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学》读后感五篇(2023年)
来源: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01-07 19:55:06 点击:
《走路上学》读后感1 今天我看了一场感人的电影,《走路上学》。这部电影讲述了山区里的小孩渴望读书的故事。 里面主要讲得是:在云南怒江流域,交通不便出行困难,只能通过溜索道跨过波涛汹涌的怒江,就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路上学》读后感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走路上学》读后感1
今天我看了一场感人的电影,《走路上学》。这部电影讲述了山区里的小孩渴望读书的故事。
里面主要讲得是:在云南怒江流域,交通不便出行困难,只能通过溜索道跨过波涛汹涌的怒江,就连小朋友上学也只能溜索过江,去对岸的学校读书。其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里有对姐弟叫娜香和瓦娃,姐姐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上学。而弟弟听着姐姐从学校带回来的知识,也想去上学,他不顾妈妈对他溜索过江的禁令,也偷偷的溜索到对岸看姐姐读书。
随后在城里支教聂老师来家访并送鞋的时候,意外将这件事全盘托出,瓦娃被痛打了一顿,不过后来瓦娃决定要了姐姐的鞋做为条件就不溜索过桥去学校。不过懂事的瓦娃还是把鞋还给了姐姐娜香。
有一天,满心欢喜的娜香。带着聂老师送给瓦娃的鞋子,急匆匆地溜索回家,中途鞋子不小心掉了下去,姐姐下意识地翻身去抓住鞋子。可是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滑索断了,姐姐掉了下去,被无情的江水淹没了。瓦娃只找到了那双鞋。
六个月后,*在怒江上修了一座桥。小朋友们终于可以走路上学了。
这部电影让我觉得:山区的小朋友们克服艰苦环境,不怕苦、不怕危险坚持去上学,渴望去上学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跟他们相比,我们生活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吃穿不愁,出门汽车,上学接送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但我们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吃要好,穿名牌,喝饮料,住高档,不比学习,讲求物质,不讲节约,讲求奢侈。因此,我们要珍惜目前所拥有的生活,好好珍惜上学的机会,要知足才能常乐。
我们不但要学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学习他们团结和睦的风格,更要有一颗爱心,去帮助山区里那些贫困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像我们一样幸福快乐的成长。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城美好的人间”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走路上学》读后感2
就在最近,我去看了一部教育片《走路上学》!我听说这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影,时长90分,我来给大家说一下它的大致内容吧!
在一个离城市非常遥远的山区,住着一个姐妹两,他们的妈妈,还有奶奶,姐姐每天上学都要过一条非常宽的江,因为这里没有桥,姐姐只能滑溜索过去,每天这样返来返去,姐姐自然成了滑溜索的高手,过了几天一个深圳老师来了,她非常不满意孩子们在这大冬天穿拖鞋,于是就召集了几个朋友,给山区捐款,买了好多双雨鞋,看到这里,我真的很感动 大哭 ,是啊,要是我们全*的人民每人捐一块钱,就共有13亿元!这样也就可以帮助山区孩子解决他们生活的问题,接受教育问题……――在看过姐姐第一次滑索后,弟弟的梦想就是滑溜索,听说姐姐学校里有许多好玩的,他有好几次偷偷过江,被妈妈发现了,差点被打断腿,原来妈妈也溜过索,差点摔下江里,这溜索是多么危险啊!为什么就不能建点桥呢,为什么不能保证山区孩子的安全呢?再发了雨鞋之后,弟弟非常想要姐姐的那双雨鞋,姐姐为此给他买了一双更加漂亮的球鞋,可是在回来的路上,溜索过于生锈,而导致半路断线,姐姐没抓好,摔进江里 泪奔 ……过了六个月……,*最终在这里建了第一座桥,弟弟终于可以上学了,但是弟弟经过那一次打击,而沉默不语,什么事也不干,就当我们等待弟弟的做法时,电影就此结束了。
看了以后我在想:我们每天上学都有校车接送,中午回家吃饭也有大鱼大肉,晚上回来写完作业就扔下书包,跑出去疯玩。在周末,我们也可以睡懒觉,随意的玩,甚至可以出去休闲度假,我们的生活跟山区孩子真是有天壤之别,我们在休闲的同时,有没有想过那些山区的孩子?我们可以为他做最小的一件事,也可以为他做一件大事,无论如何,我们只要帮助了他们,就会使他们生活变得美好起来!
