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年终工作总结
来源: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09-08 17:15:04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年终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农业年终工作总结
一、 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 我局以省、 市、 县委政府提出的“继续打好五大战役” 、 确保实现“五大突破” 、 奋力争取“五个进位” 的决策部署, 按照“规模化、 设施化、 精品化、 科技化” 的农业发展目标, 围绕农业部“强科技保发展, 强生产保供给, 强民生保稳定” 和省农业厅“五抓三加快” 工作重点及“稳粮、 增收、 提质、 保安全” 的基础和核心来开展各项农业工作,坚持早计划、 细部署、 重推广、 抓落实, 求突破, 从强化领导和技术指导入手, 狠抓项目引进和全程服务, 有力推进我县农业健康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
指标进展情况
1、 粮食生产:
落实早稻 3. 62 万亩、 再生稻头季面积 10 万亩、 中稻 11. 48 万亩、 烟后稻 3. 98 万亩、 连作晚稻 3. 62 万亩; 完成春收马铃薯 4. 14 万亩, 总产 9271 吨; 种植甘薯6. 2 万亩; 春大豆 3. 5 万亩; 玉米 7200 亩, 其中甜玉米 1135 亩。
2、 茶叶生产:
新植茶园 6720 亩、 与上年同比增加 2780 亩, 增长 70. 56%, 改造低产茶园 6300 亩。
茶叶产量 4527 吨, 与上年同比增长 17. 4%。
3、 水果生产:
新植果树 1250 亩, 占全年计划任务的 156%, 改造果园 5180 亩。
水果产量 1. 06 万吨, 与上年同比增长 6. 2%。
4、 食用菌生产:
完成食用菌 6293 万袋, 与上年同比增加 118 万袋, 增长 1. 9%。
鲜品总量达 36984 吨。
5、 蔬菜生产:
完成蔬菜种植面积 17. 02 万亩, 占全年计划任务的 56. 73%。
收获 16. 95万亩, 产量 29. 2 万吨。
(二)
主要工作成效
1、 粮食生产向产业化迈进。
深化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全县建立再生稻、 烟后稻万亩示范区 2 个、 千亩示范片 5 个、 百亩攻关方 6 个; 在坂面镇推行整镇制高产创建活动, 总面积2. 82 万亩。
加大高档优质稻的推广力度, 全县 14 个乡 镇示范栽培 23 片总面积 3123 亩; 与3 家有意向的业主进行多轮洽谈, 可望于近期引进投资 1500 万元以上、 年产 5 万吨的优质米加工企业, 推进粮食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2、 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去冬今春, 全县新植茶苗 6720 亩, 新建 500 平方米以上的茶叶加工厂 16 家; 在管前、 新阳等乡 镇实施现代生态茶园建设 4500 多亩; 完成对绿尔香茶场、 天湖茶厂、 九福香合作社等 5 家初制厂的清洁化改造; 5 月 16-18 日举办了闽中茶城开业仪式暨“xxxx 红” 茗品推介活动, 在高速路旁树立两幅“xxxx 红” 大型宣传广告牌; 多次与泉州盛世三和茶业有限公司进行洽谈, 并签订茶产业生产合作协议书, 拟在中仙乡长门、文井投资建设 3000 亩生态茶叶基地, 并建设一个 3000 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 在第六届“中绿杯” 国家级比赛中, xxxx 县碧叶馨茶业公司的“七香一品” 荣获优质茶奖。
3、 食用菌科技示范创业园动工兴建。
福建马诗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 3 月 19 日与我县签订海西(xxxx)
食用菌科技示范创业园入园协议, 4 月 21 日举行开工仪式。
该公司计划分 3 年时间, 建立食用菌周年工厂化生产区、 集约化食用菌栽培区、 菌业高新科技创意园区等八个区, 总面积 900 多亩, 总投资 1. 5 亿元。
目前, 占地面积 95 亩的周年工厂化生产区“三通一平” 已开工建设, 6 月底前可完成该区 90%工程量和 680 米主干道砌坡、 高压线架设工作。
将建成 2. 2 万平方米车间、 日产 10 吨杏鲍菇鲜菇的工厂化周年生产厂和 8 条日产10 万包的多品种菌包生产流水线。
4、 天禾钢架大棚设施建设序时推进。
按农业规模化、 设施化、 精品化、 科技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抓好福建天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钢架大棚设施栽培项目。
在西城镇七尺、 湆头村流转耕地 1212. 1 亩, 已搭建钢架大棚 512 亩共 732 栋, 种植美国圆茄、 樱桃西红柿, 台湾紫长茄、 带刺青瓜、 西葫芦等国内外优良蔬菜品种, 截止目前完成投资 1800 多万元, 上半年创产值 280 多万元。
目前正加快对 194. 5 亩规划为提子园的耕地进行土地平整的进度,组织人员全力对四、 五月份受灾大棚进行拆除重建, 并启动今年度新建钢架大棚建设。
