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党课讲稿9篇

来源:思想汇报 发布时间:2022-08-22 09:20:08 点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党课讲稿9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党课讲稿 《治国理政第三卷》解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西柳中心校第一党支部2020年12月24日 导言 在《***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党课讲稿9篇,供大家参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党课讲稿9篇

篇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党课讲稿

国理政第三卷》解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西柳中心校第一党支部 2020 年12 月24 日

 导言

 在《***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个重要专题,期精神实质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的根本逻辑、显著特点和现实要求。学懂悟透原著,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进一步增强学思践悟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实现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锤炼品格,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奋斗终身。

 一、我们的目标是让全体中国人 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中国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我们的目标是让全体中国人 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后,我们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一、我们的目标是让全体中国人 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二、 《 人民是我们执政党的最大底气》 》

 2018年3月1日,在纪念ZEL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向ZEL同志学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二、 《 人民是我们执政党的最大底气》 》

 2018年4月24日——28日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加强全方位就业服务,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加快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

 二、 《 人民是我们执政党的最大底气》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二、 《 人民是我们执政党的最大底气》 》

  国家机关必须由社会主人变为社会公仆,接受人民监督。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切实、更有成效地实施人民民主。

 • 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着力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范重特大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 《 人民是我们执政党的最大底气》 》

 二、 《 人民是我们执政党的最大底气》 》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风浪、直面挑战,就一定能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 对国家工作人员提出:一个牢记、三个始终。

 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四个方面揭示伟大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 •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四、 《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却唯独没有自己,这种“无我”的状态,是一个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人民情怀,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四、 《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

  “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四、 《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

 • 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体现在政策制定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跟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使民心所盼成为政之所向。在制定政策前,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政策实施中,积极接受群众监督、回应群众关切,根据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和需要对政策及时做出调整。强调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四、 《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

篇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党课讲稿

讲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四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职尽责,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决战决胜的勇气,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实现根本好转,书写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历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坚持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的本质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确保人民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

 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坚决反对腐败,赢得人民拥护,夯实最牢固的执政基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坚持为人民服务,就要坚持”一切为了 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我们要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恪守为民之责,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难事、做好事,尽心尽力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让群众在一桩桩为民服务的事情中,在一个个为民解忧的点滴中感受到幸福和温暖。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严格遵照敢于担当、廉洁勤政、敢于负责的原则,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纠正“四

 风”,打好作风建设“保卫战”,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篇二)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根本的一条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作为一名合格员,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党员的根本所在。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而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作为一名合格党员要充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优势”。

 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用,做一名合格党员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始终记得要微笑面对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负责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做一名合格党员干部一定要敢想、敢做、敢当,不怕群众事情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和冷暖铭刻在心,及时掌握群众所想、所需、所急,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做细、做透。

 遇到阻力、面对矛盾,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严于担责的魄力,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胆怯,这样服务群众才能走得更加坚实有力。

 群众在你心里分量有多重,你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心系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把解决群众的疾苦当成自己的职责,把倾听群众呼声当成自己的工作习惯,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真真切切地帮人民群

 众渡过难关。是一个合格党员应尽的责任,更是一个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应有的坚持和真诚。

 (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深刻阐明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就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作出新部署,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稳致远指明了实践方向。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突出问题导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在一体化发展中补短板、强弱项,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做好普惠文章,推进实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不断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让长三角居民在一体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作为社区工作人员,就是要面对大众百姓,倾听基层声音,协调社会问题,维护居民利益。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身体力

 行,对工作认真负责。做到眼勤、耳勤、脚勤、手勤。熟悉业务知识,为成为社区工作的多面手。

 ( 篇四 )

 篇三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各,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有些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是刁民,怕接触群众、对话群众,从心理上拒绝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与民争利,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在阵营上推开了群众…… 虽然,这些现象仅在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汤”、少数“坏马”祸害“马群”,这些行为,损害了

 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在发展与改革面临拐点的关键时刻,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体现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忧患意识。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乘着“创先争优”活动的势头和东风,通过系列办法举措,让党员干部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知道“我是谁”;借助鲜活有效的活动载体,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将深入基层、起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

