邻里互动的地方。因此,在社会学中,社区也被称为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

 “共同体”这个概念强调了在固定的不太大的地域边界内,人们的密切互动,及其可能产生的共享的情感、规则等。这些规范之所以是共享的,是因为它能够支配社区成员的共同行动,引导大家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这样的社区或者社会生活共同体,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和各个角落,即公共事务的共同参与、协商处理,以及治理成果的共同享有等。今日的社区依然存在这样的特点,需要人们共同维护社区的秩序和环境。而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则更离不开所有社区成员的协调行动,大家共同遵守社区的防疫规定,共同维护社区安全。第二,基层社会治理是多方参与的行动体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套行动体系,是在党领导下协调行动听指挥的行动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国家、基层党组织、企业、居民、物业公司、业委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行动主体。而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是这个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疫情的防控需要动员到每一个个人。可见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严密而扎实的,是明显区别于国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因此,它也成为此次疫情防控的重要基础。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强调基层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此次疫情防控凸显了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当国家提出行动计划之后,各个机构、部门、企业的员工都回到自己居住的社区和小区,承担起疫情防控的社会角色,变为社区志愿者、 “在岗”党员。虽然每个人在病毒面前都是脆弱的,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控制疾病传播的,但居民主动从自我做起,减少出行,减少社交,减少聚集,共同维护小区安静与安全的生活环境,对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反之,如果广大居民不愿遵守隔离规定和不准聚集规定,不配合社区的防控检查及出行要求,那么疫情就会在社区中爆发,进而引发全社会的风险。基层社会治理能够动员各类组织,形成基层防控疫情的合力。市、区、街道三级政府的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共同分担居委会和社区、小区工作者的防控职责。城管深入社区一线,监督快递等物资摆放地,降低社区人员聚集的风险。社工机构组织力量进行线上心理疏导,主流媒体和自媒体传递底层需求。此外,企业也参与了基层疫情防控,驻区单位、中介公司等也为社区防疫投入财力和物力,帮助社区工作者执行卡点检测等防控任务,尤其是对回流租户的管理。各行各业为社区防控积极捐赠物资,电商承担疫区基本物资的运输,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公司提供检验检疫智能设备,等等。25

 · ·江苏社会科学 2020 年第 4 期第三,基层社会治理是不断演进完善的基层组织结构。众所周知,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并不是为应对疫情防控而临时创立的。如果追溯历史的话,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建立了严密的基层治理体系。学者黄宗智认为,中国的政府是“一个同时带有国家与社会互动性质的组织。一方面高度嵌入社会,一方面又与非政府的社会不同”[1] ,党对基层社会的坚强领导是不变的显著特征。自1954年城乡基层政权组织及村(居)委会建成以来,城市的居住社区一方面是有多种功能的基层社会自治组织,如家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等,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单位制建设,把隶属于单位空间的社会生活统统纳入行政管理体制中,整合了一些基层群众组织。单位制及街道、居委会体制构成了严密的基层社会管控体系,覆盖了城乡生活的各个角落。此外,农村也普遍建立了党的支部体系。总之,党政系统建成的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一直发挥着作用,这也为日后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框架性支持。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也发生了很大变革,一部分基层社会治理事务交给了市场和社会,单位、人民公社、某些行政力量退出基层社区治理。这一方面给居民和新生组织留下了自主活动空间,但另一方面一些基层服务保障也出现漏洞,在激发社会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为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管理”的概念。在这一时期,虽然人民公社和单位渐渐撤出基层社区治理,但党的工作和影响始终是渗入基层的,也就是说,城乡都重视基层党的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强调用“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强调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重视让更多的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由此基层社会治理的力量更为多元、有效性更为明显。十九大以后,又进一步加强了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与协调地位。2017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有了这样的基层组织体系后,就能够对基层实施较为严密的治理措施。此次全国上下已有的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即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协调下,城乡社区内的各类组织为疫情的社区防控发挥了直接作用。像农村中的村委会、村民小组、合作社,城市中的居民委员会、楼委会、院委会、居民自组织、物业公司、业委会等等,各式各样的组织为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动员人民群众全面参与的作用,将14亿中国人都带到疫情防控中来。二、疫情防控中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模式严密的基层防控网络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的群众、企业、社会组织都统一行动听指挥。那么在疫情防控中是如何织起严密的社区防控网的呢?正如上文所说,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行政指令与群众需求的汇集点,社区不仅是居民的生活空间,还是各类单位、组织的生产生活空间,因此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基础性。如果要回应和满足上下通畅的基层治理需求,就要调动更多的资源,最终目的是提升多元主体的参与活力以共同解决问题。调研中我们还观察到,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是构建严密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动力,是协调基层各方主体和动员多方参与的重要经验。以下几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工作模式。第一,疫情防控中,调动多方社会力量,发动实施全民参与的“人民战争”。社区本身就是一个以自治组织和自愿性质活动为主的场域,因此,建立基层社会应有的规则与组织秩序,就需要多方面社会力量的参与。以疫情防控为例,2003年SARS的防控经验已证明,社区层面的人员管控是最有力的[1]黄宗智:

 《国家-市场-社会:中西国力现代化路径的不同》, 〔上海〕《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11期。26

 · ·疫情防控与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手段,如果无法对社区的往来人员进行管控,这种人传人的病毒的传播是无法控制的。于是在基层社区行政力量弱、行政权限少的情况下,调动各方力量就是实现快速有效精准管控人流的主要方式。我们知道,在科层体系内部,层级越高其管控的范围就越广、组织资源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党和国家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引领者,如果能调动基层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就能高效实现管控下移的目标。俞可平教授认为, “一个国家的社会治理状况更取决于公民的自我管理水平”[1] ,所以应该为基层主体的参与创造更好的条件。无论是内防扩散阶段还是外防输入阶段,都需要发动居民参与,以便对进出人员、社区居住者、密切接触者、需执行居家隔离的人员实施密切监控和管理,并且提供相应的后勤保障。可以说,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印证了多方面社会动员与居民参与的密切关系。仅以北京为例,从2月14日起,所有来京人员都要执行14天居家或集中隔离的规定,但是一些居家隔离者及其亲友不愿遵守“禁足令”,出现了隔离者亲友冒用出入证、隔离者伪造出入证等现象,甚至出现汽车后备厢藏人出入的事件。一个社区工作人员一般也就在20人左右,其防控范围是难以覆盖一个或几个上万人小区的;之后有了社区志愿者的参与,才将防控人员数量增加到百人左右。最后实现了通过协商合作共同保障小区安全,共同治理社区防疫公共事务,共同享有小区无疫成果。然而,这些成果的取得既得益于有效发动社会力量、动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共同协商参与社区治理,也离不开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领导和动员。防疫期间,居委会工作人员会通过协商的方式动员居民承担志愿者工作,在小区卡口负责检测体温和核查证件。居家党员和居民也积极响应单位的号召,主动向社区申请,承担小区防控志愿者的工作,成为此次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这些被动员的社区积极分子不仅主动分担专职工作人员的工作,还积极发动身边的群众参与疫情防控。根据北京很多社区书记介绍,那些被隔离14天的居民更容易理解居委会的良苦用心,他们更容易被动员到社区防控中,为新隔离人员输送物资。当然小区防控志愿者们的工作安排并不是强制性的,他们与社区工作人员及其他志愿者借助微信群交流等方式协商排班时间,根据自己的时间情况灵活参与。从社区生活者转变为疫情防控者体现了主动协作的特征,疫情防控角色之间的配合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特征。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通过调解、说教和游说等方式教育社区居民,也遏止了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居民与志愿者多是邻居或熟人,此时的教育则有可能发挥重要功能。第二,疫情防控与资源下移、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所谓资源下移是指人力、物力、财力等实质性的力量和支援直接朝社区层面下沉。下移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基层社会积蓄的矛盾,往往涉及社区之外的资源与政策,这也是很多地区想尽办法调配街道、区、市人员及资源到基层的原因。例如北京市基层社区通过“吹哨”制度,促使街道部门“到场”,共同协调解决社区无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通过一次次座谈会,解决了很多困扰居民的小区产权、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从疫情防控的实际...

篇二: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J产稻自灏摅罪藤缀键弱期翻和圃孵丽除懋滔勰靡万(CJFD)翕留潦#—勘靠亿 厢莹,8i矧—22熬(弓酗*Z一一硎 麟 绷工● 期 录 收 文 全压烈 口口n 片厅 I.-J 缸≤~~慕万方数据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月刊)JIUNGUANGBODIANSHIDAXUEXUEBAO2020年第6期(总第222期)6月15日出版目 录84李艳霞/“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86孙伟张慧彦/“OO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培育路径探究88刘玉洁/基于Semlnar教学法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分析90刘 婷,江苏省居民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93陈 想王铃/基于SPOC+微课+BYOD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95臧冠男,浅谈扩展现实技术及其在远程教育的应用97岳强张溪洋/建党至大革命时期党的农民宣传工作述论1 00叶昕孙鹏宋东哲/修订《大学数学》纸介质与数字化资源教材的几点体会102邓亦文/会计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105姚晓荣叶兰洲/应力叠合木桥面板的发展与应用107程铄博/新时代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困境及路径探究★教学研究1 10陈淑华/浅谈大学英语四级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仇法强/以无球跑动意识训f练为基准的高校体育足球课创新研究11 4郑莉萍,体验式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6黄春才/基层电大提升教学质量路径研究1 18白庆华霍倩王磊/基于专业认证的汽车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1 20李海英/从自然灾害自救反思学校体育教学123景 亮/面授辅导中课堂气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1 26郑瑶瑁^心理资本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思维培养课程体系建构128方瑛/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课堂中的德育功能★教育理论研究1 30习红丽,现代远程教育成功管理路径探索133梁伟雄/智慧校园管理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新发展136高璇,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实验室中的应用优势及问题138董彦禄张明月/优化高校学生管理中风险分担模式的对策140曾丽雯/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 43宋玉红/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强化路径探讨145方 勇/文化育人视域下艺术院校学生思政工作创新策略与实践路径1 47马江雁/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探究★学术论坛149陈嫒莉,汉语文学多元化对文学评论传统的影响研究151倪重阳/“X精”词族探析1 53胡莹/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探析1 55鲁成范天露/从疫情防控看基层治理157李桃/新时代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发展的几点思考1 59陈楠楠,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城市形象外宣文本翻译封二共同战“疫”做好防护封三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七十四)封底卫俊秀《草书王维诗轴》赏析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出版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发 行:国内外发行印 刷:长春市现代印务有限公司国际标准刊号:lSSN 1 008—7508国内统一干lJ号:CN22—1297/G4邮发代号:1 2—363地址:长春·人民大街6815号邮 编:1 30022电 话:(0431)8448775084487751传 真:(0431)853841 23E—mail:zhangbingyangxb@1 26comwangmiaoxb@1 26.comheyuying×b1 26@1 26.cOmsunhexb@1 26.com期千lJ基本参数:CN22—1 297/G4*1 988*M*1 6*1 60*ZH*D*¥1 5.00*550*73*2020—6*万方数据

