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学习,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三篇)(完整文档)
来源: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2-08-27 18:15:13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党组织·学习,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三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基层党组织 · 学习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锻造乡村治理“主心骨”
近日 ,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文件要求,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 法治、 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推行网格化管理、 数字化赋能、 精细化服务。
“欲筑室者, 先治其基”。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大厦、 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 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立起乡村治理“主心骨”。
在政治引领上下功夫。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姓“党”的, 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
当前, 一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不突出, 对新型社会组织“不敢领导”“不善领导”; 有的宣传党的政策主要采取会议说教、 拉横幅、 贴标语等形式, 形式呆板, 缺乏深度、 精度、 热度和效度; 有的党员干部队伍“青黄不接”, 队伍老化、 后备力量不足,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方式滞后。
村看村、 户看户, 群众看干部, 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扛起引领乡村治理的政治大旗。
要发挥政治功能,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加强对群众自治组织、 协会、 志愿服务组织和合作社组织的教育引导, 指导合法规范发展。
要提高学习教育
水平, 在把握学习方向的前提下, 注重学习教育的大众化、 口语化和地方化, 探索多样化、 开放式、 高效率的培训方式。
要夯实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党员发展工作的计划性指导, 改善队伍结构, 从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
在推动发展上下功夫。
发展就是硬道理。
现实中, 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思路固化, 发展集体经济意识淡薄, 在统筹经济资源、 人力资源、 人脉资源, 吸引能人回乡、 资本下乡等方面办法不多, 导致集体经济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无钱办事”“无钱服务”的问题比较突出。发展的问题必须要依靠发展才能解决。
要加强党支部书记、 农村党员队伍、 驻村扶贫工作队和乡土人才队伍能力建设, 发挥党员脱贫引路先锋作用, 同时整合农村人才资源, “回引”一批眼界宽、 思路活、 资源广、 有实力的致富能人任职创业。
要依托本地资源禀赋, 差异性定位产业发展, 释放比较优势, 为致富发展找准路径, 在此基础上引入市场主体, 通过公司化运营、 集体企业、 经济合作社、 入股分红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 积累为民办实事的物力财力。
要加快实施农业农村供给侧改革, 优化发展环境, 利用农村党员群众各种社会关系, 通过外联招商、 对外推介等形式, 吸收各种有益社会资源向乡村集聚。
在服务群众上下功夫。
当前, 乡村正处于从传统治理
结构向现代化治理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 一些问题矛盾日 益凸显, 如果任其滋生发展, 必然会削弱党在基层的力量和威信。
比如, 有的农村党组织对群众的服务停留在日 常性一般事务上,对群众主动关切不够,存在“以党务代替服务”的现象。
一些党组织法治政策意识不强, 矛盾化解方 式简单, 习惯于私下渠道摆平, 导致风气败坏。
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弱化, 在移风易俗、 文明教化、 促进和谐稳定方面用力不足。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治理主体的重任,通过不断加大基础性设施建设投入, 设计完善为民服务制度, 拓展基层党组织综合服务功能, 不断提升服务基层群众能力。
要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 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 开展法制宣传、 法律服务, 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破解难题。
要注重发挥德治的积极作用, 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弘扬家庭和睦、 尊老爱幼、 科学教子、 勤俭持家、 邻里互助等新风尚, 以家风促民风, 以民风带乡风。
篇二
万里遍春耕
保粮食安全
国以农为本, 民以食为天。
雨水已过, 春风渐暖, 各地春耕工作有序展开。
2 月 22 日,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要保障粮食安全, 需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作用, 不断加强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
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抓生产。
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在乡村振兴中, 切实发挥好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把党建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 深入推进农业发展。
完善阵地建设, 找准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与农业发展的结合点和融合点, 汇聚资源力量, 推动成立农民合作社, 加大品种培优、 品质提升、 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进力度, 深化产销合作, 健全订单农业, 提升农民收入,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实现党建、 粮食生产及经济发展多点提升。
以基层党建为抓手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着力构建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鼓励农民走职业道路, 建立起职业农民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从人才振兴 的角度有效促进农业生产, 保障粮食安全。
科技赋能推动农业现代化。