篇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党课讲稿

民为中心 微党课讲稿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基础上,在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与思考中逐步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早在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出了一个崭新的号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用语的最早出处。2014 年 10 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希望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15 年 10 月,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6 年 1 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他说,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它写进了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九

 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括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其中“八个明确”的第二条: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十四个坚持”中第二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发展思想,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对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高度彰显。“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执政理念,贯穿于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之中。“以人民为中心”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怀。

 二、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政治建设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在社会建设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

 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在党的建设方面,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三、学思践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 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并做到知行合一,贯彻落实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工作实践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就是要做新时代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新时代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

 要有人民至上的价值尺度。在在执政理念上,要确立“三许”:以身许党,履行好管党治党职责,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添砖加瓦;以身许国,大胆探索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身许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多为老百姓谋利益,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决策部署上,要做到“三不干”:凡劳民伤财的事不干,凡有损老百姓利益的事不干,凡群众不拥护、不高兴、不答应的事不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新时代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要有植根于民的感情温度。要把群众当亲人,多往群众中间走,多往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走,真心实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以干部辛苦度换取群众满意度,以干部知民度换取群众信任度,真正实现“让广大干部走下去、把群众满意度提上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新时代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要有为民解忧的工作力度。抓工作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老百姓的难点痛点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从群众“最急、最盼、最怨”的事抓起,多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新时代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要有由民评判的胸怀气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执

 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天地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能以干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标尺,切实干出一番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事,多作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努力创造经得起人民检验的业绩。

篇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党课讲稿

课讲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用力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重要文章中指出,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调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能力,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社保经办机构作为社会保障政策的具体执行者、群众权益的直接守护者、公共服务的一线提供者,是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找准社保经办机构的历史定位,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持续用力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精准扩面,实现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10.3 亿人、2.3 亿人、2.83 亿

 人,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但是部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人群还存在“漏保”“脱保”“断保”的情况。我们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精准扩面,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一是通过完善制度来扩大覆盖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扎实开展好职业伤害保障办法试点,提高农民工、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失业风险大的群体和单位参加失业保险的积极性。二是通过提高精准性来扩大覆盖面,充分利用全民参保数据库,聚焦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精准定位到每一位未参保人员,分析未参保原因,分类施策。精准落实为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政策,确保困难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三是通过提高服务的方便快捷性来扩大覆盖面,推动地方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应接尽接,做到全国社会保险服务事项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为参保单位和人员提供全网式、全流程、无差别的方便快捷服务。

 坚持共建共享,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的一项硬任务。近年来,

 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2021 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 2987 元,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达到 179 元,有力保障了广大退休人员和老年居民基本生活。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伴随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发展趋势,加之退休年龄偏低、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偏短,我国抚养比近年来持续下降。此外,地区之间基金收支不平衡,一些地方社保基金存在“穿底”风险。我们要树立战略眼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健全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一是严格基金管理,做好基金预算、决算编制工作,强化各地确保养老金发放主体责任,指导地方多措并举筹措资金,加强对基金运行风险的分析研判和及时预警。二是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平稳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省级调剂,平衡地区基金收支结构矛盾,增强基金互助共济能力。三是把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我国社会保障力、度、效相匹配的规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坚持底线思维,全力维护基金运行安全。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基金安全是社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和保证。近年来,随着社保事业迅速发展,服务对象成倍增长、服务内容大幅拓展、服务层级向基层延伸,基金管理风险隐患加大。我们要增强风险意识,加强社保经办内控管理,大力实施社会保险稽核,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一是坚持系统思维,推动构建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基金监管体系,形成大监督格局,强化人防、制防、技防和群防“四防”协同。二是强化事前、事中管控,全面推动风控措施进系统,健全各险种业务信息系统风控预警、稽核内控功能,做到全流程进系统、全规则入系统、全数据存系统,实现全闭环规范管理。三是突出重点,聚焦重复领取、死亡冒领等高风险业务,大力开展数据稽核,对贪占挪用社保基金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保持风险防控高压态势。