 一、基层党建:疫情防控与基层治理的有机结合疫情是一次大考。通过这次疫情的大考,我们已经非常清晰地认识到了,基层的治理在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中重要性。也正是我国基层管理的科学性使得我国最大部分地区的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得到了切实保障。我国基层治理的特点和结构,在这次疫情工作中凸显了它的独特优势。一方面得益于人民群众的高度自觉与警惕,另一方面得益于我们的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此次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难度非常大,防疫重点需要落实到每户和每个人。我国基层治理的特点就是人在哪里,党就建在哪里。由于党组织具有强大的组织优势和符合社会民意的纪律优势,这次战“疫”基层的党组织无疑是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发挥了党员动力带动全民动力的治理效果。由于这次疫情涉及到的人员以及公共事务复杂,在处理和宣传过程中,大部分地区都是以政府为中心,协同化、整体化治理。传统单一化的治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解决这些问题便需要基层建立属于各自地区治理边界,将各自地区的治理主体共同发挥起来,形成中心,多主体的治理和防控。2020年 3月 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讲到:

 “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做到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基层治理彰显了它既遵循着国家统一意志与整体利益,又深刻地反应了我国基层治理的独特优势,夯实的基层党建、稳固群众基础都是我们在基层治理中显示出的制度和治理优势与防控工作的完美结合。二、多元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多元治理是指一种“共同治理”的模式,它以法治为基础的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具有主体多元、开放、协作和联系的共治系统。以对话、竞争、妥协、合作和集体行动为共治机制,以共同利益为最终产出。在这次疫情的整个防控工作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地方的基层治理呈现多元治理的新治理格局,在新冠肺炎席卷而来的这场全民战争中,全民参与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曾晨副教授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谈到:

 “疫情防控是挖掘多元化的民间力量和社区力量的契机,我国大部分的城市社区居民在年龄、职业、家庭结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为形成多元化的社区组织提供了群众基础。”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 2020年到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并就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进行收稿日期:

 2020-03-10作者简介:

 鲁成(1995-),四川达州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我国农村贫困治理;范天露(1994-),贵州桐梓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从疫情防控看基层治理鲁 成 范天露(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摘 要: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都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号召,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下,在这场“战疫”中全国人民一条心,一盘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组织就是基层组织。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基层各单位都纷纷齐装上阵,做宣传、递信息、搞服务,让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参与到整个疫情防控中去。这次全国上下的疫情防控工作也为各基层在治理方面创新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方法。是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经验。一是在基层信息宣传、人口流动管理中更加现代化;二是在联防联控,各部门协同工作中更加多元化。三是在治理理念中,广大基层干部、党员等的工作更加人性化。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基层治理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20)06-0155-02Journal of Jili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NO.6,2020(Total No.222)《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 6期(总第 222期)学术论坛155 · ·

 专门部署。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多部门,多组织之间的互相协作和共同治理的治理使得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大显,社区管理井然有序,为人民群众着想的理念,一幕幕感人和深刻的场景始终在各大媒体平台上层出不穷。不错,基层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推动着社会治理格局的新转型。这次疫情来的突然,谁也无法准确地预测到事态的复杂和变化,但是这次防控工作也给全国人民和基层治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由此体现了我们基层治理新格局的转变,增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在基层党建和网格化管理中,多元治理正在为维护社会稳定而逐渐走向成熟,正在为建设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注入新动能。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首先要从基层出发,我相信这次疫情过去我们的基层治理将会大步提升,群众基础和全民凝聚力会更加牢固。三、数据治理:一场“智慧”的科技“战疫”疫情是一场大考,考验一个城市的硬核管理。伴随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和数据已经变得密不可分,从长远来看,数据治理将会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疫情以来,正是由于数据使用的智能、便捷和高效帮助很多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们减轻了工作压力。在基层疫情防控中,也许最艰巨的任务实属掌握好人员的出入流动等情况,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流动复杂的国家,所以,在管理和掌握人口流动信息中将会如此困难。如国家卫健委的“五色疫情图”、腾讯科技的“健康绿码”、公安部的“人员通行码”、中国联通的“5G+热成像人体测温”等诸多数字信息云就是在这一时期广泛应用。信息数据将在安全的环境中实时监测个人的信息数据,并在法定情形下进行云共享、披露等,高效便捷将人员流动可能带来的风险降到了最低。此外,为了减少人员车辆的聚集,在浙江丽水出现了通过连接前端防控卡口“车辆快录速通”和后端指挥中心“数据实时监测”,减少数据手工录入和车辆聚集。数据双向流动让过境车辆和人员轨迹动态跟踪得以实时处理,如有需要,相关信息还可以同步下发到基层进行精准排查。使得基层的管理变得智慧化,这样的治理方式同时也加速推进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落实了国家提出的扁平化管理。让数据多跑路,就能减少当面交流和近身服务。在这样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彰显出了数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基层如此复杂的人口流动治理中,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都出现了一些防控困难,但是总体上来讲已经是一个有效治理的典范了,全国一盘棋下,众志成城,使得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疫情防治工作做得让世界点赞。除了我们全国基层人员的辛勤工作,上述一些先进数据治理方式,使得工作起来更容易、更高效了。从这次疫情后,相信大部分人会对数据云的治理产生新的认识了,也确实让人们相信信息时代的便捷亲身体会。同时也为基层治理部门和基层组织上了一堂科学“战疫”的课,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未来可能还有很多新兴技术需要探索学习,但是数据治理将会是一个新的走势。四、硬核宣传:体力 +智力的疫情阻击战在重大突发危机事件中,相信宣传工作可能是重中之重。不仅可以让人们自觉的接受防疫工作,更重要的是宣传在危机中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在基层宣传工作的形式往往比较单一,更多是通过会议、标语、告示等方式进行。但是我们往往可以不断创新宣传载体和形式,这些宣传方式往往在表达上会呈现一些新的吸引人的地方,如像“返乡离乡要报告,疫情防控很重要”; “出门必须戴口罩,人多不去凑热闹”; “今天出门,明天病毒上门”等等便是出自这一时期的宣传语录,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在运用语言上的智慧。也有一些地方出现无人机“巡视”、硬核喊话等等,虽然这些“土办法”从技术上看实属没什么含量,但是往往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并以此传开。虽然有些是无中生有,但是在防疫中,由于谁也无法保证疫情走势,因此只要是能被广大群众接受,并且起到一定作用就是好办法。由于防疫困难正逢我国春节期间,所以能够让全民自觉接受不外出,少聚集本身也就是一个非常难的工作。这些接地气宣传方式真的是很切合人民群众“硬核”防疫。五、结语基层,作为在这次抗“疫”的前线阵地,克服和战胜诸多困难的同时也获取了许多治理的宝贵经验,为基层治理的创新方向,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路径和方法。但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在疫情期间也有许多地方治理出现不足的地方,让群众不满意。比如,湖北鄂州市委书记在新闻直播中痛斥一些地方干部在工作时做派作风问题,一些基层干部染上了一些不好的习气,说话不注意态度,工作职责没有落实到位,甚至并没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心里,这样在工作时就会出现差错,失去群众基础。此外基层在做宣传工作时,也有一些宣传过于硬核,无关痛痒,强行使用权利使得缔造了许多地方干部和群众矛盾。因此基层值得改进的地方也是存在的。但我们相信无论这个冬天多么的艰难,春天还是如约而至了。我们很庆幸疫情得到了有效地缓解,而且时间如此快。虽然没有料想到会有疫情,但是当它像我们扑来时,我们仍然还是做足了准备战胜了它。终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曾经多次提到,我们全国的老百姓们人很可爱,很团结。不过,这是我们全国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结果,是在我们党坚强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胜利的结果。疫情终将过去,但是这次抗疫的宝贵经验将会永久值得我们学习总结。参考文献:[1]凌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筑牢疫情联防联控严密防线[N].学习时报,2020-04-01.[2]祁石.人民观·大局观·信念观[N].中国青年报,2020-03-16.[3]曾晨.疫情防控是基层社区建设和治理的契机[N].澎湃新闻,2020-02-26.[4]钟国梁.践行初心与使命 奏响抗疫“三重奏”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基层疫情防控工作[J].上海人大月刊,2020,(03).[5]孙琳.协同治理是打赢基层社区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N].兰州日报,2020-02-27.从疫情防控看基层治理 学术论坛156 · ·

