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篇

来源: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7-26 17:08:01 点击:

2022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篇

2022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1

任时光匆匆,月流逝。转眼间我们结束了欢乐的寒假时光,迎接我们的便是新的开学季节,心中总是无比的激动,因为我们又可以观看年度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

所谓的开学第一课是个大型的公益节目,里面记录的是这年当中所发生特别有意的事件和些光荣人物的事迹,进而通过开学第一课这期节目来学习他们那种优秀的品质。而今年是我们伟大的党周年纪念日,面对这伟大的时刻,我们心中除了自豪,更多的是来自心中那份骄傲。每当观看着鲜红的五星红旗时心中总是热血沸腾,是啊,祖国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多多少少离不开我们党人民的付出,离不开那份忧国忧民,生为祖国事业发展,甚至贡献出生的爱国情怀精神。这份精神将会随着世世代代的永远的传承下去。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如学有余力,请大家把疫情当作个课堂,展开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可以用行动来为自己、社会和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

2022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2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生命是非常宝贵的,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想要保护生命,我们就应该注意安全,其中消防安全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都说“水火无情”。在水灾和火灾面前,我们人类显得那么渺小又那么无助。火灾真的是非常可怕。在各种媒体上,每年都有很多媒体报道火灾事故。每场火灾事故都会有财产的损失,甚至会有人员的伤亡。

我们一定要掌握好一些消防知识,这样才能预防火灾的发生,在火灾到来的时候能够临危不惧,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那么我们在遇到火灾的时候,应该如何去逃生呢?

发生火灾的时候,如果我们已经被大火包围了,那就一定要先拨打火警的电话119,在报警的过程中要详细讲清楚发生火灾的地点、报警人的名字,以及现在火势的具体情况,然后我们就可以等待救援。

如果火灾不是很严重,火势比较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披上湿毛毯在火灾现场冲出去。其实,发生火灾的时候,被烧死的人真得很少,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被烟雾熏死的。所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真得很重要。

那么为什么烟雾会让死亡率增高,会成为人们在火灾中失去生命的“罪魁祸首”呢?因为烟雾里面有着很多有毒和有害的气体,这些有害气体被人们直接吸入体内,就会导致中毒。

在逃出火场的过程中,一定要逆风而行采取弯腰的姿势爬出去,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避免中毒。

在火势较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阳台、下水道或者接地比较牢固的物件进行逃生。也可以把绳索或者床单撕成一条条然后接起来,把一端固定在比较牢固的物体上面,顺着绳索或者床单往下滑,这样也可以逃生。

如果这些方法都不可行,火灾已经非常大,必须跳楼才可以逃生。那么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先把棉被衣物这些抛出去,这样能够增加缓冲,然后用手扶着窗台往下滑,尽量缩短直接跳下去的高度,在跳楼的过程中,尽量让自己的双脚先着地,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全自己的性命。

火灾真得很危险,我们一定要“防患于未燃”。每个人都要关心消防安全,注意防火,这样才能减少火灾,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2022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3

寒假已经过去了,也迎来我们的开学季。这天,全国中小学生都会在晚上八点齐聚cctv,收看教育类节目《开学第一课》,而我也跟以往样,和家人起齐坐电视机前收看着《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

对于我们有着非凡的教育意义,也让刚过完寒假的我们,尽快从玩乐懒散的状态回归认真学习当中,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授课方式,通过电视媒体的方式,更容易让中学生们的接受。随着《开学第一课》准时的开播,我被有趣又寓意深刻的节目内容所吸引,让原本激动不已的心逐渐平复。

今年正值党的周年华诞,《开学第一课》节目也与以往的节目相比多了几分特殊的意义。通过《开学第一课》节目内容,让我理解到祖国的艰辛发展道路,也让我认识到“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是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正确伟大的指导,离不开先辈的前赴后继的无私贡献。随着主持人的娓娓道来,祖国与党的发展历程让我热血沸腾,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激发着我的爱国心,让我作为名中国人感到十分自豪和骄傲。

看完《开学第一课》后,在这短短的两小时课程里,让我明白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许多仁义之士前赴后继、不畏生死的艰苦努力换回来的;身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坚定不移的跟随党的步伐、听从党的指挥,弘扬并传承先辈的伟大精神,努力学习知识发展自身,为祖国的建设道路上做出贡献。身处在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展现我们新时代青年的青春之风,不仅要增加自身学习知识,更要提升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少年强则国强,通过德、智、体、美综合性发展自身,体现祖国接班人的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2022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4