 坚持人民至上,实现社保服务高效便捷。我国已基本建成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的五级社保经办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可提供个人权益记录查询等 52 项全国

 性统一服务,累计访问量突破 28.6 亿人次,满意度从 2018 年的第 10 位提升到 2020 年的第 2 位,但是社保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要完善社保经办机构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社保经办管理服务高效便捷。一是打造一体化经办服务体系,拓展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实现各地平台应接尽接、服务应上尽上,推动经办服务模式的转变,做到“本地方便,异地能办”,争取做到“异地和本地一样方便”。二是加快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组织开展“清数”“筑墙”专项行动,夯实数字化治理基础,强化数据运用,建设推广数字化转型的“样板间”。三是加强系统行风建设,持续推进“清、减、压”,打造规范的“一窗办”服务,深化“不见面”服务,推进“一件事”集成改革。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推行授权代办、主动上门等服务方式,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保服务。

 天下之大,黎元为先。新时代新征程,社保经办管理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国之大者”,驰而不息、持

 续用力,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篇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党课讲稿

树牢“四个意识” 做到“两个维护”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同志们:

 今天,我围绕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大家作个辅导报告,也是一次党课,更是与大家共同交流。

 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讲的是党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我们树牢“四个意识” 做到“两个维护”的目的,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体现。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政治情怀。党的十九大报告,200 多次提到“人民”,3 次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4 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并且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必须牢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

  2 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做好 X 各项工作。如何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我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和命脉所在,自然也是一个政党的根基所在。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都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人民立场,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得到了人民的坚决拥护和支持。实际上,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文明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 90 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历史,归根结底,都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奋斗史和创造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只有牢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汇集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才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

  3 胜利。所以,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做“以官压人”的事情,真正克制“官本位”思想,不搞“以官为本”“官贵民贱”,树立正确的民生权力观,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

 (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目标。人无目标不立,国无目标不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为我们党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坚持人民共享,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有之义。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让人民共享革命成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人民共享建设和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兰考的 475 天,一心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不顾病魔缠身,与群众一起战风沙、斗洪涝、治穷根;大雪封门夜,他访贫问苦,一句“我是您的儿子”,让多少老百姓热泪盈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大力提升发展质量,不断消除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城乡差距,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

  4 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最大的根本就是我们不仅在理论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且在实践上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始终坚持着眼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一切实践活动,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战胜一切强大的敌人,克服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法宝和优势。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长征途中“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看到老人家中没有御寒的棉被,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个故事生动彰显了共产党人民利益至上的初心。进入新时代,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

  5 一切问题的关键,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重大判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始终坚持人民根本利益这一价值追求,才能精准把握社会矛盾的变化和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使改革的成果更多的惠及人民群众,从根本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四)依靠相信广大人民群众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发展历程的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群众观、认识论、方法论等一系列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各地建立起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如共产主义小组、马克思主义学会等,而人民群众是其中的主要群体,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主要的组织基础和组织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支最初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今天终于发展成为有着近九千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而人民群众依然是这个最大执政党的力量之源。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

  6 人民,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一历史使命必须也只有在人民群众的共同推动下才能完成,只有依靠群众、凝聚起广大人民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才能更好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跨越。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执政使命,巩固执政地位,也必须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

 (五)让人民满意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检验标准。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同时也是评价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人民的满意与认可是我们党执政工作的唯一合理性、合法性、合情性标准,人民认可、满意,就说明我们工作质量高;人民不认可、不满意,就说明我们工作质量低。具体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对人民群众的

  7 赤子之心、感恩之心、回报之心奋发进取、干事创业。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做到群众不满意的政策坚决不出台、群众不欢迎的事情坚决不考虑,凡是有利于保障改善民生的事,就要以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做、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做,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满意的业绩。

 (六)密切联系群众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优良作风。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从井冈山时期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的“六条禁令”“八项规定”等,都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不脱离人民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提出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跟着群众跳火坑”是习近平的形象比喻:“我们的方针再正确,如果不被群众理解,也难以贯彻执行。如果群众不听,你就先跟着群众走,群众跳火坑,你也跟着跳下去。群众觉悟了,从火坑里爬出来,最终还是要跟你走。群众跳,你不跳,干群关系就疏远了。你一起跳,感情上拉近了,工作就好做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加强从严治党,尤其是面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和