篇三: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策 与 信 息 (总 524 期)“党建引领”包含了党的领导的不可动摇性、党的执政的合法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目标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执政方式的既定性。“基层社会治理”主要指以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为地域范围和载体的治理 [1] 35 ,是党的领导、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基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运用“党—国家—社会”分析框架,以如何完善治理制度、提升治理效能为目标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疫情防控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显著优势疫情防控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在控制疫情蔓延、保障民生、完善公共服务、有序开展复工复产等方面体现了显著优势,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一)政治引领优势疫情防控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张玉美1张国祥2(1.中共湖北省枝江市委党校 教务股,湖北 枝江 443200;2.中共湖北省宜昌市委党校 行政管理研究室,湖北 宜昌 443002)[收稿日期] 2020-04-27[作者简介] 张玉美(1983-),女,河南范县人,中共湖北省枝江市委党校教务股讲师;张国祥(1957-),男,湖北汉川人,中共湖北省宜昌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研究。[摘 要]“党建引领”包含了党的领导的不可动摇性、党的执政的合法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目标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执政方式的既定性。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具有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和思想引领的显著优势,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也存在党建引领与基层社会治理关系还不平衡、效果还不充分的矛盾。因此需要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目标基础上,继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释放。[关键词] 疫情防控;党建引领;基层社会;社会治理[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0)08-0026-08(总 524 期)2020(8)

 决策与信息 Decision & Information 26万方数据

 2020 年第 8 期1. 领导核心保证了疫情防控正确方向。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领导全国各级党组织自上而下成立了应对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或专班,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并亲赴湖北武汉疫情重灾区进行走访,到重要科研院所督促科研攻关,积极向世界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形成地区、单位、辖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担负起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职责,坚定不移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自下而上层层筑牢疫情防控阵地,从而在全国上下形成了“一核多维”的同心圆,确保了这次抗疫战役的基本胜利。2. 践行初心巩固了疫情防控执政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饱和式救援”,强调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和应测尽测,只能“(病)床等人”等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人民战争”的重大判断奠定了疫情防控的坚实群众基础。一线医务工作者勇担使命不退缩不言弃,全国各地紧急支援湖北不迟疑不观望,全体人民群众不流动不聚集,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保民生不推辞不嫌累,共同打赢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不忘初心,践行初心,党领导各族人民竭力奋斗,以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指向,建立健全医保制度,并实施一系列有关金融、财政、社保、税收等优惠政策以减少企业生存压力及全力支持复工复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得以大幅提升。3. 政治建设增强了疫情防控战斗能力。党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和中组部印发的《关于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的通知》成为疫情防控期间政治建设的重要遵循。各级党组织力量下沉、关口前移,充实了基层党组织力量,践行了服务型党组织使命。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守卡口、送物资、强宣教,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解决了群众生活中的不便、保障了社会基本运行,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吸纳先进分子在疫情一线入党、强调在疫情一线考察培养使用干部,凸显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升了组织战斗力。(二)组织引领优势1. 党组织力量下沉提高了疫情防控整体水平。“基层社会治理是党、政府、社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结点”[2] 29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说得最多的是“防控”;前往武汉调研讲“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有的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增强了基层防控的组织引领,及时、高效地落实了党的决策部署,形成了全国上下一心共克时艰的良好局面;充实了基层防控力量,优化了基层队伍结构,凝聚并整合了各方面、各领域的党员力量,提升了疫情防控和为民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2. 党组织活动方式优化了疫情防控整体效果。“软工作是政治工作”[3] 89 ,主要指与群众交朋友、了解社情民意、关心群众疾苦等。“硬工作是行政工作”[3] 89 ,主要指执政党实现执政目标的表现形式。疫情防控下,党组织通过软工作为民服务,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守在最危险的地方;关注群众的流动方向、身体状况,为群众提供物资保障、生活服务;关心群众心理健康和正常诉求,创新了党组织活动的方式,延伸了党组织活动的触角,扩大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基层党组织通过硬工作对疫情严防死守、层层把关,严肃疫情期间的政治纪律,并注重在疫情一线考察干部,坚决完成上级交办的防控任务。两种活动方式互张玉美 等:疫情防控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27万方数据

 决 策 与 信 息 (总 524 期)为补充、相得益彰,优化并提升了疫情防控整体效果。3. 党群关系密切增强了疫情防控整体合力。各级党组织传达党的声音、传递党的关怀,以任务分配、逐级考核的形式凝聚基层力量,以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开展包保结对、精细服务、积极引领为表现形式,达到了基层社会自治与国家统筹协调的统一。基层社会自治系统能够传授基层治理经验、表达基层诉求、贡献基层力量,避免疫情防控出现行政化一刀切、 “硬性隔离”等不合理现象,为党的疫情防控科学决策建言献策,为党把握疫情阶段性特征提供了准确反馈,为分区分级、精准施策提出建设性建议,起到了重要的稳定器、传导器作用。疫情防控下党群积极互动、相互支持,形成了联合抗疫的强大合力。(三)思想引领优势1. “四个意识”明确了疫情防控思想遵循。“四个意识”是党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要求,更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思想遵循。党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发动,反复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意识,这是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迎难而上战胜疫情的力量之源。疫情防控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是提高疫情防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和可靠保障。“一切行动听党指挥”的核心意识,是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客观要求。在思想上行动上严格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看齐意识,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巨大正能量。2.“四个自信”增强了疫情防控必胜信心。虽然疫情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目标任务没有变。疫情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控制,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特质,迸发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大生机,激发并强化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些都有效地缓解了疫情防控下人民群众的心理压力,汇聚起人民群众团结抗疫的强大精神力量。3. “共建共治”筑牢了疫情防控治理理念。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4] 5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5] 49 。社会自治理念在基层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社会的单位、街道、社区、村组、各级组织与人民群众建立起广泛而深入的联系,构建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全面防线,人人都关注并且参与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总体战。在建设无疫社区(村组)和疫情低风险地区中、在社会基层治理和公共安全治理等方面体现了自我治理能力和自主担当精神。生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意识觉醒并增强,逐步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氛围。二、疫情防控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一)协同关系还不平衡1. 引领力与自治力不平衡。一方面,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以充分发挥党的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将党的政治主张贯彻落实到基层社会中去,保证社会各类组织的发展方向与党、国家、社会发展同向同行。另一方面,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应该是群众和社会自治组织,需要更多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以发挥社会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的引领和社会自治的定位虽然明晰,但基层社会的自治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如疫情初期,基层社会群体和组织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等决策命令、靠党组织发动、要人力物力支持等现本刊特稿 28万方数据

 2020 年第 8 期象。基层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平台、渠道不多,运行没有形成常态化,尚没有充分发挥出基层社会的治理作用,从而造成现实中强引领、弱自治的现象。2. 行政化与社会化不平衡。从“党—国家—社会”的关系来看,党应该是“既能超越国家,又能深入社会的领导力量”[6] 144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主要体现在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和思想引领上,但现实中基层社会治理的自治导向、市场导向与行政导向还不平衡,突出表现为日常治理的行政化工作多、社会化服务少,甚至有的热衷于行政性事务,导致工作量承“上”与启“下”的配比严重失衡。疫情防控初期,有的基层社区和村组疲于应付上级各类会议、统计数据、报表和情况反馈等,没有充足的时间深入基层掌握一手情况,导致疫情防控初期基层一线人员数量不足,对基层社会的情况把握不准,社会化服务、救助体系的作用发挥受阻等。3. 权利与义务不平衡。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5] 31 ,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群众大多处于被管理地位,容易缺失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层社会自治、法治要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就必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4] 37 。同时,人民当家作主既意味着享受权利也要履行义务,但现实中存在只讲权利不讲义务的情况。在疫情防控基层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多地招募的志愿者中一般社会群众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基层社会组织作为自治机构在党的领导下有积极配合、协助完成相关执政职责的义务,但没有行使政府职能的权利,义务与权利对等是应当解决的问题。(二)实践效果还不充分1. 社会治理不充分。党的十九大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4] 50的要求,但现实差距较大。具体而言,一是社会化治理尚不充分。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个别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尚未“在片区、楼宇和流动党员集中点建立党组织”[7] 4 ,也未在社区居民中建立不同群体的党组织,没有落实“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7] 3等,使得党员联系群众和群众对基层社会重大事项决策的参与度不够。二是智能化治理也不充分。全国党员信息库虽然建立,但使用效率和频次不高;为民服务的综合网络平台建设整体比较滞后,个别形同虚设;疫情中广泛使用的 QQ、微信等网络平台的管理还不到位,价值的引导、服务的规范、问题的回应等方面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三是专业化治理不充分。如专业化的社工队伍虽已建立,但数量、结构、素质还有待提高,尤其在提供社会救助、社区服务、就业援助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较为有限,待遇和激励机制也不够健全等。2. 执行落实不充分。基层社会治理是党治国理政的“神经末梢”,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者走形变样、推诿塞责的现象在少数地方还存在。这有能力方面的问题,如疫情防控中,基层党组织未能第一时间有效作出应对,在逐级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暴露出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并且机械执行多,因地制宜创新少;有作风方面的问题,如有的基层党组织在治理过程中重视抓典型、普遍服务不够,开展活动图形式、走过场,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宣传发动口号多、行动少,存在“走过看过就算干过”的现象。3. 应急转化不充分。在“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5] 50上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此次疫情,可以看出基层社会治理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储备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短板,如应急储备量不足、调配张玉美 等:疫情防控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29万方数据

 决 策 与 信 息 (总 524 期)运送效率不太高;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思想准备不足,缺乏实操演练;在干部下沉社区的过程中,部分基础性工作从头做起,作用发挥较为迟缓;疫情把心理干预作为基层社会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还有待加强,引导群众公共安全自救和互救意识不强,社会协同度不高;要求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和认领服务的举措还不严格、不硬性。因此基层社会应急管理...