中华农耕文明历史悠久, 如今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要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步伐、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十四五” 推进农业农
村现代化规划》 提出到 2025 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十八大以来, 智慧农业、 农业机械设备等关键领域虽取得很多成就, 但关键核心技术还需继续突破。
智慧农业需加强对传统生产模式进行数字化改造, 运用互联网、 物联网、 大数据、 区块链、 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 推动实现种植生产全程数字化。
农业机械智能化方面, 需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研发一批农机智能化产品。
同时要不断提升 种源质量, 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推动农业生产力持续提高, 助力农业现代化大步前进。
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供给侧。
对于一个 1 4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 粮食稳产保供至关重要, 但在产量获得十八连丰的背后, 产业产品结构亟需优化的问题更加凸显。因此, 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使农产品更契合消费市场, 形成结构合理、 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 方面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其一要挖潜扩面积, 提升紧缺产品的产量,如大豆及油料产量仍然不足; 其二是改善发展方式, 不断推动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延伸粮食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打造供应链, 持续提升农业附加值。
另一方面也需农民转变发展观念, 调整种植结构,推动粮食生产向绿色高效转变。
目前, 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
续 5 年负增长, 但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工作还需继续抓好抓实。
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
篇三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 22 日正式发布, 文件指出, 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突出年度性任务、 针对性举措、 实效性导向,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 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 乡村建设、 乡村治理重点工作, 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 治国之要。
“三农” 领域涉及面广, 新情况新问题多, 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干部没有几把“刷子” 是不行的。
而做好“三农” 工作, 离不开一支懂农业、 爱农村、 爱农民、本领过硬的干部队伍。
新时代新要求, 作为奋斗在“三农” 领域的干部, 急需提高真抓实干、 服务群众和履职尽责的本领, 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 创造性, 当好群众的“领头雁” 和“贴心人” 。
落实“产业振兴”
,
加强真抓实干的本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
坚持把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实干为先, 抓重点、 补短板、 强弱项, 激活乡 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新时代“三 农” 干部要充分理解产业兴旺的内涵, 明晰当地的特色, 掌握当地的发展状况, 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 遵循乡 村发展规律, 从实际出发,扎实苦干, 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农” 干部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进发展, 让乡村美和乡 村富能够齐头并进。
聚焦“为民服务”
,
巩固服务群众的本领。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力量在人民。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三农” 干部要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 常下基层, 和农民同坐一条板凳、 同说“一家话” ,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期盼, 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遵循农村发展规律,搭建基层治理平台, 不断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细, 惠及最广大群众。
拜农民为师, 搭建沟通平台、 优化机制,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 让农民的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更加充实、 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不断巩固服务群众的本领。
强化“教育培训”
,
提升履职尽责的本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
“三
农” 干部如果对“三农”工作不清楚, 工作缺乏系统性,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很难干成事。
要破除盲干、 蛮干, 组织实施科学化、 精准化的培训必不可少。
同时,培训要有更强的针对性, 必须结合干部和“三农” 工作实际需求, 补齐干部能力短板。
要用好乡镇党校、 党群服务中心、 党员远程教育等线上线下阵地, 分级、 分类、 分批培训“三农” 干部。
推行导师帮带制, 选定一些对党的事业充满感情、 乡村实践经验较为丰富、 业务能力较强的党员干部作为导师, 指导帮带年轻乡村干部, 全面提升其能力本领。
教育培训, 打开了干部眼界, 让“三农” 干部更好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要求, 提升履职本领和能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 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的新农村,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新时代需要我们“三农”干部真抓实干,为人民服好务, 不断补齐短板, 随时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
推荐访问: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 基层党组织·学习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三篇) 心得体会 年中 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