  8 群众基础,赢得了党心民心。而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前进道路上,我们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凝聚亿万人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心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五比五不比”工作要求,把中央和省各类民生事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今天,结合 X 情况,讲一下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全国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小康。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指标,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去看待、去考量、去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三个“格外”充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为民的理念,以民为本的情怀。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期望和要求,把民生理念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价值指引,切实以人民为中心推进脱

  9 贫攻坚工作。在思想观念上,要想困难群众之所想、急困难群众之所急,忧困难群众之所忧,主动与困难群众“结穷亲”,把困难群众当亲人,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在脱贫目标上,要做到扶贫精准到人、精准到户,达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破除穷根”的目的和效果,让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真正得到保障,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在脱贫方法上,要牢固树立“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理念,制订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在一定时间,对贫困户全部建档立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在脱贫成效上,要精准施策,花大力气解决贫困人口增收难、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等系列民生难题,让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能够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教育、住房和康复等服务;要巩固和扩大教育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成果,增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增长的稳定性,使困难群众早日走出贫困深渊,实现共同富裕。

 (二)加强城市建设管理,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古人云:“城,所以盛民也。”这说明,自古以来城市的发展就是立足服务人民这个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

篇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党课讲稿

2022 全县安全生产专题会议讲话稿、 、 专题党课讲稿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2 2 篇

 专题党课讲稿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和使命的时代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有着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思想观念。对此,我们将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三个方面出发,加深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题的学习理解。

 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 ( 一) ) 中国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从建党到执政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并指出,人民是创造历

 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

 1.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习近平主席在 2014 年 2 月接受俄罗斯记者采访时讲:“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为什么有信心?最根本的原因是,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只要我们紧紧依靠 13 亿多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我们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最终实现我们确立的目标”。他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伟业。我们要始终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

 2.把“三件大事”提高到“三个伟大贡献”

 我们党 90 年来紧紧依靠人民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了中国;二是完成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三是紧紧依靠人民推进了改革开放事业,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 95 周年七一讲话中把“三件大事”提升为“三个伟大贡献”,是把这“三件大事”放到历史中、放到中国当下、放到全世界这样一个格局中,作出了一个定性的判断——属于伟大的贡献,对历史的贡献,对现实的贡献,对整个人类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非常自信,因为有了这“三大贡献”,所以中国共产党可以带领人民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

 ( ( 二) ) 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党同人民心血相连、命运与共,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能够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就能够领导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人民的满意、人民的获得感,是我们改革成败的标准。

 我们跟谁一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征程?和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了要团结和带领人民,其中建党 95 周年七一讲话更加

 把人民推向前台。人民这个词在整个讲话中出现了大概有 109 次。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一个重点就是为了人民,强调了党的人民立场,是我们必须坚定的政治立场。人民立场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对以往提法的继承和发展。

 1.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当年的共产党与国民党有什么区别?都主张打倒军阀、平均地权、民族解放。孙中山先生反复强调:三民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但是,两党有两个根本区别:一是国民党在百姓中没有根,共产党植根于百姓之中;二是国民党要扮“上帝”,给人民“送慈善”,共产党则要人民自己当家作主,让人民组织起来自己解放自己。事实证明,没有根的国民党迅速蜕变成为新军阀,也就完不成平均地权和民族解放的任务了。共产党深深植根于人民,动员人民,组织人民,以组织起来的人民力量为“上帝”。共产党感动了人民这个“上帝”,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缸满院净、为家家户户排忧解难、减租减息到实现平均地权,人民坚决支持共产党,把“最后一块布、最后一碗米、最后一个儿子”交到共产党手里。

 今天,我们要完成新使命,就更要警惕“烂根”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

 2.告诫全党“赶考”远未结束

 在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重上西柏坡,提出“赶考”远未结束;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这是一场什么考试?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进京赶考”。如今,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赶考”的继续,我们要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3.中国共产党是能够遏制腐败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