篇四: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下 基层社会治理 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思考

  突如其来的疫情,数千人的死亡,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起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也是对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防控疫情期间,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站在前线的基层公务人员,其辛苦、心酸和承受的巨大压力,自不待言。可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基层组织和公务员的表现和作为,暴露出中国基层治理的一系列问题。分析总结新冠疫情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研究其对策,是推进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郡县治,则天下安”是中国古人的智慧,放在今天这句话同样适用。基层治理是整个国家治理的底层和基石,能否有一个善政良治的基层,在相当程度上决定整个国家能否善政良治。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当前,如果说医

 院是抗疫的第一战线,基层社会可谓是抗疫的第二战线。疫情大考,重在基层,难在基层。而疫情防控期间,却暴露出基层社会治理的不少问题。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挑战

  一是基层组织反应迟缓,缺乏主动性。疫情爆发、武汉封城后,许多基层组织做得不错,部分小区出现无一人感染或疑似病例,赢得居民的尊重,但同时有不少基层组织严重不作为。2020 年 2 月 11 日《环球时报》记者报导,武昌区转移重症病人时,仅靠一名缺乏防护的公交司机,并无任何基层工作人员接洽跟车及组织病人入院,令这些重症的新冠肺炎病人被困在寒夜的街头,因而遭至中央督导组的问责。再如,为了最大限度阻断病毒传染,武汉小区干部应该想尽办法严格管理下辖小区,建立统一配送生活物资的制度。可实际情况是,全市只有部分小区能够严格管理小区,积极组织物业配送物资,许多小区不管不问,任由小区居民随意去人员拥挤的超市买菜,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是基层公务员的素质参差不 齐。疫情防控期间,基层公务人员普遍非常辛苦忙碌,有不少基层公务人员做出了表率,很多人从农历新年前疫情爆发直到疫情解除之前都不能休息,一直在高强度地轮轴转。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基层机构和一线公务人员在防疫过程中,表现出种种粗暴、乱作为、

 不作为和缺乏人性化管理能力的乱象,反映出基层公务员的素质能力不一。

  三是治理手段简单粗暴。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农村干部的粗暴作风反映基层治理更加落后的一面。在防疫第一的高压下,不少乡村不仅封村,还打出雷人的标语口号,如“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今年上门、明年上坟”等。有的地方做得更绝,或者用大货车、挖掘机等大型车辆堵路,或者砌墙、搬来大石头作为路障,甚至故意把道路挖断,直接让交通瘫痪。当然,这些措施有的确实阻断了人员流动,有利于防控疫情的一面,但其做法的后坐力太大,过于简单粗暴。

  四是对老旧小区的日常管理不够重视。在城市中已经实现了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小区,在特殊时期实施出入许可、体温监测、疫情信息传递等“特殊门禁”,可以获得较为快速的落地。而对于物业管理缺位的老旧小区,其长期处于失管、脱管或“准物业”的被动状态,在疫情来临时便成为暴露在隐形危机中的脆弱地区。这类小区无论在空间管制还是社群关系上都更加“开放”,承受的“暴露”挑战和“管控”压力更大。

  五是医疗物资储备不足。由于疫情期间的社会生产局部停摆,越来越明显的矛盾集中在医疗物资的及时供给上。“非

 典”之后,为应对 SARS 的暴发与流行,我国依法建立了医疗物资储备制度,但仍存在很多未落实的情况,导致本次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都迅速出现医疗物资短缺危机,许多一线医护人员连基本防护用品都短缺。即使湖北之外的广东、四川、河南等地,多家医院也因防护物资紧缺,公开发布接受社会捐赠公告。

  六是健康保护宣传缺位。在健康保护意识方面,不少中国人的意识还不足,缺乏良好的健康习惯。本次疫情发生后,各级地区虽然启动了抗疫宣传工作,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某些群众防范意识不足,不配合进行自我防护,发生疑似病状未进行有效的隔离和治疗,导致病情加重。还有大多数群众由于缺乏医学基础常识,盲目恐慌,轻信网络谣言,一夜之间对双黄连口服液抢购一空。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全国确诊和疑似病例在逐步减少,但防控形勢仍然严峻复杂,远没有达到完全控制的阶段。基层又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只有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才能守住疫情的关键防线,打赢这场人民战争。

 一是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疫情防控以来,各级党员干部奋不顾身、身先士卒,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要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动员党员干部发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决定,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努力提升基层公务人员的素质。不少基层公务人员教育程度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确实偏低,习惯于“唯上不唯下”,作风难免简单粗暴。尽管政府一直在尝试通过激励机制,让更多优秀大学生去基层工作,但整体而言,基层官吏的素质明显偏低,他们处理问题比较简单直接,遇到类似防疫这样的大事,有些人难免行为失当。再者,现行行政体系容易造成基层空虚和超负荷运转,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官吏经常疲于奔命。

  三是实现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的有机结合。受传统的政府管理思维影响,我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依然注重“大政府、小社会”的模式,政府主导过多而社区自治能力不足,基层政府和社会融合不够,社区的力量没有被充分激活。未来我们应在增强社区自治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以社区服务为核心着眼于满足自身服务需求的软性控制。同时,要以社区服务为核心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一是治理对象的精细

 划分,根据辖区内的小区和居民特点,例如可根据安置小区、普通商业住宅区和高品质商业住宅区的不同居民需求,提供不同的公共服务;二是服务内容的精细划分,立足于居民需求,可提供免费的、有偿的,公益性的多种服务内容;三是治理手段的多样化,改变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式,探索协商式的、合作式、恳谈式的服务方式。”[ 四是对老旧小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疫情结束后,应对环境卫生状况差、物业公司不愿入驻、单位自建独楼等老旧小区,通过拆除破旧建筑、打通围栏隔墙、畅通消防通道、增加绿地面积、硬化场地道路等有效整合改造,吸引物业公司进驻,强化物业服务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老旧小区失管、脱管的问题。

  五是补足医疗服务领域短板。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在急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卫生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尽早规划建立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仓库,对应急医疗资源进行梳理,加强应急医疗资源储备,以满足灾害医疗急救用品需要;财政部门应有计划安排应急医疗设备的添置、更换资金的支持,不断提升和提高本地区应急医疗质量与水平。

  六是切实提升居民科学素养和媒体素养。一方面,社区

 处于最基层、最前沿,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开展健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公民具有定的医护基础。另一方面,网络空间治理是城市管理者的必修课。城市管理者应当从疫情带来的輿论机中深刻反思,及时总结教训,确保信息公开透明。积极推动居民科学素养和媒体素养教育进课堂、进社区、进农村,使公众面对突发事件心中不乱,能够正确的辨别头性媟体发布的信息,提高自我保护、科学保护能力。

篇五: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不期而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社会治理”再度成为公众争论的热词,可以预见的是,这场“大考”将对我们我国的社会治理产生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钦州自然也不例外。一、因疫情而产生的社会治理问题

  我市因开展疫情防控而实行限行、隔离、封闭管理、削减聚集等紧急措施,这让一些社会治理上的短板问题大面积暴露。一是部分冲突纠纷不能准时有效化解,造成冲突积压,增加群体性大事、个人端案

  (事

  )件风险。同时,小区封闭管理、餐饮店暂停服务、各行业临时临时歇业等,一些农村地区实行封路、堵路,限制出行等,可能造成一些群众的不满。二是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还没有适应防疫的需要。大数据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联防联控的无缝对接力量有待加强。如交通卡口取得的外来人员信息没有准时推送社区网格,导致各社区网格员重复上门排查。三是综治中心指导协调力量不足。县、镇

  (街道

  )综治中心人员少,政府对综治中心职能不熟识,综治中心难指导、协调开展

  业务工作。四是网格化管理存在短板。专职网格员占比小,网格

 员基本由村

  (社区

  )干部兼任,而每个村基本只有 4-6 名村干部,专职网格员很少,所以 95%以上村

  (社区

  )网格员不超过 6 人,基本没有志愿者。在当下网格员面临业务多、杂、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待遇差等问题,就对工作简单产生厌烦心情,进而导致辞职人员多,队伍不稳定。五是谣言管控力量有待加强。如此前有部分市民听信网络传言,消失大半夜抢购双黄连口服液的状况。六是部分老旧小区管理存在漏洞。我市、各县

  (区

  )老城区和旧住宅小区管理不够法律规范,出租房屋外来流淌人员居多,对进出小

  区人员管理不严、不法律规范,公司与业主之间常常因服务不到位、车辆停放等问题产生冲突纠纷,导致部分小区人员不听从管理,简单滋生管理疏漏。七是社会治安隐患风险增大。在防疫期间,大部分企业实行停工停产、限制人员外出活动等举措,一些人由于不能在本地返工又不能外出务工,收入削减甚至消失“负收入”现象,存在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的风险。

  二、应对社会治理短板的对策及建议

  (一

  )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大力提升网格化管理实战效能,建

 议出台法律规范性文件,明确网格员的聘用、管理,明确各部门网格化工作的职责,提高村

  (社区

  )网格长

  (村干部

  )、网格员的待遇酬劳,确保聘请到素养力量能满意职责要求的专职网格员。二是加大投入,提升科技支撑,推动“雪亮工程”建设,建立社区大数据平台,努力实现全域掩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共享共治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三是强化业务培训,随着纳入网格管理的工作不断增多,相关业务培训也要准时跟上。四是实施镇、村干部年轻化战略,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干部力量素养能准时把握新学问和技能。

  (二

  )加大治安隐患排查。加强对吸毒人员、社矫人员、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员的管控,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和这之后的社会面