《走路上学》读后感3
《走路上学》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为了到对岸去上学而不得不每天命悬一线,滑索过江的感人故事,真正触动了灵魂最深处的情感。
走路上学,这在常人看来只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然而对于这对小姐弟却是个难以企及的梦想。姐姐娜香靠危险的滑索溜过江上学,在弟弟的眼里,这却是让人无比的羡慕,但妈妈坚持要瓦娃等爸爸回来带着才可以溜索。可是,事与愿违,在外打工的爸爸总也不回。终于一天,弟弟没能抵抗住来自对岸的诱惑,偷偷溜索过江,到了心仪已久的学校。不曾想,瓦娃溜索过江的秘密被家访的聂老师戳破,聂老师送来的那双红雨鞋把瓦娃留在了家里。他答应妈妈和姐姐:有了这双鞋,他就不再偷着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这双漂亮雨鞋还给了姐姐。
日子像流水一样悄无声息地淌着。谁也没想到,因为赶着给弟弟送一双新鞋回来,姐姐娜香失手从溜索上坠落江中
影片最后段娜香的坠江相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尤为强烈,故事也因此达到了高潮。这部“将美撕毁给人看”的影片,自始至终是那么完美地、也是令人心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剧中人物无论是主角姐姐娜香,还是弟弟瓦娃,以及聂老师,甚至配角村长等等,都无限深情地投入,决不懈怠其中任何一个细微处,那么感人至深、没有悲情、滥情的噱头,《走路上学》通过孩童瓦娃的纯净视角,以朴素而真实的"故事蓝本、克制收敛的叙述方式、清新自然的影调、真挚动人的情感和精美简约的风景,紧紧拽住了我们的心灵。
客观上讲,也许人生来就不是那么的*等,而处于优越环境的我更加应该珍惜目前美好的机会和安逸的生活,做到和聂老师那样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的希望没有那么遥远!
《走路上学》读后感4
今天,刘老师但我们去看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走路上学。看完电影后,我认为这是一部感人又好笑的电影。电影中的娜香是一个善良又总为弟弟着想的人。而瓦娃又是一个可爱、勇敢的孩子。看完了电影我觉得他们姐弟的感情是永远都抹不去的。
他们山区里的人都要用绳索溜索过江去,因为那里是一个贫困的山区,可能要过好几个月*才能给他们建桥。而一天,瓦娃和娜香的奶奶中风了,妈妈就叫娜香过江对面去叫医生来。我当时想:为什么么她(妈妈)不自己去呢?我想或许是她要留下来照顾奶奶吧。当娜香找到医生时,医生本来还不肯去的,因为他今天就要去城里了。我就想:真是一位没良心的叔叔啊!不过娜香就不断的求医生,医生最后还是答应她了。娜香想让医生用绳索过江,可叔叔不要,他宁愿走很远的山路。不过,最后呢,还是溜索过江了。看好了奶奶的病后,娜香对叔叔说:“我还有一个朋友生病了。”于是,娜香指了指明明(狗)。治好后,医生说:“想不到我在这里治的最后一个补然是给狗治病!”这时,我们都“呵呵”的笑了起来。
瓦娃为了上学想偷偷溜索,可是第一次就给妈妈发现了。但他不没有放弃。有一天,他把外套绑在木头上,接着就偷偷带上绳索去他姐姐的学校偷学。怎料到第一次去到就给聂老师发现,第二次还是这样。当妈妈知道时就马上打他,而且还说:“我以前有一次溜索差点儿就从索上掉下江去!”于是。瓦娃就答应了以后不再溜索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聂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发了鞋,而弟弟却很想要,姐姐就给他了。并说:“我都习惯了,没事!”这真是一位为弟弟着想的姐姐啊!不过弟弟第二天又还给姐姐穿了。娜香那天放学时,很想给弟弟买双鞋,可是自己却没有钱。这时,聂老师替她买了,娜香又感激又开心!因为弟弟终于不用再穿拖鞋了。娜香把鞋塞进包包,可是在溜索过江的时候(两只鞋的鞋带是绑在一起的)有一只掉出包包了,娜香伸出一只手想去捡,可是够不着,她就伸出两只手去捡。突然,她掉入江中……看到这里,许多人都流下了眼泪。一家人知道后都十分伤心,特别是瓦娃,这件事在他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几个月后,索改成了桥,当瓦娃走上桥时,想起了他的姐姐。这时,他想象这和他的姐姐手牵手去上学……
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我们要好好珍惜和别人感情,特别是亲情。而且想把自己没有用的学习用具捐给贫困山区。还要学习娜香这种善良、为别人着想的精神!