5、 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实施标准农田、 粮食产能和新增农资综合补贴集中使用资金建设项目, 总投入 1171 万元, 在管前、 新阳、 八字桥、 西城等乡 镇改造中低产田 2. 65万亩, 新建灌溉渠系 77 条 43. 9 公里、 建设机耕路 31 条 25. 64 公里、 新建排水沟 6 条 3. 5公里、 护岸 3 处 0. 63 公里、 拦水堰 3 座、 蓄水池 6 口、 塑料大棚 100 亩。
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 种植绿肥 6. 95 万亩、 其中紫云英 2. 5 万亩, 推广配方肥面积 17. 31 万亩、 总量1. 18 万吨。
6、 农业“五新” 科技全面推广。
重点推广粮食、 蔬菜、 果树、 茶叶等作物新品种 20个, 示范面积达 2. 5 万亩; 推广无公害、 循环生态、 节本增效、 疫病防控等新技术 8 项; 推广新型、 专用新肥料 20 万亩, 建立水稻新肥料核心示范片 3 个, 面积 5800 亩; 推广噻嗪酮、丙溴磷等高效、 低毒、 低残留新农药, 建立示范片 3 个 1500 亩, 力争全县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 5%以内; 推广了先进、 适用、 安全新机具 1600 多台(套)
, 完成机耕面积 16. 5万亩, 全县建立水稻育插机械化示范点 10 个, 机插面积 8000 亩, 在梅仙镇下保村建立 5亩再生稻新机型机收试验基地。
7、 农村经营管理持续加强。
组建 37 个审计工作组, 完成全县 250 个村 2009-xxxx 年的财务审计工作, 审计总额 10833. 48 万元, 查处并清退违规金额 14. 26 万元, 确保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 按季开展村级“三资” 数据滚动, 严格“三资” 管理操作规程; 强化对全县 221 个合作社的指导服务, 有 89 个合作社、 189 名财务人员参加财务管理培训; 落实农村“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项目 145 个, 争取上级补助资金 1500 多万元。
目前, 已有 67个项目完成建设, 完成投资 658. 9 万元。
8、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增设县质监站、 各乡 镇加挂质监中心牌子, 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完成 2 个企业 6 个产品申报绿色食品、 1 个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工作, 全县获得“三品” 认证的有 21 个企业 38 个产品。
在加强监控基地源头污染的同时,县质监站、 检测中心不定期对辖区内超市、 农贸市场的农产品和使用农业“三品” 包装标识情况进行检查, 在抽查的 424 个样品中, 处理了 12 个不合格产品, 确保群众消费安全, 有效避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民种粮后劲不足。
近年来, 化肥、 农药、 农膜等物资价格处于高位运行, 农民对继续扩大农业生产信心不足, 农村劳力趋于老龄化, 各粮积极性不高。
二是农田基础设施较差。
我县山垅田、 梯田、 冷烂锈渍田比重大, 立地条件差, 田块小、 水利条件跟不上, 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集约化程度低, 劳动强度大。
三是产业化发展不快。
当前农业生产仍以个体经营为主, 管理水平粗放, 组织化程度低, 农业品牌难培育, 产业效益难提高, 产业化发展难推进。
三、 下半年工作重点和措施
上半年, 通过全县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 我们将继续围绕县委、 县政府提出的“规模化、 设施化、 精品化、 科技化” 的发展目标, 切实增强责任感、 紧迫感, 以勇于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 积极推动粮食、 茶叶、 食用菌、 果树、 蔬菜五大产业健康发展, 推进农业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
粮食生产。
一要进一步落实粮食播种面积。
大力扶持种粮大户,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促进自然条件好的撂荒地全面复耕; 加强烟后稻、 连晚秧苗的余缺调剂,努力扩大水稻播种面积; 科学引导粮经轮作, 充分利用山坡地、 边杂地扩种甘薯、 大豆、 玉米等旱粮作物, 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二要扎实开展高产创建活动。
组织农技专家深入创建点,根据不同苗情、 墒情和病虫开展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 推进示范区实现较上年亩增 10 公斤的目标; 在水稻插秧、 病虫害防控、 机收等关键生产季节, 组织 1-2 次现场观摩活动, 让乡 、村农技人员、 周边农户学有样榜。
三要加强水稻田间栽培管理。
因时、 因地、 因苗加强对早稻、 再生稻分类指导, 及时追施穗粒肥, 促进平衡生长。