  平安稳定工作,全力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完善大数据信息反馈及管理机制,实行工作环节、工作流程的制度化管理,提高信息无缝对接、快速运用的力量。

  (三

  )法律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加强对物业公司和物业人员的管理,街道办事处指导住宅小区组织成立业主委员会,进一步法律规范压实辖区内小区物业管理责任。

 (四

  )强化法制宣扬。创新宣扬方式方法,强化群众遵纪守法意识。借助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手段,让人民群众全面、深化了解了各类风险的危害和严峻性,特殊加大面对农村和基层群众的宣扬力度,增加听从政府风险防控管理的自觉性。此外,要阳光透亮

  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准时召开风险防控新闻发布会,缓和民众的焦虑心情,确保大众的知情权,避开过度恐慌,遏制谣言的滋生集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2022年初,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突发性、高度不确定性及其快速传播性,导致全国范围内爆发大规模公共卫生危机大事。山东省于2022 年 1 月 24 日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大事

  I

  级响应,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应急响应快速准时、应对措施切实有力、疫情防控卓有成效,较好地确保了疫情并未大规模集中,确保了我省绝大多数社会公众的公共卫生平安。然而,随着疫情在全世界各地的快速集中,我省疫情治理仍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在反思当前存在的短板与面临的挑战的同时,乐观研讨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一、基层社会疫情危机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

  )社会公众获得的疫情信息不够完整

  基层社会公众,由于训练水平、职业背景、个体年龄偏好等因素制约,极易造成其对于疫情咨讯的了解度、认知度偏低,最终致使其

 所获得的疫情信息不够完整,并继而造成

  社会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缺失甚至产生针对政府疫情防控的不合作或抵制性行为。尤其在中共中心已明确新型冠状病毒病毒的传播性、危害性与防控的必要性之后

  [①

  ],在新闻媒体强调加强个人卫生防范、出门佩戴口罩等警示下,社会公众仍疏于防范。其缘由主要在于基层社会治理中信息传播不够充分、疫情信息发布渠道过于单一化,如早期手机运营商对武汉漫出用户的监测数据并未通过公共媒介广泛公开,且信息发布渠道仅仅为官网等单一化渠道。

  (二

  )基层治理单位的疫情防控力量不足

  新型冠状病毒病毒爆发后,我省于 1 月 24 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大事

  I

  级响应,以街道办、社区为基层治理单元,实施疫情防控。然而,由于基层治理单位,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村委会、城市边缘社区,缺乏专业化的公共卫生学问、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常识以及防控力量不足,详细表现为:公共卫生危机防控行为不够科学法律规范,如断路、堵路或一些不文明、污辱性标语或口号等防控过当行为;公共卫生危机防控行为缺乏人性化,而造成武汉归来人员对于自己身份产生认同危机与恐慌感;基层部门公共卫生危机防控的配套设施不足、社区医

 疗资源亦严峻短缺,而造成其应对能

  力极为有限。

  (三

  )基层社会疫情防控的数字化工具不足

  新型冠状病毒病毒防控期间,我省基层部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

  +多元主体参加”、社区网格化管理等基层治理制度优势,取得肯定治理效能。然而,目前基层社会治理工具的选择与使用仍存在一些短板。如:基层社会疫情防控普遍过于依靠人工化治理工具,即主要依靠于人盯人、表格统计等消耗时间多、效率低的人工化治理工具,造成人力、物力的铺张且为基层工作人员带来较为严峻的潜在卫生平安风险;人工化治理工具造成疫情监测数据统计存在重复性、低效性甚至无效性问题,如目前许多单位实施双测温表格

  上报制度,对于一部分社会公众数据统计是重复的,尤其是层层汇总、上报的监测方式,造成时间、人力的大量消耗。

  (四

  )基层社会疫情防控极易存在真空地带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公众的职业形态日趋多样化,如网红、自由职业者、电商、共享经济从业者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士愈来愈多;1994 年以来房改房政策实施以后,传统单位制住宅格局被打破;且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人口的流淌性、简单性日益增加,上述新变化、新特征为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尤其是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流淌人口

 (即租客

  )的大量存在导致基层社会疫情

  防控极易存在真空地带,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由于没有雇主和单位而不需向单位上报个人信息、单位制宿舍里出售房产住户或租赁住户的流淌性较强亦难以频繁收集信息,因此,该群体人士极易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公共卫生平安信息收集的真空区域,为基层社会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与诸多潜在风险。

  二、提升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力量的对策分析

  (一

  )健全疫情信息发布机制,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法律规范化

  建议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信息公开、透亮

  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疫情信息公开发布机制,以确保

  各级政府部门、基层治理部门与社会公众间信息的对称性。第一,建立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信息采集与公布的公民参加机制。可依托业委会、网格员、楼组长或社区派出所片警制度,建立社区居民公共卫生平安状况信息收集与关心云平台,一方面建立社区居民对个人患有传染性病症主动申报的物质或精神嘉奖制度,另一方面,在该平台为主动申报的社区居民供应免费或低收费的线上或线下医疗服务,可有效激励社区居民的主动参加。其次,建立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信息发布的常态化机制。在社区居民公共卫生平安状况信息收集与关心

 云平台基础上,建立社区居民个体公共

  卫生状况的定期上报、统计制度,实现对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常态化监测与信息发布,以实现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的猜测与预警。

  (二

  )完善疫情防控配套机制,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专业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体系,并强调指出要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力量建设

 [②

  ]。

  建议进一步完基层社会疫情防控配套机制:第一,加大基层公共卫生便民化设施投入,尤其是社区医院、村卫生所等基层公共卫生设施与医疗资源,提升其公共卫生应急防控力量。其次,逐步建立基层部门工作人员公共危机管理力量培育机制,如可通过

  为基层部门工作人员开设基层管理者公共危机管理力量培训的线下或线上课程,以推动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行为的专业化水平。第三,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公共危机管理制度。加强由自然灾难、公共卫生问题等其他类型致灾因子所造成的公共危机管理制度设计,推动基层制度创新,逐步补齐基层社会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短板。

  (三

  )建立多主体协同防控机制,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

 统化

  基层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主体并非仅仅包括基层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关,还应包括所在地的私人部门、非政府组织、社会自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多元治理主体;且在公共卫生

  应急管理中,多元治理主体可采用其自身的人才、技术、信息优势发挥乐观作用

  [③

  ]。习近平总书记亦强调指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应建立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与多部门协同机制

  [④

  ]。2022 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危机治理过程中,大量企业、非政府组织、社会自组织以及公民个体主动发挥其自身优势,乐观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为疫情防控作出巨大贡献。因此,应基于我们我国基层治理制度特色,即“党建引领

  +多元主体参加自治”的复合性治理架构,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非政府组织、社会自组织以及公民个体参加疫情防控的协同制度、协同平台及其激励动员机制,以确保多

  主体协同防控机制的法律规范化与长效化,继而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系统化。

  (四

  )加强疫情防控工具数字化,以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精准化

 建议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具数字化,破解疫情防控管理部门与社会公众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切实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精准化。如: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信息公开过程中,可综合考虑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水平以及不同性别群体猎取信息资讯的偏好与工具,选择手机短信、微信、电话语音通知

  (盲人

  )、微博、新闻联播或滚动新闻、交通广播等多元化渠道;在基层社会公众公共卫生信息收

  集过程中,将传统人工表格式填写转变为数字化工具,如将双测量工具由表格式人工统计转变为二维码填写、出行信息云平台登记等;在公共卫生危机防控信息收集中,加强多部门协作以避开信息孤岛、信息壁垒等数字化治理问题,如手机用户流淌数据、高速大路出入口监测数据等多种数字监测平台间可建立共享、公开机制。

  [①

  ]陈芳、董瑞丰、陈聪、田晓航:《共和国的战“疫”时刻》,载《求是》2022 年第 5 期。

  [②

  ]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力量,健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载《求是》2022 年第 5 期。

  [③

  ]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年版,第 59 页。

 [④

  ]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力量,健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载《求是》2022 年第 5 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农村地区防控防疫基础薄弱,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区域。乡村基层组织是乡村治理体系重要基石,也是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领导力气。突发疫情成为检验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状况的试金石。本文实行网络信息搜集、电话访谈等方式,了解北京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状况和基层组织所实行防控防疫措施,分析疫情下乡村基层治理面临的挑战及机遇,进而提出应对疫情,完善乡村基层治理的几点建议。一、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主要措施

  (一

  )落实四方责任,实施联防联控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成为疫情防控一线的“主心骨”,到村到户保障政策通达准时精确

  。各区、乡镇、村应对疫情防控确保医疗、卫生、疫情核查、人员管理、物资发放等多项工作稳定有序实施,确保人员到位,信息畅通,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大兴区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精准施策,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

篇六: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三篇

  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1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当前,如果说医院是抗疫的第一战线,基层社会可谓是抗疫的第二战线。基层社会这条战线看似在后方,在一些地方甚至看不见战“疫”的硝烟,却是长期持久助力疫情缓解直至解除的重要保障。疫情大考,重在基层,难在基层,它暴露了我国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对老旧小区的日常管理不够重视。在城市中,已经实现了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小区,在特殊时期实施出入许可、体温监测、疫情信息传递等“特殊门禁”,可以获得较为快速的落地。而对于物业管理缺位的老旧小区,其长期处于失管、脱管或“准物业”的被动状态,在疫情来临时便成为暴露在隐形危机中的脆弱地区。这类小区无论在空间管制还是社群关系上都更加“开放”,承受的“暴露”挑战和“管控”压力更大。