我们是花朵,是社会未来的希望,我们肩上承载着一代人的翘首以盼,我们担负得太多。看了这一次的《开学第一课》,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原来有的人真的可以做到如此的大公无私,作为学生的我们,现在唯有好好读书,将来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此时此刻的我,没有任何的理由不好好读书!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高中的学子,我制定了一套计划。为实现以下规划必须做到:树立信心,满怀激情,走好成功第一步。切忌盲目激情,要有计划分步骤的学习,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1、高一上半学期是一个初中走入高中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积极适应各科老师的教学方法,迅速吸收新知识,同时稳住脚跟,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所以我这个学期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适应、稳定。

2、高一下半学期是一个适应后的寻求及养成期期。这个时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因此对各学科特点有了一定掌握。这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重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循序渐进地、有规律地学习,全面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简单来说就是:养成、规律。

3、高二上半学期是一个定位起飞期。此时,高中生活早已适应,学习方法、习惯已经成熟,所以,这个时期就要开始有所突破。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进入一本梯队。

4、高二下半学期是一个稳步发展期。有了高二上半学期的起飞和突破之后,又要开始稳住脚跟了,这时要全面地、客观地看待自我和他人,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稳定自我水平,基本确定自己在年级的学习地位。

5、高三上半学期是一个扎实复习期。经过高二的认知后,自己的学习地位也稳定下来,不再轻易后退。就要完全静下心来稳扎稳打地复习。此时也要注意调整心态,摆正主观态度。时刻保持新鲜的自信心、坚韧的性格。不要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履行自己的计划,做到步步为营。

6、高三下半学期是一个加速冲刺期。可以适当地做些拔高。要全面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查缺补漏,扫除残敌,不留后患。还有此时心理素质也很重要。时刻摆正心态,注意情绪的变化,做到自我及时调整,自我鼓励和认定。就如爱迪生所说:“自行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坚定自己的初心,珍惜这样宝贵的学习机会!

#746580

2022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5

20_年注定不平凡,此前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在武汉成功录制。现在它终于播出啦,,主题是“”。虽然看完之后学生们好像又多了项作业,但是我相信,这无论如何都不会变成种负担。为什么呢?因为这么有时代感和教育意义的节课,少看次就等于错过个提升人生高度的知识点。

《开学第一课》第次播出就引起了全国观众的热烈反响,因此这个节目也被称为“史上最牛的节课”。往后的每年,《开学第一课》都以不同的主题,与全国中小学生同见证当下社会意义非凡的幕幕。它不仅仅让孩子们从小培养了种关注实事大事的习惯,还能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人会抗拒课堂上的学习方式,而《开学第一课》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课下,但其实它所传播出来的知识点还是在的,这些课下的知识点恰恰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对课堂上的学习大有帮助。换句话说,《开学第一课》相当于把教育从课堂转换到了课下,这种模式的教育意义其实比课堂上来得更快。

2022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6

今天,也是我们开学的日子。每当我们开学前学校里都会安排我们观看期《开学第一课》,还是跟往常样,晚上8点我们便早早的观看着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

每次观看着开学第一课节目时,心中总是无比的激动,虽说是每年才播放次,但节目的播出还是深受广大中小学生们的喜爱,因为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是记录了当年的所发生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不仅可以让我们见识到祖国最光荣的面,同时还能让我们学习到课本所学习不到的知识,通过电视上以节目的形式所呈现,间接性的以另种方式呈现出来,使得在授课方面更加的有独具特色,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喜欢这节目的原因了。

党是人民心中的个学习好榜样,祖国的今日繁荣生活离不开党的努力,正因为党拥有着颗忧国忧民,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始终为祖国发展着想,甚至可以付出生的心,我们的祖国发展才能越来越好。为此我们定要与祖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我们要时刻为祖国做贡献,而不是从祖国母亲那里索取些什么,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不断地进步,我们的祖国才能不断的发展。

通过观看《开学第一课》,还让我明白到要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珍惜时间,特别是作为少年的我们,珍惜自己的青春,努力学习。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努力奋斗吧。

推荐访问:观后感 一课 春季
上一篇:2022年纪录片《双奥之城》观后感范文5篇
下一篇:观看最美基层民警观后感12篇

Copyright @ 2013 - 2025 韵智公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韵智公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600215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