这个电影让人笑一下又哭一下,不过,我更觉得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
《走路上学》读后感5
看了走路上学之后,它让我无比的感动,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与我们城市人生活相比,那简直是了太远太远了。
只听片名,我的第一反映是乡下,孩子们没钱乘车,只好每天跋山涉水,走路上学。山区孩子出生在乡下——重岩叠嶂,交通不发达,被人遗忘的山间。从小就生活在这个狭小的山地之间,眼光从来没望过山外的大海,直到够上入学的年龄,他们的家人才将积攒下的学费和自制的书包拿出,贫苦孩子们扛着板凳就到山外读书去了,可是,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我才知道,片中主人公的求学过程远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艰辛,至少我还能走路上学,我还有路可走,而他们,想走却连路都没,只能溜铁索。
《走路上学》这部片子是以怒江福州贡县马吉乡的孩子们“溜索上学”的真实故事为主体,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娜香与瓦娃,为了到对面去上学,而不得不每天命悬一线、溜索过江的故事。这部激动人心故事片,也带给我更多的思索。
当我看到娜香为了求学而溜索飞江时,我就隐约担心她的安全;及至她突然失手坠江,我的心立刻下沉,一阵心痛,一片冰凉。待痛稍缓,我开始思考:娜香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其根源何在?是溜索的质量不好么?看上去是,其实不是,质量再好的东西,也总会有损坏的一天,溜索本身并没有错;是使用溜索的人错了?也不是,无论是父母、瓦娃还是娜香自己都不希望有生命危险;那也许错在求学,如果娜香不去上学,就不用坐溜索,不坐溜索也就不会坠江。这当然也不成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教育都被摆在了重要的地位,怎么会错?
问题出在农村的欠发达,教育的欠发达上!试想,他们如果有钱,为什么不架桥铺路?溜索既不方便又有生命危险,他们不会不知道。问题在于他们没钱,没钱修路,没钱架桥,没钱兴办教育,更无从谈起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我们不忍去想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我们甚至可以更深一步的想到,从这些地方走出来的孩子,他们所受的教育是很不均衡的,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非常单调的,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是极其贫乏的;这些求知欲高、可塑性强的花期少年,他们一出生就落伍了,在人生的赛场上,他们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而在以后的人格重塑过程中,他们也将用去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而这又是多么的不公*!这便是农村的不发达带来教育的不发达,而教育的不发达又导致了人生规划的滞后与悲壮。尽管他们主观上异常的努力,却只能徒添其悲壮与悲凉。
国家并不无视农村的贫穷与落后,尽量帮助他们走出贫困,农村发展的不均衡和教育资源的不公*正逐步得到改善,这些又使我这颗原本悲壮而沸腾的心得到些许宽慰,也许,用不了多久,这样的故事再也不会发生,它们将成为历史,成为我们的德育教材。
最后,以影片的主题曲来结尾,与读者共勉,并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战胜困难,获得幸福。
推荐访问:读后感 走路 上学 《走路上学》读后感五篇 《走路上学》读后感1 《走路上学》读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