  二是医疗物资储备不足。由于疫情期间的社会生产局部停摆,越来越明显的矛盾集中在医疗物资的及时供给上。“非典”之后,为应对 sars 的暴发与流行,我国依法建立了医疗物资储备制度,但仍存在很多未落实的情况,导致本次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都迅速出现医疗物资短缺危机,许多一线医护人员连基本防护用品都短缺。即使湖北之外的广东、四川、河南等地,多家医院也因防护物资紧缺,公开发布接受社会捐赠公告。

  三是健康保护宣传缺位。在健康保护意识方面,不少中国人的意识还不足,缺乏良好的健康习惯。本次疫情发生后,各级地区虽然启动了抗疫宣传工作,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某些群众防范意识不足,不配合进行自我防护,发生疑似病状

 未进行有效的隔离和治疗,导致病情加重。还有大多数群众由于缺乏医学基础常识,盲目恐慌,轻信网络谣言,一夜之间对双黄连口服液抢购一空。

  以上问题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此,建议如下:

  一是对老旧小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疫情结束后,应对环境卫生状况差、物业公司不愿入驻、单位自建独楼等老旧小区,通过拆除破旧建筑、打通围栏隔墙、畅通消防通道、增加绿地面积、硬化场地道路等有效整合改造,吸引物业公司进驻,强化物业服务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老旧小区失管、脱管的问题。

  二是补足医疗服务领域短板。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在急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卫生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尽早规划建立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仓库,对应急医疗资源进行梳理,加强应急医疗资源储备,以满足灾害医疗急救用品需要;

  财政部门应有计划安排应急医疗设备的添置、更换资金的支持,不断提升和提高本地区应急医疗质量与水平。

  三是切实提升居民科学素养和媒体素养。一方面,社区处于最基层、最前沿,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公民具有一定的医护基础。另一方面,网络空间治理是城市管理者的必修课。城市管理者应当从疫情带来的舆论危机中深刻反思,及时总结教训,确保信息公开透明。积极推动居民科学素养和媒体素养教育进课堂、进社区、进农村,使公众面对突发事件心中不乱,能够正确的辨别各类媒体发布的信息,提高自我保护、科学保护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2

  2020 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性、高度不确定性及其迅速传播性,导

 致全国范围内爆发大规模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山东省于2020年1月24日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I 级响应,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应急响应迅速及时、应对措施切实有力、疫情防控卓有成效,较好地确保了疫情并未大规模扩散,确保了我省绝大多数社会公众的公共卫生安全。然而,随着疫情在全世界各地的迅速蔓延,我省疫情治理仍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在反思当前存在的短板与面临的挑战的同时,积极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一、基层社会疫情危机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公众获得的疫情信息不够完整

  基层社会公众,由于教育水平、职业背景、个体年龄偏好等因素制约,极易造成其对于疫情咨讯的了解度、认知度偏低,最终致使其所获得的疫情信息不够完整,并继而造成社会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缺失甚至产生针对政府疫情防控的不合作或抵制性行为。尤其在中共中央已明确新冠病毒的传播性、危害性与防控的必要性之后[①],在新闻媒体强调加强个人卫生防范、出门佩戴口罩等警示下,社会公众仍疏于防范。其原因主要在于基层社会治理中信息传播不够充分、疫情信息发布渠道过于单一化,如早期手机运营商对武汉漫出用户的监测数据并未通过公共媒介广泛公开,且信息发布渠道仅仅为官网等单一化渠道。

  (二)基层治理单位的疫情防控能力不足

  新冠病毒爆发后,我省于 1 月 24 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I 级响应,以街道办、社区为基层治理单元,实施疫情防控。然而,由于基层治理单位,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村委会、城市边缘社区,缺乏专业化的公共卫生知识、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常识以及防控能力不足,具体表现为:公共卫生危机防控行为不够科学规范,如断路、堵路或一些不文明、侮辱性标语或口号等防控过当行为;公共卫生危机防控行为缺乏人性化,而造成武汉归来人员对于自己身份产生认同危机

 与恐慌感;基层部门公共卫生危机防控的配套设施不足、社区医疗资源亦严重短缺,而造成其应对能力极为有限。

  (三)基层社会疫情防控的数字化工具不足

  新冠病毒防控期间,我省基层部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等基层治理制度优势,取得一定治理效能。然而,目前基层社会治理工具的选择与使用仍存在一些短板。如:基层社会疫情防控普遍过于依赖人工化治理工具,即主要依赖于人盯人、表格统计等消耗时间多、效率低的人工化治理工具,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且为基层工作人员带来较为严重的潜在卫生安全风险;人工化治理工具造成疫情监测数据统计存在重复性、低效性甚至无效性问题,如目前很多单位实施双测温表格上报制度,对于一部分社会公众数据统计是重复的,尤其是层层汇总、上报的监测方式,造成时间、人力的大量消耗。

  (四)基层社会疫情防控极易存在真空地带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公众的职业形态日趋多样化,如网红、自由职业者、电商、共享经济从业者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士愈来愈多;1994 年以来房改房政策实施以后,传统单位制住宅格局被打破;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性、复杂性日益增强,上述新变化、新特征为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尤其是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流动人口(即租客)的大量存在导致基层社会疫情防控极易存在真空地带,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由于没有雇主和单位而不需向单位上报个人信息、单位制宿舍里出售房产住户或租赁住户的流动性较强亦难以频繁收集信息,因此,该群体人士极易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公共卫生安全信息收集的真空区域,为基层社会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与诸多潜在风险。

  二、提升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的对策分析

  (一)健全疫情信息发布机制,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规范化

 建议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信息公开、透明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疫情信息公开发布机制,以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基层治理部门与社会公众间信息的对称性。第一,建立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信息采集与公布的公民参与机制。可依托业委会、网格员、楼组长或社区派出所片警制度,建立社区居民公共卫生安全状况信息收集与帮助云平台,一方面建立社区居民对个人患有传染性病症主动申报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制度,另一方面,在该平台为主动申报的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线上或线下医疗服务,可有效激励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第二,建立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信息发布的常态化机制。在社区居民公共卫生安全状况信息收集与帮助云平台基础上,建立社区居民个体公共卫生状况的定期上报、统计制度,实现对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常态化监测与信息发布,以实现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的预测与预警。

  (二)完善疫情防控配套机制,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专业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体系,并强调指出要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②]。

  建议进一步完基层社会疫情防控配套机制:第一,加大基层公共卫生便民化设施投入,尤其是社区医院、村卫生所等基层公共卫生设施与医疗资源,提升其公共卫生应急防控能力。第二,逐步建立基层部门工作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培养机制,如可通过为基层部门工作人员开设基层管理者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培训的线下或线上课程,以推动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行为的专业化水平。第三,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公共危机管理制度。加强由自然灾害、公共卫生问题等其他类型致灾因子所造成的公共危机管理制度设计,推动基层制度创新,逐步补齐基层社会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短板。

  (三)建立多主体协同防控机制,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化

 基层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主体并非仅仅包括基层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关,还应包括所在地的私人部门、非政府组织、社会自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多元治理主体;且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多元治理主体可利用其自身的人才、技术、信息优势发挥积极作用[③]。习近平总书记亦强调指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应建立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与多部门协同机制[④]。2020 年新冠疫情危机治理过程中,大量企业、非政府组织、社会自组织以及公民个体主动发挥其自身优势,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为疫情防控作出巨大贡献。因此,应基于我国基层治理制度特色,即“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自治”的复合性治理架构,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非政府组织、社会自组织以及公民个体参与疫情防控的协同制度、协同平台及其激励动员机制,以确保多主体协同防控机制的规范化与长效化,继而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系统化。

  (四)加强疫情防控工具数字化,以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精准化

  建议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具数字化,破解疫情防控管理部门与社会公众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切实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精准化。如: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信息公开过程中,可综合考虑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水平以及不同性别群体获取信息资讯的偏好与工具,选择手机短信、微信、电话语音通知(盲人)、微博、新闻联播或滚动新闻、交通广播等多元化渠道;在基层社会公众公共卫生信息收集过程中,将传统人工表格式填写转变为数字化工具,如将双测量工具由表格式人工统计转变为二维码填写、出行信息云平台登记等;在公共卫生危机防控信息收集中,加强多部门协作以避免信息孤岛、信息壁垒等数字化治理问题,如手机用户流动数据、高速公路出入口监测数据等多种数字监测平台间可建立共享、公开机制。

 陈芳、董瑞丰、陈聪、田晓航:《共和国的战“疫”时刻》,载《求是》2020 年

 第 5 期。

 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载《求是》2020 年第 5 期。

 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年版,第 59 页。

 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载《求是》2020 年第 5 期。

  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3

  4 月 12 日上午,我院举办新冠疫情下的社会治理线上系列讲座第二讲,讲座由政法学院胡艳蕾副教授主讲,讲座的题目为“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治理:挑战与对策”。政法学院副院长李慧明主持了线上讲座,政法学院师生 100 余人参与了线上交流。

  在讲座中,胡艳蕾老师首先讲解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相关概念,借由古今中外的历史突出公共卫生危机的五大特点。胡艳蕾老师详细梳理了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发生的时间线,并探讨各时间阶段中央和基层政府的行动,同时明确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的关键点。胡艳蕾老师进一步指出,尽管中国政府在此次危机中的表现值得称赞,但是我国在基层社会新冠疫情治理中仍面临巨大挑战,因此胡艳蕾老师针对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提出对策建议,包括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治理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精准化等等。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是对国家基层危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面对这次大考,我们做出诸多总结与反思。通过这次线上讲座,让同学们了解到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的相关知识,拓展了公共管理领域的视野,有助于学院相关专业的发展。