严格落实 7. 92 万亩烟后稻、 连作晚稻的畦栽密植, 重施基肥、 够苗烤田等关键技术; 抓好二化螟、 稻飞虱、 稻纵卷叶螟、 锯齿叶矮缩病、 黑条矮缩病、 稻瘟病和纹枯病等多发、 重发性病虫害的防控, 力争示范片比非示范片亩增产 30 公斤以上。
四要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
大力扶持种粮大户、 “五新” 科技示范户, 自觉把上级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抓紧抓好粮食补贴面积核实和水稻种植灾害理赔等各项工作。
五要引进优质稻米加工企业。
继续加强与意向企业的洽谈磋商, 力争尽早实现引进项目取得突破。
积极协助企业做好选址、 注册、 规划等工作, 推进我县粮食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
(二)
茶叶生产。
做好生态茶园项目的迎检工作, 加强已种茶苗、 行道树、 绿肥、 护梯植物的管护, 进一步完善机耕路、 山地水利等茶园基础设施, 确保 2011 年度生态茶园项目顺利通过上级验收。
从茶园建设、 种植、 施肥、 病虫防治、 采摘、 加工等各个环节引导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 进一步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清洁化生产加工技术。
充分发挥闽中茶城在 xxxx 优质茶推介中的纽带作用, 提升 xxxx 茶产业知名度。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 市茶叶博览会、 鉴评会、 推介会, 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到大中城市开办专卖店、 茶庄、 茶楼, 拓展优质茶销售市场。
协调三和公司抓紧做好生态茶园基地建设用地规划, 做好新建厂房规划设计, 力争全年产值突破 3. 5 亿元。
(三)
水果生产。
强化果树“五新” 科技培训, 改善现有果园的基础设施, 提高果农栽
培管理和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
继续抓好金柑示范园建设, 大力推广培肥地力、 整形修剪、水分调节、 提高品质、 贮藏保鲜等方面栽培技术, 搞好设施栽培试验、 示范, 为金柑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把芦柑黄龙病防控作为促进柑桔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 抓好坂面古迹等地 100 亩黄龙病跟踪防控监测点各项工作。
及时准确地向果农、 合作社和贮藏、 加工、 营销企业提供国内外果品产销趋势、 价格等最新动态信息。
加快梅峰闽珍果场恒压喷药系统和七里果场柚果清洗、 分级、 包装生产线建设。
通过不断改善品质、 创建品牌等措施, 把质量上乘的水果直接推向省市农贸超市, 实现“农超对接” 基地面积 1. 5 万亩以上。
(四)
食用菌生产。
用足县里出台的优惠政策, 加快食用菌常规品种、 反季节品种、 珍稀品种生产基地建设, 大力推广香菇 S605 新品种。
全力抓好海西(xxxx)
食用菌科技示范创业园建设的各项服务工作, 力争 9 月份开始试生产。
推进后楼食用菌专业村建设, 发挥安农公司 1000 万袋的菌包生产线的带动作用, 促进食用菌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充分利用山区山清水秀无污染的优越生态环境条件, 生产绿色和有机食用菌产品, 提高食用菌附加值, 力争实现全年栽培 1. 55 亿袋、 鲜品产量 10 万吨的目标。
(五)
蔬菜生产。
加强对汤川、 西城、 八字桥等蔬菜基地和重点村、 合作社、 基地菜农的“五新” 科技培训, 普及平衡施肥技术、 病虫害农业防治技术, 以科学健身栽培管理, 达到品质的提升和价格的提高。
充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 鼓励大户、 能人、 外商来尤从事蔬菜规模生产, 建立高产高效模式, 带动蔬菜产业规模化、 设施化发展。
严禁禁用农药、 劣质化肥等投入品流入蔬菜基地, 引导蔬菜龙头企业、 合作社、 大户建立安全可追溯档案, 推进 “农超对接” , 实现农民、 商家、 消费者共赢。
(六)
其它工作。
始终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根弦, 牢固树立抗大灾、 夺丰收的思想,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民减负工作, 加强对“五有” 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的指导服务, 认真抓好农村“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项目, 抓好秋冬种工作的安排部署。
认真开展农业系统文明创建和“进村入户抓五新, 科技帮扶促增收” 活动, 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行风建设和党务、 政务公开等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推荐访问:农业中心工作人员年度工作总结 农业年终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年终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