 怎么解决腐败的威胁?一是从高层领导抓起,以上率下,也就是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二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三是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2018 年 12 月 13 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重大判断: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 一) ) 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全体人民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又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就是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旗帜鲜明地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现实问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温情话语和到贫困乡村去、到困难群众家中去的雪中送炭的温馨举动,无不彰显深厚的人民情怀,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我们只有把群众视为自己的根、自己的本,感恩群众、敬畏群众、心系群众,才能不为形式主义所累、官僚主义所迷、享乐主义所动、奢靡之风所惑,才能做到与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1.努力在改革发展中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执政目标、执政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成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准则: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了切实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立足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长远发展;三是全面依法治国,以法治方式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四是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是为了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实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事。他是怎样带领我们做的?我们又做得如何?

 第一,连续九年年均减贫 1000 多万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贫困人口从 2012 年年底 98100 万人减到 2019 年年底的 551 万人,比上一年年末减少 1109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 10.2%降至 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第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创举。2013 年,我国有 592 个贫困县,12.8 万个贫困村。对此,同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5 年 6 月,又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第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基金 4642 亿多元,扶贫小额信贷 3650 多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资金 2914 亿多元,各地派出驻村干部277万多人,发达地区和中央单位向贫困地区选派干部12万多人。一系列举措正在推动当代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

 第四,抗疫决战中的脱贫攻坚。2020 年 3 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感,要求对脱贫攻坚“再动员、再部署”。4 月 20 日至 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深入贫困山区,他最关心的是“后续帮扶问题,能否形成稳定连续的机制”;5 月 11 日至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的第一站首先调研脱贫攻坚,他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

 ( ( 二) ) 应对新的挑战、规避两大“陷阱” 1.“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1945 年 7 月,黄炎培到延安考察,谈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称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律。毛泽东同志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历史周期率”指出,回顾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史,不难看出:有些封建王朝开始时顺乎潮流、民心归附,尚能励精图治、以图中兴,遂致功业大成、天下太平,但都未能摆脱盛极而衰的历史悲剧。导致悲剧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共同的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集团贪图享乐、穷奢极欲,昏庸无道、荒淫无耻,吏治腐败、权以贿成,又自己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搞得民不聊生、祸乱并生,终致改朝换代。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党的十九大也提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保障;积极应对面对“四大考验”

 与“四大危险”;“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他讲到,“我们国家无论在体制、制度上,还是在所走的道路和今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境遇,都与前苏联有着相似或者相近乃至相同的地方。弄好了,能走出一片艳阳天;弄不好,苏联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从严治党,全党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我们党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使我们党向民族、人民和历史,交上一份赶考路上的优秀答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2.避免“塔西佗”陷阱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核心观点是: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就是所谓的“塔西佗陷阱”。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如果群众观点丢掉了,群众

 立场站歪了,群众路线走偏了,群众眼里就没有你,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 ( 三)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2017 年 7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语重心长地指出,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这句话告诉我们:

 第一,党要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要保证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不要搞丢了,老前辈确立的正确政治制度不要搞坏了,老祖宗留下的地盘不要搞小了。

 第二,党要带领人民成功抵御重大风险。要高度警惕国家被侵略、被...

篇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党课讲稿

学习参考范文格式,严禁照搬照抄范文内容

 常见公文写作规范 一、公文的定义及种

  目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主题党课 ....................... 3 实现共同富裕主题党课讲稿 ............................................ 18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主题党课 根据培训计划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就“共同富裕”这个主题进行交流,我的题目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追求,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这一目标作为党的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一目标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建党近百年,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一)毛泽东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探索 我党在成立之初即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内含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毛泽东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呕心沥血。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军

 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全军一致”等口号和主张,充分体现了他的公平与平等思想以及建立人民政权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念。为了尽快改变新中国成立时一穷两白的状况,让站起来的人民过上好日子,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短短的不到六年的时间内就在中国大地确立了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了制度基础。他坚信:“我们现在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 在毛泽东看来,共同富裕就是“所有一切人都富裕起来”。那么,如何实现“所有一切人都富裕起来”,他提出了要结合中国的实际,结合民族地区、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实际,注重平衡发展。他指出:“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因此,“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包括后来的“三线建设”思想,都体现了全国一盘棋、综合平衡全国工业布局、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

