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毛泽东观后感(完整文档)
来源: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10-20 17:30:10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近毛泽东观后感(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走近毛泽东》 观后感
暑假里, 我观看了一部影片《走近毛泽东》。
毛泽东, 一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名字,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是诗人, 又是革命家; 他是战士, 又是统帅; 他指挥千军万马, 自己却不曾开过一枪; 他缔造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己却不当大元帅。
他就是毛泽东!” 这的确是对毛泽东最精辟的概括。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的一户农村家庭里, 小时候和其他农村孩子没什么两样。
他八岁时, 在村里的一所私塾里读书, 可他对先生讲的四书五经根本没什么兴趣, 而对一些现代文选爱不释手。毛泽东在 17 岁离开家乡 告别父母到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在那里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成为他以后领导人民解放中国的指导思想。
1945 年, 全中国爆发了一场解放战争。
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说:“只要控制了上海、 北京等大城市, 就能赢得全中国。”而毛泽东却说:
“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就能赢得全中国。” 由此可见, 两种不同的说法, 体现了 两种不同的境界, 表明了 两位领导人的不同走向。
事实证明, 毛泽东用他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他那犀利的笔杆子, 依靠最广大的劳动人民, 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过了 草地, 爬过了 雪山, 用小米加步枪的落后装备战胜了 国民党蒋介石有精良武器装备的 800 万军队。
这一场武力、 财力和装备都很悬殊的战争,为解放中国做足了信心, 也为今后的战争做了最好的铺垫。
影片除了表现毛泽东正确的领导和特有的军事作战外, 还披露了 他重情重义的一面。
在听到洪区灾民与蛇争树却被毒蛇咬死而痛哭, 在听到战胜血吸虫病的喜讯之后高兴的半夜起来写诗的
细节, 这一哭一笑的鲜明对比, 更是展示了 主席关心人民生命安全的真实写照。
片中的许多细节, 如毛泽东畅游长江和大海, 毛泽东要骑马游昆仑山, 毛泽东和基辛格夫妇以纸老虎和身高的主题逗趣, 毛泽东与非洲妇女会见时行屈膝礼的幽默场面, 出席党代会时目 送全体代表离席等细节情景, 生动感人地表现了 毛泽东的激情、 智慧、 幽默与自信, 洋溢着鲜活而深刻的人民性。
并且毛泽东率性自然, 不循规蹈矩, 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 为友人递烟夹菜; 却又坚持原则, 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 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这一切的一切都展现了 他为人和善却不失原则的处事风格。
人总是要死的, 但死的意义不同。
进入晚年的毛泽东, 对于人的生老病死, 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悲哀与不舍, 非常旷达, 甚至还幽默的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人总是要死的, 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
我死了 , 可以开个庆祝会, 你就上台去讲话, 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胜利的大会, 毛泽东死了 , 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
人总是要死的, 这是不变的真理,但有的人的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与鸿毛, 毛泽东的死就是重与泰山的最好写照。
影片不仅是回忆, 不仅是怀念, 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 让我们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 感悟领袖, 感悟人生吧。
毛泽东, 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名字, 将永远铭记于我们心中!
2012 年 9 月 1 日
推荐访问: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观后感 走近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