篇七: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22年1月第 1期 总第 139 期Jan. 2022No. 1 Serial. 139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THE JOURNAL OF HARBIN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CP收稿日期:2021-08-23作者简介:王俊(1973-),男,湖北京山人,常务副校长;刘良军(1972-),男,湖北荆门人,教授。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现代化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2021年7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一些地方零星暴发、多点蔓延,再次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威胁,给原本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局面带来隐患,从而也使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受到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涉疫地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防严控、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最终取得零星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重回正轨,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有理由相信,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并不总是顺风顺水,相反有风有雨是常态,有时遇到惊涛骇浪也不无可能。因此,以零星疫情防控再次取得胜利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借鉴、以期间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与不足之处为引鉴,进一步加强、升级基层治理成为必然,这就要求我们在可持续推进基层群众安居乐业、基层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础上,以基层治理现代化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断彰显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一、零星疫情防控是基层治理稳操胜券的一次“月考”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零星疫情多点暴发、多地蔓延,对涉疫地区而言,是继2020年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之后的又一场战事。毋庸置疑,如果说2020年的疫情防控是直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那么零星疫情防控就是一次“月考”,考评的是涉疫地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基层治理能否驾轻就熟、稳操胜券。实践表明,涉疫地区勇敢面对疫情,既在党中央、上级党委的指挥调度下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又结合实地实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月考”成绩。(一)零星疫情防控是对基层日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测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能一蹴零星疫情防控之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思考王 俊,刘良军(中共荆门市委党校,湖北 荆门 448000)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在一些地方再次暴发,诚然是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又一次检测与检验。各涉疫地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终于再次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疫情防控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弥足珍贵,需要传承;暴露出来的短板与问题不可小觑,应该纠正。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认真分析研究、总结反思的基础上,从中汲取基层治理的智慧和力量,必将推动基层治理日渐迈向现代化水平。关键词: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22)01-0054-05· ·54

 而就、一劳永逸,而是一个动态演进,不断由量变积累向点滴质变推进,最终实现整体性质变的过程。是否做到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不是关门作揖、自说自话,这需要在实战中进行测试和检验。正因为如此,零星疫情暴发是对基层日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来一次全面体检、多部位扫描、全方位透视。实践表明,涉疫地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以来所进行的努力没有白费,疫情虽然暴发快、来势猛、架势凶、传染力度大、感染人群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攻坚战,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取得显著成效,随即转入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人民生产生活又恢复往日蓬勃生机、旺盛活力[1] 。(二)零星疫情防控是对基层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一次考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虽然零星疫情只是短暂暴发,但人们看到各涉疫地区党员干部第一时间闻令而动、听命而行,迅速发挥疫情防控先遣队、突击队、主力军作用。譬如,街道(乡镇)、社区(村)一线党员干部迅速组建专门应急管理机构,明确疫情防控具体任务,着力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又如,党员身份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向死而生,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毅然决然地昼夜奔波、忙碌在患者的筛查、收治、诊疗等前沿阵地上;再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迅速下沉,或就地就近参加所在街道(乡镇)、社区(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或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小组,适时为封闭社区(村)居民群众代购防疫物品、生活物资,帮助维持秩序;等等。总而言之,2020年抗疫斗争中“我是党员,让我来” “我是干部,我先上”之党员干部义不容辞、舍我其谁的拼搏奋斗奉献精神,同样在零星疫情防控中得到生动体现、鲜明呈现[2] 。(三)零星疫情防控是对基层群众临危抗压心理与应对情绪的一次检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合力。疫情直接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给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带来冲击,设若民心不稳、人心思乱,只能是火上加油、雪上加霜,让疫情迅速蔓延、快速扩散,一发不可收拾。诚然,在零星疫情突然发生初期,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人心惶惶,但在各级党委与政府的有力宣传、有序公告、有效沟通下,涉疫地区群众最终在认清疫情暴发原因的基础上,安之若素、按部就班地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换言之,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基层群众有了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情绪稳定,有利于各自尽到应尽的责任,万众一心,从而在行动上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四)零星疫情防控是对基层治理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一次测验法治是治国安邦之重器,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实践一再证明,越是关键时候、紧急时刻、危难关头,越离不开法治的引导、规范、纠正与保障,越需要用法治来维护既定的社会运转秩序、生产生活秩序,如此才能让群众看到希望,有所指望。事实也是如此,零星疫情暴发,部分地区出现居民无序流动、少数商户坐地起价和哄抬物价、核酸检测混乱无序等各种乱象。对此,涉疫地区党委、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较好地满足了疫情防控的要求,满足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使依法防疫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极大增强了依靠法治取得疫情防控最终胜利的决心和信心。(五)零星疫情防控是对基层社会舆论、传播生态的一次测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凶猛来袭,各地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利用宣传手段与传播力量,形成了全天候无死角的疫情防控的舆论氛围,现实有些过分的“雷人”标语,虽然起到了应有的规劝作用,但也使一些居民产生了恐慌心理。因此随着零星疫情暴发,各地更加重视舆论生态,宣传更加人本、理性、平和与务实,无论是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电台,还是新媒体如手机APP、网络社区等,都是摆事实、讲道理,善用数据、事例说话,让群众既认识到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也对党委、政府如何排兵布阵有了认同感,进而自觉遵守各项防控规定,维护疫情防控日渐向好的大局。· ·55

 二、 “月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与缺陷不可小觑(一)少数、个别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从因为疫情防控不力而受到相应处分、处置、处理的党员干部的具体缘由来看,在疫情防控最重要、最关键、最吃紧的当口,确有少数、个别党员干部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如有的党员干部麻痹大意、心存侥幸,觉得在2020年那么大的疫情都能平安渡过,区区零星疫情暴发算得了什么;有的党员干部上面不喊不动,防疫工作蜻蜓点水、轻描淡写;有的党员干部痴迷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甘当“二传手”,简单止步于发发文、打打电话,或者坐在办公室里指挥疫情防控,对防控进展情况一问三不知。(二)民生保障、尤其弱势群体的迫切诉求难以第一时间得到满足疫情防控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为头等大事,这本没有问题,但也要看到,在织紧织密织细防控网的同时,也应保障基本民生,让封闭、隔离的民众“一日三餐”不受影响。尤其对于部分群众而言,或是因为经济拮据,买不起特殊时期稍微涨价的生活物资,或是因为临时有严重疾病,迫切需要外出到医院就诊等等,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若不分青红皂白地搞“一刀切”,就有可能适得其反。不仅如此,对于集中救治、集中隔离观察的特殊人群,也要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力所能及地为之提供生活服务,确保他们心无旁骛,主动配合治疗与观察。(三)党群、干群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充分沟通、融合互动“得民心者得天下”。越是疫情防控这样的特殊时刻,越需要注重民心拥护、民意支持,把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譬如在开展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封闭居住区、管控交通、划分风险等级区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方面,应该注重党群、干群之间及时沟通、有效交流、融合互动,广泛地达成共识。个别地方借口时间紧、任务重,往往命令主义至上,漠视听取民声导致实践中群众虽然也配合了疫情防控,但难免有怨声怨言怨气,并为未来基层治理埋下隐患。(四)规律意识单薄、科学思维欠缺等问题亟待解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我们党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换言之,凡事皆有规律,把握住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2020年我们能够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科学办事,依规律行事,然而疫情零星暴发,个别地方的党政领导出于私利考量,以主观意志压制了规律意识与科学思维,导致疫情防控中乱象频出。如无所谓分区分级分时防控,一律一视同仁、严防死守,让区域内其他群众苦不堪言。三、从零星疫情防控胜利中汲取基层治理的智慧和力量疫情终将远去,生产生活必将重新开启。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需要总结好、传承好,其中的深刻教训也应铭记于心,避免重蹈覆辙。具体说来,既然零星疫情防控是基层治理的一次“月考”,疫情过后应该再次回溯、全盘回顾,从中汲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智慧和力量,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国家治理效能充分展示、完美展现。(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心竭力保民生、守民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体现在基层治理上,就是基层治理为了群众,基层治理依靠群众,基层治理成果由群众共享。尤其我们党百年奋斗、牺牲与创造的恢宏历史昭告,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3] 。由此民生与民心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基层治理只能让民生愈发得到保障与改善,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更加愉悦美· ·56

 满,而不能不进反退、有损失感。诚然,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且大多与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基层治理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治理思维,非但不能与民争利,而且越是治理得法,越要把民生状况如何置于重要评判标准,看群众是笑还是哭。同时也要看到,保障民生与基层治理并不矛盾,群众越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则治理越有民心民意基础,越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二)强化安全意识,将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理念贯彻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亿万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也对安全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既是人权的基本要义、核心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唯有深刻认识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以安全为基础,才能以安全促发展,靠发展更好地保障安全[4] 。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念,要求基层治理实践中也必须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强化安全意识,既把各项安全工作做在前面,也使安全意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与各方面,实现安全与发展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尤其对于基层党委、政府而言,务必在作决策、定政策、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过程中,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视安全为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夯实安全根基,可持续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三)以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倒逼党员干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村看村、户比户,群众看的是党员干部。基层治理中设若党员干部甘当“看客”,必定死气沉沉、万马齐喑。回望历史,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以党的宗旨为宗旨、以党的初心使命为初心使命,要求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只能是义不容辞、舍我其谁,而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进一步言,党的领导是风雨来临时中国人民最为可靠的主心骨,各级党员干部则是风雨来临时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以零星疫情防控为引鉴,必须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激励约束机制,既确保关键时候、危难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党员干部,得到应有的奖励与激励,也坚决对那些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抑或个人利益至上、爱惜羽毛,不敢担当、胡乱作为的党员干部祭起严厉惩处的利剑,使之要么知耻后勇、再次“出彩”,要么冥顽不化、被迫“出局”。(四)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真正的英雄。对于我们党而言,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