 毛泽东特别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十分注重发展生产力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性作用。他说:“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

 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可见,毛泽东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仅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不够,还需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这一系列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探索 针对当时国民经济极端贫困的实际,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在改革开放探索过程中,邓小平始终不忘共同富裕思想,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最高原则。1986 年他强调:“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990 年他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2 年,在南方谈话中,他对共同富裕思想作了概括和归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认识,体现了他对当时中国国情的洞悉和高瞻远瞩,奠定了我党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石。

 首先,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关键的因素就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没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精神等方面需求的物质条件,就根本谈不

 上共同富裕。如何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邓小平特别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生产力的解放问题。针对人们在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制度后不敢承认制度不完善以及体制机制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他提出中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仍然要面对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二是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关于发展生产力,他提出了“两个大局”思想,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他指出:“沿海一些地区要走在全国的前面,率先实现现代化,以更好地带动全国的现代化。内地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加快建设,国家要尽力支持内地的发展,沿海要注意带动和帮助内地的发展。” 其次,实现共同富裕,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被消灭之后,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关键的问题就是避免出现两极分化。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如何避免出现两极分化,邓小平提出:“对于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分悬殊的问题,要认真解决。合法的较高收入应予允许和保护,并依法加以必要的调节;非法的,必须坚决有效地依法处理。要承认不平衡,同时要从不平衡逐步达到相对的平衡,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此外,在我国生产力需要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我国需要尽快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历史阶段,邓小平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继续推进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安排和具体的路径举措。

 二、现在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对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早有论述和论断,他们认为有两个重要而基本的条件,那就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公有制的建立。这两个条件在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发展得更充分。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条件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追求的人类理想社会的终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消灭私有制。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私有制是产生贫富分化的根源,是一切罪

 恶的根源,正如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通过革命的暴力反抗反革命的暴力,从资本家阶级手中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进而利用政权的力量“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只有这样,才能消灭资本家阶级财富积累越来越多而工人阶级生活越来越相对贫困的状况,建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形态,“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8],逐步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 1956 年公有制主体地位得到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条件已经具备。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探索,通过改革开放,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使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控制力越来越巩固,我国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的制度基础得到前所未有的巩固和发展。

 (二)社会生产力的极 大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人类发展规律,由此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五个社会形态。《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资本家阶级的财富越来越积累与工人阶级越来越相对贫穷的状况,由此也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因此,虽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非常革命的作用,并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也注定产生了它的阶级——无产阶级成为它自身的“掘墓人”。马克思恩格斯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鲜明地指出:“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无产阶级在获得政权后,要依靠强大的国家机器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较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17 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80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 12000 亿斤;“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和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10]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大提高,这也是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之一。可见,我国已经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任务还很艰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一是我国还有 3000 多万的贫困人口,还存在大量需要扶持的贫穷落后的地区;二是人民的需求呈现层次性特点,马克思把它由低到高分为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发展需求三个层次,因此共同富裕是一个不断满足人们需要、又面临产生新的需要的阶段性发展过程,关于共同富裕的认识和标准不断提高;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并不平坦,还存在各种重大风险,要注重防范。

 三、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路径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并指出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

 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党在新时代对全体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围绕实现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制定了目标和“施工图”,明确了路径和举措。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归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既是我们党的立党之基、执政之源,又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生动写照,是我们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人民至上、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等内涵。只有心系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矢志奋斗。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政党政治,由政党治理国家,但能在党章中鲜明地指出为全体人民服务的政党,也就只有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执政心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人民的欢乐为欢乐,以人民的忧患为忧患,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努力向人民交付满意的答卷,谱写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这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篇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党课讲稿

干部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专题党课讲稿

 习总书记曾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具体运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价值支撑。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全党提出的严肃政治要求,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谆谆告诫。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呢?今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的意义,二是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群众立场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课题的学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的意义。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的意义

 回望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从嘉兴南湖上的一叶小小红船,到如今承载着亿万人民梦想的巍巍巨轮,正是因为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我们党才能够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一次次挽狂澜于既倒、历危难而重生、于求索中壮大,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我们党存在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就在于为民造福,使人民不断得到民族解放、政治解放、经济解放、文化解放、社会解放等,直至实现所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再次向全党发出伟大号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一词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使用了201 次。这再一次说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历史方位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都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习总书记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这不仅是对革命传统的继承,更是对未来的宣誓。聚焦“人民”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把人民的需求与满足的变化,作为分析研判社会主义矛盾变化、转化的依据;把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作为制定贯彻的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把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制定基本路线的落脚点和发展目标。回顾党的基本路线发展变化的历史,无不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无不体现“人民的幸福线”的宗旨,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立场、始终如一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

 人民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我们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首先是因为我们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而不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利益,是决定人心向背、事业成败的关键。我们正

 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各种复杂局面,检验人民立场的标尺,在于我们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我们党才能正确制定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无往不胜,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才能正确对待事业、群众、自己,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篇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党课讲稿

课讲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做人民群众贴心人 3 篇

 党课讲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做人民群众 贴心人 3 篇

  人民泛指社会的全体成员,与公民、国民等词混用。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党课讲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做人民群众贴心人,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党课讲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做人民群众贴心人 1

 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贴心人是党章赋予民政干部的神圣使命,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民政干部在政治信仰、政治立场和岗位职责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贴心人,充分体现了民政工作的一致性,是民政履行职责和自身建设,抓作风促民风的目标要求。因此,我们要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对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把全局县政干部队伍建设成为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纪律严的优良队伍,以此活动为助推器,推动民政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并取得新的成效。

 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以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为切入点,树立民政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以突出主题实践活动为着力点,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立足点,推动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这一主题,集中体现了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高度概括了民政自身建设的工作目标和衡量标准,抓住了民政自身建设的关键和要害,就抓住了民政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

 第一,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立场。必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目标,要对我们党和国家及民族的信仰、信念、信任、信心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就要始终坚持公务员标准,永葆党员本色、人民公仆本色。

 第二,抓住道德修养这个思想基础。要切实加强道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贯彻执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坚持八个良好作风,克服八种不良风气,决不能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第三,抓住忠于职守这个重要责任。必须忠诚党和国家事业,忠诚党的工作和政府工作,忠诚自己所肩负的为民服务的职责任务。

 第四,抓住依法行政这个基本原则。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强化法制观念、纪律观念,做到遵纪守法,依法依纪办事、办案。

 第五,抓住政治纪律这个职业守则。要始终坚持从严治党,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官民关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六,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保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尤其要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着力加强制度的系统性,着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形成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机制,切实做到令行禁止、违法必究,真正把党章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第七,抓住政府和谐这个环境条件。工作环境一定要净化,工作氛围一定要良好,工作关系一定要和谐,工作条件一定要具备。

 第八,抓住党的领导这个核心内容。纪检监察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统一领导,自觉维护党的统一领导,坚决服从党的统一领导,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

 总之就是要始终牢记宗旨、为民务实,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表率。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鞠躬尽瘁。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让人民群众得益受惠。要坚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

 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要培养过硬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求真务实而不图虚名,埋头苦干而不事张扬,力戒浮躁,反对浮夸,真正把心思放到干事创业上,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实上,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上。

 党课讲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做人民群众贴心人 2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勇气和高超智慧,开辟改革开放崭新格局。要求明确价值取向坚持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百姓成为最大受益者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心与决心。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切实践行好群众路线,提升服务群众的本领,更好地提升服务群众的效率和水平,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关心和期盼什么,我们的改革就要抓住和推进什么,从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利益无小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

  要以树立务实作风为起点。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正确地贯彻党地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维护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为人民服务,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维护和贯彻,要取得实效,要使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发展起来,人民生活富裕起来,否则,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名空话。

 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本领。党员干部要践行群众路线,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用到方案和标准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群众满意的唯一标准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党的群众路线贯彻的评判标准。

 党课讲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做人民群众贴心人 3

 同志们:

 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以及所学所悟,在培树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方面谈几点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主要谈三点: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含义及发展历程;二是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三是如何结合实际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

 第一个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含义及发展历程

 (一)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含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概括起来就是民本理念,是现代学术界为了理论研究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内涵极其丰富,影响非常广泛,许多学术争论源于对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但其最本质的内涵是一致的,核心思想都是以民为本,基本思路都是立君为民民为国本政在养民民本思想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

 (二)传统民本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萌芽商周时期,当时的领导者已开始从夏、商的亡国以及现实的斗争中,初步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开始重视民的力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加剧,民众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显示出来。孔子较早地提出了重民、富民思想,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和仁政学说,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本思想体系。

 汉唐时期,民为邦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唐太宗李世民总结隋亡教训,悟出必须做到国以民为本。明清时期,民本思想更加完善,对民众的力量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其民本哲学思想有鲜明的民主因素。

 (三)现代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形成。

 现代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是以现代民主思想为基本前提,其主旨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x 同志指出: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任何自身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x 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都是着眼于人民群众

 的利益,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度统一起来,充分展示了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目的的深刻的价值内涵,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的具体落实。...本质就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x 同志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重要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xx 为核心的...,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和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一方面,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腐败分子和既得利益集团发起了凌厉攻势和斗争,使我们党在关键时刻实现了自我净化;另一方面,以强大的国家力量,向贫困和落后持续精准发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纵观古今发展史可以看出,民本思想是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维护政权和治理国家的重要统治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我们当代中国...人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科学地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的几代 x 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始终将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98 年来,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xx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反复提到人民、念念不忘人民,充满了真挚的为民情怀。可以说,我们党的

 民本理念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自始自终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点和性质与以往历朝历代是有本质区别的。

 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理论上、认识上的清醒才能保证行动上的坚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的问题,做到思想上真认同、行动上真实践。

 (一)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是解决当前贫富差距过大的必然要求。

 大家可能不理解,我为什么把这一条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就是要提醒大家贫富差距过大这个问题非但不容忽视,而且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当今世界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危险线。衡量贫富差距,经济学家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系数在 0 和 1 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标准如下:低于 0.2 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 表示比较平均;0.3-0.4 表示相对合理;0.4-0.5 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 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杭州 G20 峰会上,xx 深刻指出,现在世界基尼系数已经达到 0.7 左右,超过了公认的 0.6危险线,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其次,我国的贫富差距也超过了警戒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 0.462,仍然超过国际公认的0.4 贫富差距警戒线。通俗地讲,也就是说中国社会顶端 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 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 1%左右。

 第三,贫富差距过大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谈到贫富差距问题,大家不要觉得这个问题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电影《一九四二》,说的是 1942 年河南出现天灾大旱,又恰逢抗日战争处于胶着状态,由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没有做好民生工作,一个大地主为躲避天灾和战乱,携家人由最初的避难而逐步沦为逃荒、难民和家破人亡的凄惨过程。我说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问题,如果社会上只有一群人富裕的话,这个社会是不安全的,他富裕的时间可能很短暂,碰上大灾大难,富人很可能短时间内就一贫如洗。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来自各个部门还有基层的领导同志,特别富裕可能谈不上,但总算有体面的工作,生活水平也属于中间层。一旦社会不稳定,出现大的动荡,富人和不可告人致富的官员必定首当其冲,我们也会受到牵连。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医疗是民生之需,社保是民生之依,分配是民生之源,住房是民生之安,稳定是民生之盾。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

 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生活幸福,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前进动力和奋斗目标。我们党在保障民生、抗击自然灾害等关键时刻挺身在前,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在,希望就在,这是人民群众的肺腑之言,更是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谆谆誓言。我们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才能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最大限度地帮助弱势群体尽快致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事业新局面。

 (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是新形势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

推荐访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党课讲稿 党课 讲稿 思想
上一篇:部队每月思想汇报与部队比武心得体会汇编
下一篇:思想汇报第一季度结合时事4篇

Copyright @ 2013 - 2024 韵智公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韵智公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6002157号-5