篇八: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11战疫情与社会治理疫情防控背景下社会治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仍需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习总书记也提出了相关指示:“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其中,习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基层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了基层组织作为落实社会治理制度的前线阵地,担负着保障制度落地,推行治理实践的重要责任。在新冠疫情蔓延期间,城市社区作为基层组织的最小单位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担负起了外防病源输入,内控病情扩散的重要职责,是开展国家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自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实开展,并组织进行了多次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会议。在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针对如何发挥基层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时,习总书记就指出:“要压实地方党委许馨文(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摘 要:在疫情发生期间,城市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为遏制疫情扩散做出了巨大贡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而城市社区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仍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通过总结归纳社区治理实践过程中的矛盾和挑战,进一步提出具有实践性的措施建议,最终有助于我国社会治理制度的完善落实。关键词:城市社区;疫情防控;社区治理和政府责任,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实施地毯式排查,采取更加严格、更有针对性、更加管用有效的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在随后的多次会议中,习总书记也强调了基层社区所担负的重要责任,并在此基础上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的关键防线,基层社区必须深入学习上级下达的各项决策部署,及时展开各项防控措施的贯彻落实,将疫情防控的文件精神同社区实际紧密结合,从而使社区治理功效发挥到最大化最优化。管控疫情发散的重要基础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位,其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是维持社会治理体系良好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检验社会治理体系是否完善有效的重要评判标准。针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扩散的严峻态势,加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也成为了短期内国家治理内容的重中之重。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传染性极强、传染速度较快、传染途径多样等特点,控制病毒传染的扩散态势,缩小病情发生的区域范围、降低整体人员的流动性就成为了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内容。其中社区作为人口密集的社会单位,一旦疫情在其内部爆发扩散,将会带来异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区内部人员管控,防止病情源头输入,对社区进行封闭式管理,从而有效切断疫情扩散的通道。由此可见,加强基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是抑制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扩散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体现出了社区治理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以城市社区治理为例。

 。. .。

 。

 012

 战疫情与社会治理实施防疫工作的战斗一线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巨大,加之交通工具的便捷多样使得国内人口的流动性长期保持高强度的状态,而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国内迅速扩散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疫情在全国范围内高速增长的紧张局面,城市社区作为人口密集区域,其人员流动性较高,疫情传染风险较大。因此,社区疫情防护工作相对更加繁重复杂,从出入登记、测量体温、值班守夜到入户登记、喷杀消毒、防疫宣传等耗时耗力的日常工作,再到物资集体采购、监督隔离住户、帮扶困难群众等疫情重点区域的特殊工作,这些对于社区基层工作人员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面对健康状况未知的社区人群,基层工作人员承担着受感染风险大、工作强度高、心理负担重等各类工作压力。因此,社区作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正面战场之一,就担负起了守护居民安全的责任,成为了实施具体防疫工作的战斗一线。决胜防控攻坚的重要支撑从全国范围的形势来看,要想使疫情得到完全控制,真正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还需要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那么在长期的防控工作中,保障充足的物资供应、维持民众生产生活的有序进行、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就成为了决胜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关键。而社区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共同体,就担负起了相应职责,成为了疫情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撑。在疫情增势的上升期,各个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一线,为疫情最终得到有效控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疫情增势的下降期,基层社区防疫工作依旧保持向好态势,为最终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创造了必要条件。在整个疫情防控过程中,基层社区通过严格把控社区出入关、全力供应居民生活必需品,保障维持社区内部各功能运行,支撑起了居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通过及时更新社区出入政策,强化社区人员登记制度,支撑起了企业复工复产的落实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回温。通过加强同居民的沟通交流,鼓励群众参与工作,支撑起了社区内部的力量凝聚以及社会整体的团结合力,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和持久的精神动力。基层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新型冠状病毒在早期国内以及后期境外的急速传播,使得中国社会系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不仅是对我国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一种考验,同时也是对国内社会治理是否完善有效的一次考核。其中,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管理能力和治理成效的水平也在此次疫情中得以显现,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社区自治理念缺乏,同基层治理发展存有差距疫情期间,城市社区在落实防治管理制度的进程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自治理念。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要求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最终建立起自治理念和自治能力更为成熟的基层治理体系。而作为城市社区的日常管理组织,社区居委会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暴露出了缺乏自治意识,缺少自治经验的治理短板。面对突发状况,大部分社区居委会倚重上级意图,弱化居民主体地位,以至于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自主有效地展开工作,最终僵化了居民的行政化思维,加重了上级政府的日常工作。这不仅影响居民自治理念的培养形成,同时也妨碍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引导,不利于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社区工作队伍单薄,志愿者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社区工作队伍相对薄弱是基层社会治理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而疫情爆发以来所施行的以社区为单位的封闭化管理,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因为在这一时期,停工停产停课迫使人们从其所扮演的各个社会角色中脱离出来,仅仅保留了其社区人的角色。从而使社区成为了战役防疫的第一线,急剧增长的工作量凸显了社区工作队伍力量薄弱的短板。在疫情发生以前,大部分社区的居委会成员与居民之间的人数比例相对较低,但是基本能够满足社区日常工作。而在疫情发生以后,各个社区特别是处于疫情灾害严重的重点区域,繁重复杂的工作内容要求其具备足量调配的工作人员,而现有的社区管理人员的数量显然无法满足这一点,此时,社区日常构建的居民自治组织即志愿者队伍的重要作用也得以凸显。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志愿者团队愈加成为了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城市社区也应当在治理过程中注重志愿服务团队的建设,逐步提高居民的自治意识,从而满足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需要,然而现阶段社会志愿组织的发展仍然无法满足这一点。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相关服务配置存有漏洞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时,以疫情爆发的中心城市武汉为典例,同时以其他各大城市及中小型城市的实践为基础,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社区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社区医疗、应急机制、数据统计等基础配备存有漏洞。首先,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疗条件和设备配置无法满足在相关政策下达之前的应急需要,无法缓解由于居民不安情绪所带来的就医紧张,使得在疫情扩散初期,加剧了居民涌入城市中心医院的感染风险,加重了疫情扩散的趋势。其次,各个社区的应急预案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应急预案机制不完备,应急措施实施不到位,应急响应人员无准备等诸多问题。与新时代社会治理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存有一定差距。最后,部分城市社区特别是年代较为久远的老旧社区,存在社区人员信息统计不完整,流动人员管理不严格,社区居民信息长期不更新等问。

 。. .。

 。

  013战疫情与社会治理题,使得疫情期间的排查工作无法在短期内顺利完成。加强基层社区治理的措施建议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国内的防疫工作层层深化,逐步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控制疫情最为迅速有效的国家,使得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全体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赞赏。其中,城市社区的种种表现更是成为了体现我国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最好证明。然而,疫情期间社区治理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也暴露出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欠缺和不足,只有总结社区治理制度落实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才能在对现有社会治理进行查漏补缺的同时,进一步坚持完善社会治理机制,为国家治理体系注入鲜活血液。加强落实社区基层自治制度,深化培养居民自治理念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需要构建新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因此,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板块,应当深入贯彻自主理念的有效落实,加强社区居委会和党组织的双向联动,推动社区治理体系的完善建构。首先,对于社区党组织来说,必须加强对社区的精神引领以及对居民的思想带动,既不完全脱离,也不完全支配社区居委会与群众的日常活动。其次,对于社区居委会来说,必须明确自身的本质属性和重要作用,积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在社区的贯彻施行,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而非“以上级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唤醒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从而实现居民自治的社区管理新局面。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形成系统完备的社区志愿者团队社区居委会工作在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使其长期处于职业选择的末流,而这也是造成社区工作人员力量薄弱,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社区工作人员的队伍数量和质量都亟待改善,尤其在应对疫情等突发状况时,社区工作在队伍上的欠缺就更为直观的显现出来,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从改革体制、改善待遇、提升质量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改革创新社区居委会的组织机制,厘清各岗位的职能要求,从而加强人员职称管理,提高社区居委会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在高校职业选择中的竞争力。其次,通过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维持居委会在一定时间内的人员稳定,避免社区居委会成员长期处于变更状态,有助于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归属感。最后,要积极引进社区工作各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同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建立联系,使人才在各个社区内充分涌流。

 新时代以来,我国志愿者团队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显著提升,然而就国内的实际需求来看,志愿服务仍需进行优化和改进。在现有基础上,通过运用各方社会组织的合力,建立起更具专业性和稳定性的社区志愿服务团队。首先,可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建立起以社区为单位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其次,可以发挥共青团、工会等社会组织力量,建立起具有指向性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最后,可以发挥相关人才的专业力量,形成更具专业性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区相关服务配置从疫情期间社区治理的成效来看,很多城市都出现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资源服务配置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匹配等现象,为社区疫情联控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不小的难度。针对此类问题所提出的解决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建议。首先,要健全城市社区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层级式的规划布局,最终形成足够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承载机制。其次,要加强社区活动场所的改造工作,形成场所多功能的灵活转变,使其能够担负起临时避难的应急要求。最后,尽可能加强各社区基础卫生医疗的资源、人员与设备配置,提高城市社区应对疫情风险的硬件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社区的治理能力。参考文献 [1][3][4] 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06日01版。[2]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求是,2020(04)[5]程萍, 吴瑞. 透视重大灾害中的社区问题[J].小康,2020(09):55-57.[6]李军. 国家治理体系下城市社区治理的挑战与创新[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7(01): 48-54.[7]于靖园.答好“疫考”中的社区治理题[J].小康,2020(09):53-54...

推荐访问: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疫情 防控 之于
上一篇:2020年疫情防控工作信息简报合集(例文)
下一篇:2022社区疫情防控半年工作总结例文2020(2022年)

Copyright @ 2013 - 2024 韵智公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韵智公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600215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